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送 别,1/2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22,注释:,1、,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现在四川崇州。,2、,城阙:长安。,辅:护卫。,3、,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广大地域。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4、,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5、,宦游:出外做官。,6、,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四面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7、,比邻:近邻。,无为:无须,无须。,歧路:告别地方。,8、,沾巾:挥泪告别。,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论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岐路上,难过地痛哭;象多情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3/22,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时候写。,一位,姓杜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地点和行人去向。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经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感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一样,但此刻惜别之意却是一样啊!这两句表现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个体贴关注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感人。,五六句突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即使天各一方,不过无须悲伤。海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终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久以来脍炙人口诗篇,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普通赠别诗常有那种哀伤和悱恻,,,这正是它受人喜爱一个主要原因。,4/22,别,董,大,(唐)高适,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5/22,注释,:,董大,董庭兰,当初著名音乐家。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知己:知心朋友。谁人:哪个人。君:您。这里指董大。,译文:,漫天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严寒北风刚才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大雪.不要担心你前往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6/22,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首别具一格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勉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秋冬之际急忙南迁。如此荒凉时候各奔一方,自然轻易伤感,但此诗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无须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么优异人物呢?这两句,既表示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品格和才能高度赞美,是对他未来前途衷心祝福。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7/2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22,注释,:,元二:作者友人元常,在弟兄中排行老二。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浥:湿润。客舍:旅店。青青柳色新:一作“依依杨柳春”。更:再。阳关:汉朝设置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关口。故人:老朋友。,尽:喝尽。一作“进”。,君:元二。,译文:,咸阳县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尘土。旅店门前一排排柳树,显得愈加新鲜。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好朋友了!,9/22,赏析:,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柳树。这一切,都好像是极日常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从清朗天宇,到洁净道路,从青青客舍,到翠绿杨柳,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经典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个轻快而富于希望情调。这首诗所描写是一个最有普遍性离别。它没有特殊背景,而自有深挚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以后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歌曲。,10/2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1/22,注释,:,1.芙蓉楼:城楼,原址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2.辛渐:诗人一位朋友。3.吴:三国时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4.平明:清晨。5.楚山:春秋时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山为楚山。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纯洁。7.孤:独自,孤独一人。,译文:,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拂晓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亲友假如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12/22,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气氛。二句中“平明”点明送客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心情。三、四句,写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尤其嘱托他:“故乡亲友假如问到我现在情况,你就说,我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一块冰,装在雪白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节操。构思新奇,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很快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耸立于苍莽平野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言辞都更能表示他对洛阳亲友深情。,13/22,赠,汪,伦,(唐)李白,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14/22,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认识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惯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2踏歌:一个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一个唱歌方式。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4.闻:听见。5.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大手法。6.不及:比不上。,译文:,我乘船将要远行,突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些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情谊深厚。,15/22,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示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深厚情谊。,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可能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但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水深与汪伦对自己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有了“深千尺”桃花潭水作参考物,就把无形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情谊有多深呢?,16/2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7/22,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2、之:往,去。,广陵:扬州旧名。,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3、,西辞:黄鹤楼在广陵西面,在黄鹤楼告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4、,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明媚春光。,5,、下:沿江顺流而下。,尽:消失。,6,、唯见:只能见到。,天际:天边。,译文:,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终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感情也伴随江流而起伏。,18/22,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朋友漂向水天相连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感情寓于感人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到达了高度完美融合。,19/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0/22,注释,:,1,、,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帮助判处公事,称判2,、,白草:西北一个牧草,经霜后变白。3,、,胡天:这里指西域天气。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色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突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雪白梨花斗艳盛开。,21/22,赏析:,诗描绘了西北边陲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名句。是吟雪代表诗句。,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么猛烈风,漫天飘落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奇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辽阔而漂亮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富有诗意、春意融融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壮观景象,给萧条严寒边塞平添了无限温暖与希望。新奇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情怀。,22/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