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民经济统计学总复习,国民经济统计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熟悉国民经济各种指标,了解其背后搜集过程及如何应用,掌握对国民经济运行分析的方法。,考试方法,上课出勤:,5%,平时作业:,15%,期末考试:,80%,总论,国民经济,资源,统计,总量 过程 动态 结构,国际经济关系统计,第一章 总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s of national accounts,SNA,),一套基于经济原理的严格核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建议。,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限制性生产观,核心指标:国民收入,1.,基本方法,指标、指标体系,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记录方法,复式记账、权责发生制,估价方法,现期市场价格,常见的价格形式: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信息处理的专用方法,汇总、合并、取净值,改道、分解,2.,基本分类,经济活动,经济存量,资产、负债、净值,经济流量,交易,:交换、转移、内部交易;非货币交易、非法交易、地下经济、非正规经济等,其他,: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持有收益,机构部门,机构单位,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为住户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基层单位,3.,平衡关系,平衡关系,流量、存量、综合平衡,平衡关系的表达,账户式平衡表,T形平衡表,平衡项,第一章 总论,一、为什么要学,概念、需求主体,二、学什么,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三、历史,SNA,、,MPS,四、方法,基本方法、基本分类、平衡关系,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资产与负债统计,2.1 人力资源统计,人口统计,数量、结构、变动,人力资源统计,概念、静态动态统计指标,就业与失业统计,衡量指标,1.,人口统计,人口数量,时点、范围、范畴(常住、户籍、现有),平均人口数(简单平均、序时平均),人口结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自然构成:性别、少儿人口抚养系数、总抚养比,社会构成:文盲率,经济构成:非农业人口,人口变动,自然变动(出生、死亡),机械变动(迁入、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迁移率(净迁移率)、人口增长率,2.,人力资源统计,基础指标,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劳动能力,经济活动人口,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从事或正在寻求有报酬工作的人口数。,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分析指标,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重,经济活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总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参与率),劳动力资源新增/减少率、流入率、流出率,3.,就业与失业统计,就业人口,基本定义,其他衡量指标:职位、总工时数、全日制等值就业,其他常用指标:城镇就业、农村就业、城镇单位就业、从业人员,失业,定义,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隐性失业,2,.2,资产与负债统计,基本问题,资产分类,估价原则与方法,资产与负债存量统计,资产与负债统计资料应用,1.,经济资产,经济资产,执行价值贮藏功能的实体,并且有机构单位单个地或联合地对它行使所有权,通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或持有这些实体,所有者可以获取经济利益。,分类:,2.,资产的估价,估价原则,存量:现期市场价格,流量:权责发生制时刻的市场价格,估价方法,现期市价法、重置成本法、价值指数法、收益现值法、汇率调整法、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法,第一行/第二行*100,根据使用年限,加和,根据折旧方式,计算,第一年=存量总额-折旧,第二年=第一年净额+形成总额-折旧,相对应行*第二行/100,3.,资产负债表,以机构部门分类,形式,:二维矩阵平衡表,左使用(资产存量),右来源(负债和净值),经济总体的资产负债表,国民资产,国民财富,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人口-数量、结构、变动,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分析指标,就业、失业-基本指标,资产与负债统计,经济资产及分类,估价方法,资产负债表,第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3.1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国内,总值,核算方法,1.,生产,经济生产,在人类参与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区别于自然生产、人类基本活动,包括了非法生产及地下经济成分,综合性生产观(货物、服务),生产核算,剔除了“通常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在家庭中生产的服务”,2.,国内,经济领土,经济领土=地理领土+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外国在本国的领土飞地,常住单位,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的单位,权责发生制,3.,总值,生产成果的衡量,物量,价值,总产出,增加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4.,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价值上看,表示了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各单位总产出价值中扣除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代表该时期内各单位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增加的价值,实物上看,表示了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生产法核算,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总产出(产品法、工厂法),中间投入(核算原则),中间消耗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加值的区别,收入法核算,收入法GDP=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包含固定资本消耗的原因,GDP、GNP,支出法核算,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净变化,贡献率、拉动率,3.2,国民收入,财产收入,资产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金融资产、有形非生产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而从对方获得的回报。,利息、公司已分配收入(红利、准公司收入提取、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地租,原始收入,企业: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住户: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净额,政府: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GNI=GDP+,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净额),经常转移,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障缴款、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其他经常转移,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国民可支配收入,(,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一国所有常住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合计,GNDI,GDI,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原始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政府部门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居民部门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收入,第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生产、核算范围、国内界定、总产出的劣势,核算方法:生产、收入、支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原始收入(财产收入),再分配:可支配收入(经常转移)、实物社会转移,第四章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消费与投资,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1.,消费,消费,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最终消费支出、实际最终消费,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区别,2.,非金融投资,非金融投资核算-,资本形成账户,生产资产投资核算,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变化、珍贵物品净获得,资本形成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区别,非生产资产投资核算,有形、无形非生产资产,所有有形非生产资产的交易要全部记录为国内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资本转移,或是支付转移方通过处置资产来实现资助,或是接受转移方不得不将资助用于形成资产,资本税、投资补助、其他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账户,来源方: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运用方:资本转移支出、非金融资产投资、净金融投资,3.,金融交易,金融交易,金融资产,货币性实物交易、严格金融交易,非金融投资核算中的净金融投资和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相等,4.,资金流量核算,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实物交易核算,收入分配、收入使用、非金融投资及其资金筹集过程,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二次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资本形成账户,金融交易核算,金融交易,金融账户,第四章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消费与投资,最终消费,非金融投资(资本形成账户)、资本转移,金融交易,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金融交易,交易,其他流量,期初存量,期末存量,第五章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价格统计,GDP,的不变价及季度核算,通货膨胀,经济景气分析,1.,价格指数,拉式指数与帕氏指数,以基期加权,可比性;以报告期加权,替代性,转换以产品份额加权的式子,交叉加权、固定加权、理想指数,CPI、RPI、PPI、PPIRM、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CPI具体的编制步骤,2.,价格指数的应用,实际指标与名义指标间的转换,实际指标=名义指标/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环比-同比-定基比之间的相互转换,3.,GDP不变价及季度核算,不变价GDP核算,生产法:价格缩减(双、单)、物量外推,支出法:价格缩减,经济增长率,GDP指数,平均GDP增速,季度GDP核算,外推指标,农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工业,:增加率(调查总产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建筑业,: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客货运周转量增速、邮电业务量增速,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金融业,: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增速、房地产业管理业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不变价增速、居民自有住房面积增速,其他服务业,:其他服务业营业税增速、行政管理费增速、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衡量指标,:CPI、PPI、GDP缩减指数,5.,经济景气分析,指标池,基准指标,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基本原则、时差相关分析法,扩散指数,-与经济运行峰、谷解读,预警-景气指示灯,第五章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价格统计,价格指数、CPI的编制、价格指数的应用,GDP的不变价及季度核算,通货膨胀,三种衡量指标,经济景气分析,经济景气指数、景气预警分析,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1.,产业结构,水平统计,霍夫曼比例、重工业化程度系数,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值对比系数,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动态统计,相似性系数和偏离度系数、扩大(收缩)产业比重变动差额,需求收入弹性、结构变动的反应弹性,2.,收入与消费结构统计,收入分配差异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人口收入份额度量(库茨涅茨比率、库茨涅茨指数、阿鲁瓦利亚指数、收入不良指数、五分法、沃尔夫森极化指数)、地区居民(行业)收入差距分析,消费,恩格尔系数,3.,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理解与全国存在差异的现状,布局整体,极值差率、密度变异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分布总差数、区域生产总值集中指数、Theil指数,结构特点,密度比例、区位商,二元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4.,投入产出分析,表式解读,四大象限,元素的解读,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GDP核算,列昂惕夫模型,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水平统计、动态统计,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整体结构、结构特点、二元结构,投入产出分析,系数、GDP核算、基本模型,第七章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收支统计,GDP,的国际比较,1.,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部门核算的不同,核算范围: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贷方、借方、差额,国际投资头寸表,净头寸、国外资产存量、对外负债存量,影响头寸因素: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2.,GDP的国际比较,汇率法,缺陷,影响:低估发展中国家真实GDP,购买力平价法,构造过程,双边比较:拉式、帕氏、理想指数,多边比较:星体系法、EKS法、G-K法,第七章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GDP,的国际比较,汇率法,缺陷、影响,购买力平价法,优势、双边、多边,第一章 总论,一、为什么要学,概念、需求主体,二、学什么,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三、历史,SNA,、,MPS,四、方法,基本方法、基本分类、平衡关系,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人口-数量、结构、变动,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分析指标,就业、失业-基本指标,资产与负债统计,经济资产及分类,估价方法,资产负债表,第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生产、核算范围、国内界定、总产出的劣势,核算方法:生产、收入、支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原始收入(财产收入),再分配:可支配收入(经常转移)、实物社会转移,第四章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消费与投资,最终消费,非金融投资(资本形成账户)、资本转移,金融交易,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金融交易,第五章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价格统计,价格指数、CPI的编制、价格指数的应用,GDP的不变价及季度核算,通货膨胀,三种衡量指标,经济景气分析,经济景气指数、景气预警分析,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水平统计、动态统计,区域与城乡结构统计,整体结构、结构特点、二元结构,投入产出分析,系数、GDP核算、基本模型,第七章 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GDP,的国际比较,汇率法,缺陷、影响,购买力平价法,优势、双边、多边,总论,方法、分类,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口、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总量统计,GDP、国民收入,国民经济过程统计,消费、非金融投资、金融投资,国民经济动态统计,价格、GDP、通货膨胀、景气,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区域、投入产出表,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汇率、购买力平价,考试题型,简答,,7,个,,68,分,计算,2个大题,,32,分,非常建议带计算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