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有关金属的实验探究,1,【,综合探究,1,】,:镁片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硫酸铜溶液中无杂质,),你预计的实验现象是,_,镁片表面有大量气泡,有黑色固体聚集在镁片上,有的脱落,溶液由蓝色澄清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2,【,学生实验,】,【,查阅资料,】,:产生的气体是,H,2,【,交流讨论,】,:产生,H,2,的原因,【,问题,1,】,:为什么会产生大量气泡?,3,(,1,)甲同学:镁片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镁与水不反应,(,2,)乙同学:无明显现象不能表示没有反应,也可能有反应,也可能反应较慢,(,3,)丙同学:硫酸铜溶液呈酸性说明,CuSO,4,与,H,2,O,反应生成了酸,镁与酸反应生成了,H,2,【,交流与讨论,】,:,【,反思与评价,】,:,你对上述三种说法的评价是,_,4,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与氢气,氢氧化镁虽然是难溶性碱,但在水中已溶解的氢氧化镁能完全电离,氢氧化镁是强碱,【,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如何检验实验,1,后的溶液中有,Mg(OH),2,的存在?,5,【,解释与结论,】,:,硫酸铜能与水反应,使溶液呈酸性:,CuSO,4,+2H,2,O Cu(OH),2,+2H,2,SO,4,在该溶液中投入镁片后,产生大量氢气,虽然镁能与水反应,但速率较慢,大量氢气的主要来自镁与硫酸的反应,6,【,查阅资料,】,(,1,)固体的颗粒小到一定程度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例如铁粉为黑色,(,2,)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交流讨论】,黑色固体的成分,【,问题,2,】,: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7,【,实验设计,】,:,丁同学想通过资料中得知的铜能与浓硫酸反应来确认黑色固体中铜是否存在,如何设计实验?,取黑色固体样品,加足量稀硫酸,过滤,在滤渣中加适量浓硫酸,加热,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反思与评价】,(,1,)步骤,1,中先加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镁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后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异常实验现象是综合探究题的素材之一,【,实验结论,】,黑色固体中有铜,Cu+2H,2,SO,4,(浓),=CuSO,4,+2H,2,O+SO,2,Mg+H,2,SO,4,=MgSO,4,+H,2,Mg+CuSO,4,=MgSO,4,+Cu,10,【综合探究,2,】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的粉末状样品,请设计方案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已知,Zn,、,Cu,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64,。,样品,铜,锌,样品质量,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00%,锌质量,需要测定原样品质量,如何得锌的质量?,11,某同学在室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在他的方案中需要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则反应前、后碱式滴定管(图中右边有刻度的玻璃管,可上下移动位置)中的液面,高度与干燥管中的液面高度均应保持,_,,反应充分进行后,如何使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与干燥管中的液面高度相同,?_,该实验中还需要测量和查阅的是,_,_,A B,12,13,某同学在室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在他的方案中需要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则反应前、后碱式滴定管(图中右边有刻度的玻璃管,可上下移动位置)中的液面,高度与干燥管中的液面高度均应保持,_,,反应充分进行后,如何使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与干燥管中的液面高度相同,?_,该实验中还需要测量和查阅的是,_,_,A B,测定该实验时的温度与压强,查阅在此条件下,H,2,的密度,14,某同学在室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在他的方案中需要测量反应前后锥形瓶中固体的质量,在称量反应后固体质量前一定要先,_,_,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分别为,ag,、,bg,,则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将固体洗涤、干燥,A B,如何检验固体已洗涤干净?,15,某同学在室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在他的方案中需要测量原样品质量及反应前后,A,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将左图中的 _换为 _(填“仪器”),即能直接读出反应前后左边装置及药品总质量,该方案的主要缺点是,_,,改进措施是,_,A B,需在出气口处增加防止水蒸气逸出的干燥装置,水蒸气随,H,2,逸出而造成误差,木块,电子天平,16,【综合探究,2,】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的粉末状样品,请设计方案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已知,Zn,、,Cu,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64,。,样品质量,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100%,锌质量,如何得锌的质量?,体积法,差值法,沉淀法,需测温度压强,查阅此时密度,需防止水蒸气逸出而产生误差,称量沉淀质量前需洗涤干燥,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