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必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政治家,4、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先驱,5、无产阶级革命导师,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6、杰出的科学家,2、古代思想家,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孔子 亚里士多德,华盛顿 拿破仑,孙中山 甘地,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李四光 牛顿 爱因斯坦,一、关注目录,注意结构(,六大类型的人物,),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几点原则,1.,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就是与他有关的历史事件。切忌空发议论。,2.客观性(历史性):,尊重历史事实,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下,客观,的评价。,(一般评判标准: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一分为二(,辩证),:,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积极影响,也要指出历史人物的不足之处。,例:,对“焚书坑儒”和“海禁政策”的评价。,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原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历史人物活动中看历史进程,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演变示意图,战国,秦,西汉,新,东汉,前475,前221,前202,公元8,公元25,封建大一统时期,东汉,25年,220,魏,221,蜀,222,吴,263,西晋,265,280,东晋,317,420,宋,齐,梁,陈,十六国,北魏,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1,589,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朝代演变,220,北周,陈,581,隋朝,589,唐朝,618,五代,907,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五代,十国,北宋,960,979,辽,916,西夏,1038,金,1125,1127,南宋,1115,元朝,1227,1234,1276,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元朝,1368,明朝,1644,清朝,1840年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368,960,默 写:,写出下列时期的起讫时间,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581年618年907年),(960年1276年),(1368年1840年1912年),默写,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演变示意图,战国,秦,西汉,新,东汉,前475,公元25,东汉,25年,西晋,420,十六国,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1,589,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朝代演变,陈,581,隋朝,唐朝,907,五代,十国,960,979,辽,916,西夏,1038,金,1125,1127,1115,元朝,1227,1234,1276,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元朝,1644,1840年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一、,结合三课标题,分析中心和重点,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注意单元导语的阐述),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共性和线索,1.代表三个发展阶段,秦汉大一统 隋唐繁荣 明清由盛转衰,2.注意两大联系(线索),(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秦始皇开创 唐太宗发展 康熙帝巩固,(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秦朝确立 隋唐完善 明清强化,第一单元单元提示,(中国古代政治家),创立新制,开拓疆土-,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时期的奠基者,改革弊政,维护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和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者,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单元解读,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一、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著名政治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专题分别介绍三位杰出的政治家,内容包括三部分:,1,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却因暴政而亡。,2,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兼收并蓄,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大唐盛世的奠基者,。,3,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三征葛尔丹、反击沙俄等,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使清朝走向了“康乾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整体感知,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秦始皇的伟绩(一),“统一”,1、疆域的统一,(形的统一),2、制度及文化的统一,(内在的统一),秦始皇的伟绩(二),“创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异人(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异人(,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一、从质子之子到少年秦王,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成为太后的情人。,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先灭弱韩:前230年(先取韩以恐他国),离间灭赵:前228年(郭开诬李牧,赵括代廉颇),水灌灭魏:前225年(王赍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王翦灭楚:前223年(秦王知错能改,姜还是老的辣),北灭燕国:前222年(荆轲刺秦,无功而返),完胜灭齐:前221年(孤掌难鸣,一败涂地),1、秦国统一过程:,10年,?,(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为什么首先灭韩?过程特点?,“远交近攻”,二、十年兼并,统一中国,咸阳,秦,秦 统一六 国,1、统一过程(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2、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封建制的集权趋势为统一提供了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为统一提供了民族基础。,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主观条件:,秦国变法比较彻底,确立封建制度,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策略: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各个击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统一的意义,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辽东,三、北击匈奴,南伐百越,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史记蒙恬列传,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四郡,桂林郡,南海郡,象 郡,闽中郡,开通灵渠,灵渠图,兴安灵渠,交通条件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和经济发展,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华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四、创建中央集权制,(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具体做法:,a,皇帝独尊,:皇帝、朕、玉玺、诏、谕等;,b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c王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1)、创立皇帝制度,德,盖,三皇,功,过,五帝,B作用:,增强了皇帝的权威性和独占性,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有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资料(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认为秦王此举有何作用?,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三,公,(2)、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范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由,皇,帝,任,命,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三公九卿制,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 卿,(2)、三公九卿制,三权分立 分工协作,皇帝任命 不得世袭,军权皇控 皇帝集权,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3)、,地方建立郡县制,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为什么?,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以血缘为纽带,官职可世袭;郡县制下无血缘关系,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任免,权力关系不同,:,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独立性强;郡县制受中央的监督管理,没有独立性。,作用不同,:,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性质不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可见,郡县制比分封制更优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政府的组织示意图,基本线索:萌芽:战国,建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发展:元,加强:北宋,强化并衰落: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二)、经济制度方面,1、废除旧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原因:,秦统一前,各国货币、计量单位不一致,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作用:,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半两钱,齐,燕,韩赵魏,楚,经济措施:,2、经济措施,度:长度单位,量:容积单位,衡:重量单位,统一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陆上由,驰道、直道组成,,统一车辆形制。水上由人工渠道沟通自然江河。,2、,建立水陆交通网,修筑驰道与直道,被遗忘的直道,云南“五尺道”,秦,驰道,3、交通措施:,(三)、文化方面,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文字,小篆,小篆的发明者,李斯,(前280208),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文字,何兹全,: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毛泽东,:,肯定他反对“,以古非今,”的决心和魄力,肯定其“,厚今薄古,”的真知灼见,但不肯定他在“焚书坑儒”事件中,野蛮粗暴,的做法。,2、焚书坑儒,统一思想,1、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五、残暴统治,怨声载道,2、征调太急,赋敛过重,刑罚严酷,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沉重。,修筑长城,秦长城,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模拟图,暴 政,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修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法律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秦因暴政而亡,电影荆轲刺秦王剧照欣赏,秦王该不该杀?,一、将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予以评价,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条件衡量是非功过。,二、将历史人物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评价,看其活动代表所属阶级的何种倾向。,三、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还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任何接触杰出人物既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既要肯定功绩,又要指出错误,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六、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依据史实;,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评价:,(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秦始皇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A不希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B认为分封制是导致春秋以来战乱不已的主要原因,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驰道,A B C D,6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不可能是事实秦朝驰道不通象郡(广西、越南)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答案D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秦当时已经“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半两钱”,增设象郡,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因此史书记载的有可能是事实。,1,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D,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D,3,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B,4,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D,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荐,C,6,在今天的这些城市中,不在古代秦帝国的疆域版图之内的是:(),A广州 B三亚 C北京 D深圳,7,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写的是:(),A秦孝公 B李世民,C嬴 政 D成吉思汗,C,B,8,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C,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3分),材料一:秦的灭亡是由于推行郡县制;,材料二:秦的灭亡是由于暴政,而非郡县制的推行;,材料三:秦推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请简述你的理由。,(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请简述你的理由。,推行郡县制与秦的灭亡无关。,理由,(,郡县制的作用与秦亡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王朝衰亡是多重原因促成的;,采用何种制度取决于当时社会实际,问题探究:,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有如下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归该观点的看法。,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阅读下列材料:,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