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肿瘤免疫学讲解课件.ppt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0295228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免疫学讲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本文档共6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肿瘤免疫学讲解,*,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肿瘤免疫学讲解,*,肿瘤免疫学讲解,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人新患癌症,,有,600,万人死亡。,中国每年约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有,120,万人丧生。,癌症已成为城市第一、农村第三位的死亡原因。,肿瘤,(tumor):,正常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赘生物。,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利用免疫学方法诊治肿瘤的学科。,概述,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等机制能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肿瘤免疫监视学说(,Burnet in 1967,),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是一个逐渐发育健全,再逐渐衰退减弱的过程,机体免疫反应低下的两个年龄段:婴幼儿时期,老年时期,临床上肿瘤发病的两个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60,岁老年人(功能衰退),普通人群肿瘤发病率,,20,岁为,15/10,万,,60,岁上升至,1000/10,万;,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倍;,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肿瘤可自行消退或缓解,患者预后较好;,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定义:细胞癌变过程中新出现的抗原以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产生机制,新的蛋白质,蛋白的特殊降解产物,基因突变或重排使蛋白结构发生改变,隐蔽的抗原表位暴露,多种膜蛋白分子的异常聚集,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高表达,(一)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可分为二大类,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不存在,正常细胞组织也存在,但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增高,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肿瘤排斥抗原(,TRA,),10,肿瘤免疫学讲解,(,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的分类,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抗原,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肿瘤抗原,化学:甲基胆蒽、亚硝酸胺等。,物理:紫外线、,X-,射线、放射性粉尘。,化学致癌剂或辐射,基因突变,特点:特异性高抗原性弱,明显的个体特异性,同一致癌剂,不同个体甚至不同部位,不同特异性,14,肿瘤免疫学讲解,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EB,病毒,(EBV),鼻咽癌、,B,细胞淋巴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宫颈癌,乙肝和丙肝病毒(,HBV,、,HCV,),肝癌,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T,细胞白血病,多瘤病毒(,PV,)、猿猴,40,病毒(,SV40,)、腺病毒,由病毒基因编码但又不同于病毒本身的抗原,(病毒肿瘤相关抗原),特点:同一病毒诱发的不同种类的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表达相同抗原,且抗原性强。,3.,自发性肿瘤,环境因素或自发突变形成,故有些类似,1,,有些类似,2,举例:,癌基因或突变型抑癌基因,突变的,Ras,基因编码蛋白(,p21,),突变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p53,),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p210,),4.,胚胎抗原或分化抗原,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胚胎组织的正常抗原,出生后逐渐消失或极微量,但在癌变细胞中又大量出现,.,由于此类抗原是在某些细胞的特定分化阶段表达,而正常细胞不表达,故又称为分化抗原(,differetiation antigen),。,甲胎蛋白(,AFP,):肝癌,癌胚抗原(,CEA,):结肠癌,甲胎蛋白浓度,是肝癌早期普查、诊断、判断疗效、监视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浓度:100,:,可能是肝细胞癌,1000:肝细胞癌,根据特异性分类,根据诱导肿瘤产生的方法分类,肿瘤特异性抗原,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抗原,肿瘤相关抗原,胚胎性抗原或分化抗原,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NK,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1,肿瘤免疫学讲解,体液免疫,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ADCC,效应,抗体的调理作用,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性改变或消失,增强抗体(,enhancing antibody),:,封闭抗原位点,阻碍杀伤性免疫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1,、,CD8+CTL A.,结合肿瘤抗原,杀伤肿瘤细胞,B.,分泌细胞因子,2,、,CD4+Th A.,辅助激活,CTL,B,细胞,NK,,巨噬细胞,;B.,分泌细胞因子:,IL-2,,,IFN-,,,TFN-,C.,少数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杀瘤作用,NK,细胞,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预先活化、,无,MHC,限制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ADCC,分泌,IFN-,、,IL-1,、,IL-2,非特异性免疫,处理和呈递抗原,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酶直接杀伤,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合成和释放,NO,ADCC,、调理作用,巨噬细胞,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一、与肿瘤细胞有关因素,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因素,28,肿瘤免疫学讲解,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antigenic modulation),肿瘤细胞的“漏逸”,(sneaking through),肿瘤细胞,MHC,类分子表达低下或缺失,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信号,缺乏有效抗原,缺乏,MHC I,类分子,缺乏协同刺激分子,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陷,机体的免疫耐受状态,肿瘤的免疫学诊断,检测肿瘤抗原,检测肿瘤抗体,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抗原名称,肿瘤,AFP,原发性肝细胞癌,CEA,直结肠癌,CA199,胰腺癌,PSA,前列腺癌,CA125,卵巢癌,CD分子,白血病,淋巴瘤,肿瘤免疫诊断,肿瘤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of Tumor),民间传说: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 10个癌9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 癌症=绝症=死亡,WHO,:今天的科学水平,可以使,1/3,的癌症,得到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长期存活,1/3,的晚期患者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命,减少痛苦。,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化学药物,疗法,免疫疗法,肿瘤,肿瘤的免疫治疗,调动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活性,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打破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耐受状态,主动,非特异性,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细胞因子,特异性,各种瘤苗(基因修饰的瘤苗),肿瘤细胞提取物,纯化或重组的肿瘤抗原,被动,非特异性,过继细胞免疫疗法(LAK,TIL),特异性,抗体或结合药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双特异性抗体),联合,LAK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细菌产品,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黄芪多糖、人参多糖、枸杞子多糖、刺五加多糖,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细胞因子,IFN-,IL-2,TNF,-,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tumor vaccine),1,)肿瘤细胞疫苗,2,)肿瘤抗原疫苗,3,)病毒疫苗,4,)抗独特型疫苗,5,),DNA,疫苗,6,)抗原递呈细胞疫苗,被动免疫治疗,取对肿瘤有免疫力的供者的淋巴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或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增 殖后再转入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经,IL-2,激活,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实体瘤中分离淋巴细胞经,IL-2,激活,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LAK,细胞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淋巴群或亚群,而是,NK,细胞或,T,细胞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下成为能够杀伤,NK,不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目前应用,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与直接注射,IL-2,等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某些肿瘤,已获得一定的疗效。,过继免疫治疗:,LAK,细胞疗法,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大量,IL-2,培养,诱导出对肿瘤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3-4,天,抗体导向治疗(,antibody-mediated therapy),McAb-,杀伤分子,(,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毒素,),免疫放化疗:免疫偶联物中常用的效应分子,类别,举 例,毒素,同位素,药物,酶,植物,微生物,线,线,线,烷剂,抗代谢药,蓖麻毒蛋白,铜绿假单胞外毒素(,PE,)、白喉毒(,DT,),211,At,212,Bi,90,Y,32,P,131,I,99,Tc,苯丙酸氮芥等,甲氨蝶呤,,5-FU,羧肽酶,G,,胞嘧啶脱氨酶等,新的治疗途径,-,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基因,(IL,、,IFN,、,TNF,),MHC,协同刺激分子基因(,B7,),肿瘤“自杀”基因,癌基因反义物基因,抑癌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