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地理,1,第十二讲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第三单元,2,考 纲 展 示,1,考 纲 解 读,2,自 主 梳 理,3,拓 展 思 维,4,要 点 突 破,5,典 例 剖 析,6,跟 踪 演 练,7,课后强化作业,8,3,考 纲 展 示,4,5,考 纲 解 读,6,7,自 主 梳 理,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9,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前沿,(1),区位因素:广东省,_,部,毗邻,_,,与,_,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2),政策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_,、沿海开放城市、,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东南,港澳,东南亚,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10,(3),人文因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_,的历史传统。,全国著名的,_,,有利于吸引,_,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外向型的经济,(1),工业部门:以,_,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2),贸易:主要通过,_,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3,城镇的发展,_,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对外开放,侨乡,海外投资,轻工业,港澳,工业化,11,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位置: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地处,_,山脉最南端,南部与,_,、,_,两个国家接壤。,2,旅游业,(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_,景观,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人文:以,_,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横断,缅甸,老挝,热带雨林,傣族,12,(2),存在问题,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景点,_,,规模较小。,旅游接待能力较小,以国内游客为主。,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分散,13,三、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概况,(1),范围:西起,_,,东至,_,,北起长城,南至,_,。,(2),河流:,_,,,_,。,乌鞘岭,太行山,秦岭,汾河,渭河,14,土质疏松,多暴雨,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15,(2),危害,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_,,农作物产量下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其,_,剧增,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_,恶化,诱发和加剧泥石流等,_,的发生。,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土壤肥力下降,含沙量,生态环境,自然灾害,16,3,生态建设,_,措施与,_,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生物,工程,17,上海,攀枝花,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水能,有色金属矿,沿海经济发达,资源富集,18,4,,社会经济发展,(1),三大经济区:以,_,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以,_,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_,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2),城市密度差异:,_,城镇分布密集,,_,沿江城市密度相对较小。,重庆,武汉,上海,中下游,上游,19,毁林开荒,洪涝,环境污染,酸雨,水质型缺水,20,拓 展 思 维,21,读“,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完成下列问题。,22,(1),从哪一年开始,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占,GDP 30%,以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西双版纳在哪一年以后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其中哪些年旅游收入甚至较前一年有所减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析引起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下滑的原因有哪些?,23,答案:,(1)1994,年。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2)1994,年。,1995,年,,1997,年,,2000,年。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3),近几年周边的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较弱等。,24,要 点 突 破,25,1.,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珠江三角洲,26,2,外向型的经济。,(1),外资来源地:港澳地区,(,占,74%),。,(2),工业部门: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3),产品销售: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地区。,(4),地位: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5),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27,1.,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28,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1),优势: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旅游景区。,(2),意义:旅游业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29,1.,成因,(1),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30,(2),人为因素与水土流失,31,2,危害,(1),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下游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悬河”。,(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4),引发泥石流。,(5),影响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32,3,治理,(1),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2),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3),生物措施:种树种草。,(4),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33,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长江沿江地带,34,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格局,35,3,沿江地带的城市,36,4.,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1),四大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轻纺、钢铁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两大工业走廊,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37,5,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8,39,典 例 剖 析,40,考点剖析,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41,42,(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4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第,(1),问,主要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沙源主要与区域自然地理状况有关。沙源地有大量的松散沉积物质,根据题干中信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分析,,M,处附近沙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与该区域的流水沉积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有关。第,(2),题,主要考查影响风力的因素。,H,县城冬春季节盛行冬季风,风力较强,再加上受地形因素影响,产生狭管效应,加强了风力的强度,因此风力较强。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本题目开放性较强,观点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44,【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45,(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46,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47,考点剖析,2,长江沿江地带地理特征,48,【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对比土地面积,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分析资源条件,川渝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有政策的支持;分析劳动力状况,川渝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49,跟 踪 演 练,50,一、单项选择题,(2013,浙江衢州,),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A,引黄灌溉,B.,土地肥沃,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51,2,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四川、福建,B.,河北、河南,C,北京、河南,D,山西、安徽,3,“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52,答案:,1.A,2.B,3.C,解析:,第,1,题,河套平原地区属灌溉农业,同区域的地方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引黄灌溉,丰富的灌溉水源才使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第,2,题,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第,3,题,,“,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描述的是全年高寒而昼夜温差较大的青藏高原地区。,“,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描述的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云贵高原地区。,53,54,4,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东部科技水平高,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交通落后,西部地区资源短缺,A,B,C,D,55,5,“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下列措施正确的是,(,),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A,B,C,D,56,答案:,4.A,5.C,解析:,此两题均可用排除法。第,4,题,只要找出一个明显错误的是,,就能确定正确答案了。第,5,题,只要找出一个明显错误的是,,就能确定正确答案了。,57,二、综合题,6,图甲为“我国沿某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8,59,(1),甲剖面图在乙中国疆域图,(,经纬度间隔为,5),上表示这条剖面线的是,_,,与该线最接近的地理界线是,_,。,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人口地理分界线,C,400mm,等年降水量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60,(2)B,地形区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说明其主要原因。,(3)A,与,E,两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上互为长短,(,即,A,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劣势,),正是,E,地区发展的劣势,(,优势,),请列举两例。,61,答案:,(1)L,3,B,(2),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冬季风被北部,(,秦岭,),、西侧,(,横断山脉,),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3)A,地,(,云贵高原,),,,E,地,(,东北平原,),A,地土壤贫瘠,,E,地土壤肥沃;,A,地热量丰富,,E,地热量较少;,A,地地形崎岖,,E,地地形平坦;,A,地耕地很少,且破碎;,E,地耕地广阔连片。,62,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6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