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情感活动异常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活动异常都包括哪些?,2.了解抑郁症病人如何护理,3.了解焦虑症病人如何护理,4.掌握情感活动异常的定义,5.掌握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特点,6.掌握焦虑症的定义,7.掌握恐惧症的定义,第一节 情感活动异常的概述,一、相关概念,(一)情绪,(二)情感活动,1,情感的产生:,2,表现形式,3,情感的特性,1,)倾向性,2,)稳定性,3,)情感的深刻性,4,)情感的效能性,(三)情绪和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生理需要情况下 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产生的体验,满足情况下产生的,人和动物共有,人类独有的,较强的情境性,有情境性、但是稳定、,短暂、不稳定,持久、深刻,较强的冲动性,不如情绪强烈,明显的外部表现,(四)情感活动异常(情感性精神障碍),*1,、概念:,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甚至成为重要临床相。病程为发作性,间歇期精神状态可以完全正常,不遗留明显人格改变。,(二)心理社会因素:,1、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情感障碍发作前常常会存在应激生活事件,在首次发作前出现应激事件的几率更高。,6个月有重大生活事件的,易于发作率的危险可增加6倍,自杀危险率增加7倍。,2、心理学,分析家认为抑郁症是存在于自我与超我直接的矛盾,或自我内部的冲突。,(三)神经内分泌的因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二、,情感活动异常的常见疾病,情感分为正性情感(如高兴)和负性情感(如悲伤)。,临床上常见的情感障碍为:,1正性情感障碍:如躁狂症,2,负性情感障碍:如焦虑、恐惧、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相等等。,第二节 焦虑,一、概述,1、概念,*焦虑症:,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以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发作为主要特征。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症状(重度以上焦虑)。,2、焦虑症的鉴别:,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与正常人面临的特殊环境或当时影响自身安全时(如面临考试,地震等)所发生的焦虑恐惧不同,而是不限于特殊环境,可在任何情况下发生。,3流行病学研究,焦虑性神经症在国外非常多见,有人估计在居民中患病率为2-4.7%,国外门诊病人中6-27%被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发病多为青年、成年、女性多于男性。,4基本特征:,焦虑是可以传导的,它可以通过人们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导他们的焦虑,如声音的颤抖和断断续续、语调的变化、说话的速度不一致等语言的方式,以紧张的姿势、神经质的动作如出汗或者是双眼圆睁等表情等非语言的形式表达焦虑。,二、病因及发病机理,焦虑性神经症的病人多具有紧张、焦虑、对困难估计过分,对躯体轻微不适容易引起很大注意,遇到挫折抑郁、过分自责的人,此种人易引起焦虑症状。常是在急性或慢性精神因素或大脑活动长期持续性紧张状态下发病。,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如失业、晋升、更换工作、失去社会地位或威信、事业失败、失去贵重财物;失去亲人,如死亡、离异,环境变化如搬迁、住院、或安全受到威胁等。,三、临床表现,(一)急性焦虑(惊恐发作),1、起病急,表现为忽然爆发急性焦虑,2、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的而固定的诱因,以至发作不可预测。,3、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4、发作的典型表现是病人的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象即将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5、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6、发作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7、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惊恐发作综合征)见于多种精神障碍。,(二)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1,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自由浮动性焦虑),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份担心或烦恼(过分担心的期待)为特征。,2,病人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3病人常有植物神经症候群,如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尿频等植物神经性焦虑。,4运动性不安:表现措手顿足,紧张不安,来回走动不能静坐称焦虑的运动性表现 。,五、病程与预后,广泛性焦虑: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诱因,病程迁延数年。,惊恐发作:起病突然,但是并非重大事件引起,病程呈间歇发作,发作期间精神状态正常。,六、护理程序,评估,1.生理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神经骨骼肌肉紧张性增高,表现疲劳、四肢冷、肌肉僵硬或颤抖、腱反射亢进,瞳孔扩大。面色潮红、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紧张,呼吸困难,过度换气,出汗,视力模糊,睡眠紊乱,恶心、嗳气、胸部灼热、口有异味等,副交感神经: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肌肉松弛,瞳孔缩小,胃部不适等。,2、行为的改变:,哭、笑、吃东西、吸烟、饮酒、运动、左顾右盼,坐立不安,躯体张力增高,紧张,颤抖,惊讶,语速快,行为运动协调障碍,其他的还有注意力,记忆力、行为功能,社会功能障碍等。,3、评估主观资料,惊恐发作的频繁性、严重性、持续性、和伴随症状;对惊恐发作的担心、焦虑和回避的程度;注意个人史、既往史、支持系统来源。,广泛性焦虑的患者要评估焦虑的程度:不同程度会表现不同的症状,评估焦虑的总程度,以便区别对待,如对并不存在的自身安全或健康的问题过分关注,对角色的功能下降的过分关注。,6、评估客观资料:评估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评估惊恐发作时的濒死感、失控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7、评估相关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和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不能适应和预感环境改变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病情和症状的严重性,给予需要的干扰因素、年龄因素等,(二)护理诊断,1 焦虑:与有关(如环境不熟悉),表现为心悸、失眠、无助感、不能放松等,2恐惧:与有关(如某种治疗;社会角色冲突等)表现为惊恐、受惊、忧惧感;尿频、尿急;注意力不集中等。,3个人应对无效:与有关(与暂时生活功能障碍)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烦闷、焦虑等。,4潜在的或现存的自伤自杀行为:,5潜在或现存的冲动行为,6睡眠形态紊乱,7生活自理缺陷,(三)护理措施,1.帮助焦虑者缓解现存的焦虑。,2.对焦虑程度降低到有利于学习的时候,帮助护理对象认识其焦虑,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热情。,3.减少或消除不利的应对方式。,4.具体护理措施指导,。,5.护理评价。,焦虑症护理措施:,1)安全和生活护理,2)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病人的诉说,3)特殊护理:病人惊恐发作时,护士必须镇静,马上让病人脱离应激源或改变环境,有条不紊的治疗和护理。,必要时需专人陪护。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4)健康教育,第三节 恐惧症,一、恐惧的概念:,1.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为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2.恐惧症:以恐惧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二、恐惧的程度:,不安、担心、害怕、恐惧,三、恐惧的临床表现,1,.,单纯恐惧症,2.广场恐惧症,3.社交恐惧症,四、恐惧的临床特征,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2.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昏倒、心慌、颤抖、出汗等。,3.对恐惧对象有回避行为。,4.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是无法控制。,恐惧与焦虑的区别:,焦虑 恐惧,原因 预感的、不明确的危险 已知的、明确的危险,对象 模糊的、与未来相关联 具体的、针对当前的,是心理矛盾的结果 不是心理矛盾的结果,五、护理程序,(一)评估,1.主观资料,恐惧如何发生,病人的言谈举止是否表现出恐惧,病人的思维状况,病人的情感表现,在应激源去除后恐惧是否依然存在,什么程度的事件才能导致恐惧,病人表现出的恐惧是对当前的刺激的正常反应还,是出自于过去印象的歪曲。,2.客观资料,恐惧是否扰乱了病人的正常生活,他能采取何种控制性行为,其反应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病人的恐惧是否强烈的到使他远离他人,谁能支持他,他能否接受护士的帮助;是否有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作恶梦、失眠及晕厥等行为表现。,3.生理资料,评估是否有相应的生理改变如心悸、血压上升、呼吸急促、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肌肉紧张、易疲劳、厌食、恶心、呕吐。,4.恐惧的评估应明确,恐惧的来源、程度、病人的应对方法、最后记录病人表达恐惧的行为和语言。,(二)护理诊断,恐惧:与.有关(如某种治疗或危险情况)表现为躲避、集中注意危险、哭泣、颤抖、心悸。,焦虑:与.有关(如失业)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易激动、健忘等。,(三)护理目标,表达恐惧的感觉,说出恐惧的原因,感到恐惧时能向有关人员提出帮助的需要,有效的利用应对方法,并能设计执行一个减轻恐惧的计划,在执行计划后说出恐惧的感觉、行为表现和特征,并自觉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感有无增加。,(四)护理措施,1.对可能的原因进行评估,2.通过连续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帮助病人结识新病友。,3.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有关因素,如对环境的不熟悉、个人受到侵犯、自尊有威胁、感知有错误。,4.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健康教育和指导,1)告诉病人无论是预想到的或处在疼痛、危险或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产生恐惧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是正常的。,2)教给护理对象如何解决问题,应先找出问题的所在,3)把控制的焦虑的方法教给护理对象,转移情感分散恐惧强度,介绍松弛的方法如读书、听音乐、松弛术等,对做手术或诊疗性检查的护理对象可先告诉其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4)使护理对象懂得正常人对待危险情境靠勇敢和坚定,自身应注意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品质,以降低恐惧的程度。,(五)护理评价,1、,通过护理,护理对象的恐惧感觉是否减轻、恐惧的行为表现和体征是否减少?,2、,病人能确认出恐惧的来源;能正确的理解自己的恐惧的反应,3、,病人将能采取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正确的应对方法。,第四节 愤怒,一、概念,:,由于外界干扰使愿望实现受压抑,目的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感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为人类原始情感之一。,二、愤怒的临床表现,:,按程度可分为:,不满:稍感不悦或感到未充分满足,生气:因未达到目的而不愉快,愠怒:竭力克制但已有明显的表情而未发泄的愤怒。,激愤:即动作、言论较激动的愤怒。,大怒:难以抑制、一倾而出、表现激烈的愤怒。,暴怒:突发猛烈、且不能克制的大怒。,三、护理诊断:,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对他人;,与有关(如不能接受事实)表现为发怒、握紧拳头、脸红、咬牙切齿。,四、护理目标,1、,表达愤怒,不伤害自己或他人;,2、有效利用应对方法,妥当处理愤怒。,五、护理措施:,1.防止愤怒发生,积极正确妥当地与护理对象及家属沟通,加强宣教,清除可能出现的误区,避免愤怒发生。护士的言行要建立于尊重的基础上,可提高护理效果。,2.处理的基本原则,(1)主动、耐心倾听护理对象倾述其愤怒的情感,(2)了解原因何在,并协助解决,(3)对有暴力行为者可以镇静自若的态度适当地限制其行为,并在其恢复自我控制后采取一定方式使之宣泄愤怒的感觉;对于发泄不正确的对象应帮助其确认原因,避免其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刺激他人者可以友善的态度给予指正和教育等。,六、护理评价,:,以护理对象的愤怒程度而定。,第五节 悲哀(悲伤),一、概念:,人与喜欢、热爱的对象的失去、破裂或所期望的东西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二、临床表现:,1.悲伤的程度:,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伤。,2.分期,(1)急性期:(4-8周),震惊与怀疑:最初反应是震惊并否认丧失的发生。,知觉的变化:否认感消失后开始面对现实,出现情感,烦躁、孤独、内疚和冲动行为。,初步恢复:情感活动渐渐稳定。,(2)慢性期:(1-2年),身体疲劳或痛苦感;,情感投入的人或物的影像时常在脑海中浮现,难以忘却;,自责与后悔;,迁怒于他人。,3.悲伤的特征,(1),震惊与难以置信,(2),躯体疲劳或痛苦感,(3),脑海中再现情感投入的对象的影像,(4),愤怒,(5),内疚,(6),行为改变,(7),调整行为确定新的目标,三、护理程序,1.评估,生理反应:疲劳、厌食、呼吸急促、晕厥,情感反应:焦虑、急躁、后悔、无望感、,抑郁;对外界反应冷漠,认知与行为反应:,有无失眠、行为活动减,少或孤僻,伤心落泪等,2.护理诊断,功能障碍性悲哀:,与.有关(如失去亲人或极其贵重的物品)表现为哭泣、悲哀、食欲不振、失眠、情绪易变等,预感性悲哀:,与.有关(如可能失去亲人或工作)表现为哭泣、悲哀、食欲不振、有压抑感。,3.护理目标,说出悲伤的原因,承认失落的事实,表达悲哀的各种感受,降低悲伤伴发的焦虑与恐惧等情感体验的程度,适应失落,提高自身生存能力。,4.护理措施,1)耐心倾听与必要的安慰,注意避免因冗长的说教增加护理对象的心理疏远,2)从多方面支持护理对象,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其感到护士与其一起分担痛苦,3)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安眠药,4)对已影响日常生活者给予较周到的指导与帮助,避免其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5)使个体了解悲伤是一种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应转化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即化悲痛为力量。,5.评价,悲伤是否降低或消失,第六节 抑郁,一、概念:,一组以抑郁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二、主要表现:,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起病缓慢往往先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内感性不适。,1.情绪低落,2.思维明显减少,3.病人活动减少,4.丧生兴趣,5,.,病人可出现躯体症状,三、护理程序,(一)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有无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评估患者走路和其他动作十分缓慢,评估抑郁发作时常见的焦虑情绪引起的活动增加,如坐卧不安、踱步或措手顿足,评估伴有躯体症状的患者纠缠医护人员,反复要求给予解释、检查和治疗,评估患者在病情严重时,表现的生活懒于料理,缺乏梳洗的精力,个人卫生差,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2、认知过程,评估严重抑郁症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并有自责自罪观念,评估躯体不适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甚至有疑病妄想,评估患者临床表现低自尊、长久存在的无价观念,在发病时是否更加明显、更严重,3、生态过程,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4、情绪评估,评估患者的抑郁体验:表现悲观绝望、愁眉不展、罪恶感、忧伤及羞愧。,评估患者对所有活动的兴趣,评估愁苦的表现,(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的自杀的想法注意其潜在的自杀倾向,评估患者有无自杀线索可寻:包括突然的行为改变、将自己珍藏的财务捐赠、或把自己的意图讲出来,是否会出现自杀行为,如言谈中流露解脱想法,评估提到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或出现自伤行为,评估患者最有可能自杀的时机,评估时询问患者有无自杀念头,(二),护理诊断:,有发生自杀的可能和自杀行为;,睡眠形态紊乱,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思维过程改变,社交障碍,个人应对无效,(三)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内不会伤害自己;,一旦出现自杀想法能告诉周围的人;,主动谈论受挫的感觉发泄自己的愤怒;,有改善自我形象的兴趣;,讨论处理事情的方法;,自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护理措施:,1、,预防患者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阻断病人负向心理,4、,环境适宜,5、,严密病情观察,6、,保证睡眠,7、,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8、,健康教育,9、,鼓励病人参加日常活动,10、维持营养,(五)评价:,是否改变自杀冲动。,第七节 躁狂,一、概念:,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故称三高症。,二、临床表现,1.情感高涨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病人活动量增多,4.活动量增多可明显影响睡眠,三、护理程序,(一)评估:,1、主观资料:,躁狂的程度不同,表现的症状不同;个人史、既往史、支持系统来源、性质数量、既往冲动的形式、程度和控制的方法等。,2、客观资料:,病理生理因素:病情和症状的严重性,例如兴奋、情感高涨、易激惹、鲁莽行为等。,各种基本需要的干扰因素,如躁狂发作会导致暴食或不能集中进食或自理能力缺陷。,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已经丧失和预感将要丧失重要成员,不能适应和预感环境改变。,(二)护理诊断:,睡眠形态紊乱;,思维过程改变;,不合作;,有自伤的危险;,有暴力行为的危险;,有外走的危险;,营养不足;,焦虑;,自知力不全或缺乏;,社会功能障碍或应对功能障碍等。,(三)护理目标:,学会控制和疏泄自己的高涨或焦虑心境;,不发生因为行为不当造成的躯体或物品损害;,能描述躁狂发作的有关因素,认识和分析自己的鲁莽、激越行为;,能表达自己需要的欲望,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病人对他人对自己不出现伤害;,患者能够叙述无意伤害别人等。,(四)护理措施:,(1)安全和生活护理:提供安静的环境;稳定病人的情绪保证营养、休息、睡眠,协助病人参与建设性的活动。服务态度良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病人的情绪。,(2)特殊护理:,躁狂行为的防范:引导病人遵守和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不采取强制性语言和措施;作好日常护理;加强巡视交接班,严格监护;遵医嘱治疗;一旦发生冲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作好心理护理。,(3)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思考题:,什么是情感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是什么?,结合病历制订抑郁症、焦虑症护理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