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孔雀东南飞,并序,第1页,关于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异民间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第2页,关于乐府:,原来是掌管音乐官署,始于秦,汉武帝时所立规模更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音乐,兼管采集民间诗歌、乐曲。以后就把采集来诗歌称为乐府。魏晋六朝到唐代能够入乐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作品,人们也统称为乐府。,第3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首先它反应了广大人民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艺术硕果。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首先,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浪漫主义精神。,第4页,汉乐府民歌特点:,叙事性强。出现了有性格人物和比较完整情节。,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等。,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幻想,含有浪漫主义色彩。,第5页,关于五言诗:,全篇以五字句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基础上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到达最高成就,是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第6页,情节发展和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序曲),夫妻情意长 婆婆不相容(开端),兰芝被驱遣 夫妻话别离(发展),兰芝回娘家 兄逼妹再嫁(发展),兰芝赴清池 仲卿挂庭枝(高潮),多劝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尾声),第7页,第一部分:序幕 起兴,兼用了“比”和“兴”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起兴。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奠定了全篇缠绵哀怨基调。在结构上,开头这一句也和结尾鸳鸯双飞组成呼应关系,表达了构思匠心和专心良苦。,第8页,第二部分:开端 兰芝被遣,兰芝向仲卿倾诉,仲卿向母亲求情,第9页,第三部分:发展 夫妻誓别,仲卿抱有重聚幻想,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兰芝与仲卿依依惜别,第10页,第四部分:发展 逼妹再嫁,母亲谅解女儿,哥哥逼妹改嫁,府君张罗婚事,第11页,第五部分:高潮 双双殉情,第12页,第六部分:尾声 告诫后人,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示了诗人愿望。鸳鸯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向往。这是刘焦形象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理想光芒,使全诗起了质飞跃。,第13页,人物形象:,刘兰芝:,漂亮善良,聪明勤劳,知书达理,坚强自尊,不卑不亢,,忠于爱情,不为压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第14页,焦仲卿:,忠于爱情,勇于为爱情献身,有一定反抗精神,第15页,焦母:,突出反面形象,极端蛮横无理封建家长,刘兄:,性情粗暴,趋炎附势,没有情义,第16页,讨论探究:,怎样了解刘、焦之死?,第17页,艺术特色:,(1)人物对话各具特点,合乎各人身份,是本诗突出艺术特点。,(2)多处利用铺陈表现手法。,(3)比兴手法利用。,第18页,敬请指正,第19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