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知道一种性质,提高两种能力,理解两个特点,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知识回顾,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物体的运动,1dm,m,1km,m,1cm,m,1mm,m,1m,m,1nm,m,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m,),2,、单位间的换算:,刻度尺,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10,3,10,-1,10,-2,10,-3,10,-6,10,-9,常见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75,一根头发丝直径约:,75,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约:,3,乒乓球直径:,40,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长江全长:,6400,m,m,mm,mm,mm,m,km,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零刻度线 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08cm,1mm,4.,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0cm 1 2 3 4 5,2.32cm,2.33cm,数字,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两个蜗牛的说法怎么会不一致?,知道一种性质,世界是运动的,二、运动的相对性:,1.,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任意的(自身除外),2,、假定不动,3,、常选地面,三、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3.,减小误差的方法:,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1,),选用更精确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2.4,2.40,2,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D,3,、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25.0cm,25.1cm,25.12cm,25.3cm,26.4cm,则测量结果中,数据是不合理,,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更接近,.,25.12cm,26.4cm,1cm,25.1cm,时间的测量与单位,1,、国际单位:,秒(,S),2,、单位间换算:,1s=,ms,秒表,60,3600,1000,1h=,min,=,s,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化曲为直,(,1,)测多算少法,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速 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2,、相同时间比路程,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裁判比较法),(观众比较法),(观众比较法),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长 度,时 间,二、速度的公式与单位:,1,、公式:,2,、单位:,(1),国际单位:,m/s,(2),其他常见单位:,km/h,1m/s=3.6km/h,3.,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人步行:,1,m/s,1.5,m/s,3.6,km/h-,5.4,km/h,骑自行车:,5,m/s,18,km/h,汽车,:,30,m/s,108,km/h,声速,:,340,m/s,光速,:,310,8,m/s,三、计算题:,1,、格式:,已知、求、解、答,2,、类型:,火车过山洞的问题,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比值问题,1,、一列长,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1,)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关于过桥(山洞、隧道等)的问题,在军训中,某校学生以,6km/h,的速度,从总部出发,2h,后,总部派摩托车给同学们送紧急通知。摩托车以,66km/h,的速度行驶,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学生?,关于追击的问题,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则需多少时间才能相遇?,关于相遇的问题,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速度之比为(),A.9,:,4 B.4,:,9,C.1,:,1 D.3,:,2,A,关于比值的问题,理解两个特点,一、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3.,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1.,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变。,二、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2,、,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v=s/t,来处理。,这里的,V,称为,平均速度用,V,表示,.,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一)分析图象的能力,提高两种能力,V(m/s),0,0,t(s),S(m),t(s),(a),(b),(c),0,V(m/s),t(s),t(s),(d),S(m),0,V,与,t,无关,s,与,t,成正比,1.,匀速直线运动:,提高两种能力,2.,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二:,。,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二)物理语言表达的能力,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D,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和(,4,),B,(,2,)和(,3,),C,(,2,)和(,4,),D,(,1,)(,2,)(,3,),O,t,s,(1),t,s,O,(2),t,v,O,(3),t,v,O,(4),C,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 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 均速度相同,D,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A.6.410,4,米,B.6.410,5,米,C.6.410,6,米,D.6.410,7,米,C,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得知,物体的(),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速度和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C,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cm/s,。,0.75,7.,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30m/s,,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8.,某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是,30m/s,,求:物体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值。,V=,2V,1,V,2,V,1,+V,2,V=,2,V,1,+V,2,物体的运动,知道一种性质,提高两种能力,理解两个特点,知道三种特殊的测量法,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知识回顾,掌握三个物理量的测量,物体的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