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心理测验总论,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一、生活需要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无处不在:,学校考试、机关公招、企业招工、职称评定、科学算命等等。,生活需要有效的心理测量:,学校教育、心理健康、职业定向与人力资源管理。,二、课程学习的三个目标,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编制简单测验,正确使用和解释常用心理测验量表,(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3,、,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1,),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2,),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3,),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二、,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1,),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2,),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2,、,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1,),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2,),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1,),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2,),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三、有名的心理测量工具,1、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而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又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2、人格测验: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四、我国心理测量,1、修订国外量表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意识,2、引进修订国外量表对文化差异的处理问题,即这些量表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3、自编量表规范化问题:如心理理论基础与研究成果、编制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心理测量理论),。,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一、概念与含义:,心理测量,(Psychology Measurement),:,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具体的测量目标,建立测量的度量标准(一定的法则,一般是心理理论),据此对个体的现有心理与行为水平(事物特性:心理特质)进行的度量(定量描述)。测量的结果是评价和诊断的主要依据。,心理测验(Psychology testing):就其实质而言,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测量。,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关系: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具体活动或工具,是心理测量的具体体现,不涉及价值判断。通过测验手段来实现测量的目的。,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三、测验的性质:,1、所依据的法则:心理理论如智力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心理健康理论等,所以其准确性与可靠性不如物理测量,从一种测验上得到的分数与从另一测量上得到的分数意义不同(即便是测查同一心理特质如智力)普遍性问题。,2、测量的对象:心理特质内隐性间接测量达到操作水平非常困难与复杂。,3、量表编制:高度专门化,达到自然科学水平绝非易事。,心理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参照点为相对参照点;,单位上,意义不太明确,也不等值。,4,、定量分析的精确性:远不及物理测量,因为:心理特质的复杂性与内隐性;心理理论的成熟度;测验编制的理论水平;测验编制的技术水平。,(1)间接性:,测的是由刺激项目引起的心理或者行为的变化.,(2)相对性:,(3)客观性,(心理测量要达到客观,需要标准化),(P6),测量内容的标准化:依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使测验项目和作业达到标准化。,测量方法手段标准化:施测说明、指导用语、施测态度、物理环境的标准化。评分原则与评分过程、手续的标准化。,常摸标准化。,分数转化与解释、以及对结果的推论的客观性要求。,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力测验);,成就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如EPQ、MMPI等。,二、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三、按测验表现形式分:,纸笔测验,非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四、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五、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难度测验:,六、按测验要求分:,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确的答案。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均属此类。,典型行为测验:,要求被试按照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所有人格测验均可,称为典型行为测验。,七、按测验性质分类:,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解释分类:,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九、按测验应用分类:,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