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目的
为确保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职业健康检查方案实施程序。本程序旨在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流程、责任和要求,确保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所开展的所有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应急情况下的职业健康检查。
三、职责
1. 机构负责人:负责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主检医师:负责职业健康检查的具体实施,包括检查方法的选择、检查过程的控制和检查结果的分析。
3.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为检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检查人员:负责按照检查方案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检查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程序内容
1. 前期准备
o 信息收集: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与用人单位沟通,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包括种类、性质、浓度或强度、劳动者工种、接触时间等。
o 方案制定:主检医师根据收集的信息,结合《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职业健康检查方案。方案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检查周期、检查人员安排等。
o 方案审核:机构负责人对检查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检查实施
o 通知与安排: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检查时间、地点和人员名单,并提前通知劳动者。
o 检查前准备:检查人员按照检查方案进行准备,包括检查设备、试剂、表格等的准备。
o 检查过程:按照检查方案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检查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检查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o 记录与保存: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包括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异常发现等。检查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
3. 结果分析与报告
o 结果分析:主检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劳动者的职业史、健康史等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病或健康异常改变。
o 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方法、检查指标、检查结果、健康建议等。报告应客观、准确、清晰,易于理解。
o 报告审核与发放:机构负责人对检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审核通过后,将报告发放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4. 后续跟踪
o 健康建议:根据检查结果,向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指导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o 复查与随访:对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病或健康异常改变的劳动者,建议其进行复查或随访,并跟踪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o 信息反馈: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和健康建议,协助用人单位改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质量控制
1. 人员培训:定期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2. 设备校准与维护:定期对检查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审核:定期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外部评审: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外部评审和监督,不断提高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附则
1. 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程序由本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负责解释和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