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心理学心理健康与管理丰富,最近中国企业界对企业家(经理、厂长)的调查发现,53%的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19%的人中度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1)情绪不稳定,(2)人际关系敏感、紧张和戒备,(3)心力疲惫不堪、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减少,另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理人痛苦指数的调查显示,其痛苦集中在预定工作目标过高、公司发展不明朗、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付出与收入比例失调。,美国有84%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紧张会危及健康,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因。,2000年2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168所城市与乡村的中小学2292名教师检测发现,有50%教师有心理问题,32.1%是轻度心理障碍,16.56%是中度心理障碍,2.49%属于心理疾病。,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4期,SD=标准差,M=平均数,重庆商报,2005年7月5日,青少年的20个压力,(1)学习压力,(2)作业压力,(3)考试压力,(4)升学压力,(5)家长压力,(6)未来就业压力,(,7,)人格贬低压力,(,8,)经济比照压力,(,9,)过分关注压力,(,10,)同学竞争压力,(,11,)家长言辞压力,(,12,)被孤独压力,(,13,)家庭暴力压力,(,14,)社会暴力压力,(,15,)校园帮派暴力压力,(,16,)暴力事件预期发生压力,(,17,)被强体力者欺负的压力,(,18,)孩子间性骚扰压力,(,19,)不良家长性骚扰压力,(,20,)社会环境的意外性骚扰力,精英症,读者,2005年18期,二、常见心理问题分析,1、心理冲突是个体存在数个不能同时达到和满足的目标或互相排斥时,而产生的动机冲突的现象。,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接近回避冲突,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是带来一系列身体症状,二是产生不良行为,去人格化,三是降低成就动机,影响工作效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2、,心理压力是个体预感到可能发生的不安或对威胁有所察觉而产生的内心体验。,1)学历与知识更新的压力,2)职称评聘压力,3)教学科研压力,4)经济压力,3、自我意识是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现实我与理想我等。,4、心理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缺乏挫折 (2)损失挫折(3)阻碍挫折,5、A型性格,人民网,2005年8月30日,A型与B型人格的特点,总是在活动,干事情很快,没有耐心,同时干两件事,总是感到时间的压力,用数量测量绩效,具有攻击和竞争性,从来不匆匆忙忙,采取温和的措施,有耐心,闲暇时不感到内疚,不太在乎时间,竞争力不强,不自吹自擂,(一)生物因素,(二)社会因素,1、竞争文化的矛盾,(1)竞争与合作的矛盾,(2)享受与抑制需要的矛盾,(3)自由与现实受到限制的矛盾,2、精神文化教育滞后,3、家庭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人际支持系统失效。,三、原因的剖析,上海教育研究,2004年3期,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因素,按危害程度排序如下:,1、每天工作超过小时,2、工作不开心,3、感觉生活没意思,4、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5、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会长时间不开心,6、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认可,7、没有体育锻炼,8、住房条件不够好,9、每天睡眠时间少于小时,10、节假日经常加班,11、对家庭不满意,12、常接受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四、心理健康的学术争论及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生理学标准;社会贡献标准;自我报告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智力正常,2、能协调控制情绪,3、具有较强意志力,4、人际关系合群、较和谐。,5、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6、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两方面,区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心理健康是各要素的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五、促进心理健康的对策,(一),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不合理信念主要表现在:,完满主义,不能忍受必须忍受,必须应该,糟糕可怕化,过度概括,妄自猜测,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认识自己,能愉快地接受教师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考验。,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什么会有非理性化信念?,先天本能倾向,儿童期的学习,一些理性信念被过度概括夸大,消极的自我灌输或强化,如何矫正非理性的思维?,代价/报酬分析 去灾难化 学会利导思维 替代性选择 真实性检验,促进心理健康的对策,(二)树立正确压力观,采取行动化解压力,(三)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奋斗目标,(四)采取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面临压力或冲突情境时,在其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焦虑、愤怒等情绪,以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或行为。,(五)改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1、否认,2,、压抑,3,、,投射,4、合理化,一是酸葡萄心理,二是甜柠檬心理,5、,反向作用,6、转移,7、退行,8、,升华,9、,补偿,10、抵消,11、,隔离,12、,幻想,13、转化,14、幽默,15、自居,16、固执,重视休闲活动,享受阳光空气,妥善安排作息,充足睡眠,练习放松,与人倾诉发泄情绪,适当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洛文格(Loevinger),高,低,年龄,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