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0/3,#,古诗鉴赏,细节描写,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页,1/21,【,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古诗词细节描写作用,2,、掌握古诗词细节描写方法,3,、探究、归纳、利用古诗词细节描写 答题技巧,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2页,2/21,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步骤或情节描写,,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3页,3/21,细节描写的作用,(,1,)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细致入微,塑造人物栩栩如生,抒发感情真切感人。,(,2,)利用细节描写,能够是诗歌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诗歌结构方面),(,3,)细节描写小中见大、以一当十、见微知著、言微旨远,往往饱含着丰富思想意义,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有力伎俩。,(,4,)细节描写渲染气氛作用。,(,5,)细节描写凝练含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4页,4/21,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往往经过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来进行。,景物形象往往经过,比喻、拟人、夸大,等修辞方法,,白描、气氛渲染、对比衬托,等方法进行。,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5页,5/21,预习案,赛前热身,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6页,6/21,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细节来描写,。凸显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悲伤。,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7页,7/21,2,、,李端,听筝,: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译文,:,金粟轴古筝发出优美声音,那素手拨筝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方法为博取周郎青睐,你看她有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相传三国时周瑜精通音律,只要弹奏有误,他就会回头看看,所以有“曲有误,周郎顾”典故。,诗中利用典故,,抓住,“时时误拂弦”,经典生活细节,,,传达出,弹筝少女为赢得心上人顾盼,有意弹错曲子,情态,,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大胆追求爱情少女形象。,诗中利用典故,,抓住,“时时误拂弦”,经典生活细节,,,传达出,弹筝少女为赢得心上人顾盼,有意弹错曲子,情态,,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大胆追求爱情少女形象。,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8页,8/21,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时时舞”与“恰恰啼”分别从时态和音韵上写出了蝶舞姿可爱和莺歌声感人,舞和歌细节不但渲染出春意闹情趣,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心中愉悦与快意。无此二处细节,也就无此诗情趣。,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9页,9/21,4、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本诗抓住幽居深院女主人公“泪眼问花”这一细节,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贵族少妇难以明言内心隐痛。“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象征。,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0页,10/21,5,、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6,、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细节,写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繁荣,以消磨时光。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叹!,诗人摄取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打起黄莺儿”这个意蕴丰富动作性细节描写。,(,步骤,)“,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美梦。,(,步骤,),自然贴切地表示了女子对丈夫思念之情,同时又含蓄而深刻地变现了广大人民在当初兵役制度下所承受精神痛苦和哀怨情绪。,(,步骤,),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1页,11/21,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手法。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第二步、指出什么细节(或哪些动作)。,第三步、语境意义(包含细节句子意思)。第四步、情感意义(经过动作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2页,12/21,探究案,实战演练,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3页,13/21,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急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格调:,“,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轻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表示,了他什么样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么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认为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发对故乡亲人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日常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乡思。,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4页,14/21,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感情改变?(,4,分),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太阳,默默无语情态,(第三步,语境意义)表现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感情改变。(第四步,情感意义),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5页,15/21,3,、阅读李清照,点绛唇,回答以下问题:,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分析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情怀?,主要利用细节(动作)描写,词人利用少女为了掩饰一下自己偷偷看闯进来翩翩少年却去“嗅青梅”这一细节,把少女那种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少女形象。,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6页,16/21,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画线句子表示效果?,诗人截取了“抱膝灯前影伴身”生活细节,活画出远行游子客舍枯坐神态。以游子在静夜中,只能抱膝枯坐在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这一特写镜头,来渲染悲凉气氛,反应游子思家之情,,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7页,17/21,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经过“燕子”细节,将乌衣巷曾经住过盛极一时高门大户王谢之家与现今住着凋敝凄凉背景下寻常百姓作对比,抒发了古今盛衰感叹。,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8页,18/21,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即使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动作。棋子本不是敲,但此刻用来敲打,正表示了孤寂中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意;“落灯花”当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情形,也一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情绪。诗末句是一个小小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情形下,诗人所产生情绪,尽在不言中。,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19页,19/21,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经过富有经典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省,反应内容却极为丰富。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半掩扉”,假如是说猪圈、鸡舍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景象。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原因。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能够联络到社日欢乐场面,村民观社兴高采烈。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醉态、丰收喜悦、节日盛况,庄稼人淳朴形象和浓郁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经过这些细节渲染,也流露出作者喜悦、赞赏之情。,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20页,20/21,“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细节描写,把文帝当初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画面,而且承转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经过细节“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作用,加强了诗篇讽刺意义,也有利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反应唐代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课件,第21页,21/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