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预防接种常规知识,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2011,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并考察北京市医改工作。这是李克强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喂孩子服食糖丸,.,学习内容概要,一、,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条例,二、接种机构、人员、职责,三、明确预防接种几个相关概念,四、疫苗与接种程序,五、预防接种服务,六、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一、,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条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3,、,药品管理法,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预防接种工作规范,6,、,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7,、,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二、,接种机构,预防接种单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详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我们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是原来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整体搬迁过来的。,绵竹市卫生局文件(,2012,),396,号文件,关于调整城区预防接种的通知,人员要求,人员要求:,1,、,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2,、,合格证:,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的职责,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也是一个接种单位,除同时具备上述的条件外,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的职责,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社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登记室,预防接种室,犬咬伤暴露处理门诊,卡介苗接种室、冷链室、疫苗宣传,三、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预防接种?,什么是疫苗?,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什么是狂犬病暴露?,什么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特异性的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什么是疫苗?,疫苗: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定义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什么是狂犬病暴露,?,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四、疫苗与接种程序,疫苗分类:,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组分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按剂型划分,可分为液体疫苗、冻干疫苗;,按成分划分,可分为普通疫苗、提纯疫苗;,疫苗分类:,按品种划分,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按含吸附剂划分,可分为吸附疫苗、非吸附疫苗;,按使用方法划分,可分为注射用、划痕用、口服用、喷雾用等。,疫苗类别:,一类疫苗: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二类疫苗:计划外疫苗,是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它是自费疫苗。,计划免疫程序,一: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免疫规划程序,现在我们生活中常遇到活疫苗和死疫苗及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词条,什么是活疫苗和死疫苗,在一类和二类疫苗中哪些又是活疫苗和死疫苗,我们共同学习下。,什么是活疫苗,活疫苗(是减毒疫苗)是指将细菌或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常见的活疫苗,在一类疫苗中如常见的有脊灰疫苗、卡介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含麻疹成份的联合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二类疫苗常见水痘减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什么是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由于灭活疫苗已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活性,因此亦称死疫苗。,灭活疫苗特性,1,、,失去毒力,保持其免疫原性。,2,、死疫苗易保存,保存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可保存一年左右)。,3,、为减少注射次数,将不同种类的死疫苗适当混合,组成联合疫苗。,灭活疫苗不足,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强而持久的免疫力,需要多次重复注射。,常见的灭活疫苗,一类疫苗中常见死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二类疫苗中常见的死疫苗狂犬病疫苗、,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流感疫苗、兰菌净、灭活脊灰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计划免疫疫苗,一类疫苗有,8,种疫苗是计划内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减毒)、流脑疫苗、甲肝(减毒)。这,8,种疫苗可分别预防,10,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甲型病毒性肝炎。,计划免疫外:二类疫苗,11,种:,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灭活)、轮状病毒疫苗、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气管炎疫苗、兰菌净,灭活脊灰疫苗。,狂犬疫苗与狂犬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接种与狂犬免疫球蛋白接种,遵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狂犬疫苗与狂犬免疫球蛋白,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狂犬病疫苗注射无禁忌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及作用,狂犬病的创口期:疫苗作用缓慢。,暴露后的,0-42,天,最短,14,天,-,人体缺乏免疫保护!,快速中和伤口周围的病毒,阻断病毒向神经组织移动。,降低体内病毒浓度,延长潜伏期,给疫苗使用提供条件。,为高效价的狂犬病抗体,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起到被动免疫作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及作用,治疗性疫苗启动后,不再推荐再次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为会妨碍主动免疫的充分表达。,使用本品后,三个月内不能接种麻疹等活病毒疫苗,因为抗体干扰疫苗免疫应答。,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第六条规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服务内容:,(一)预防接种管理,(二)预防接种,(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绵竹市中医医院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作息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夏季作息),2,:,30-5,:,30,(其他作息),周六、周日:只接种狂犬疫苗及,60ug,乙肝疫苗。,重要提示,注意接种过活疫苗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重要提示,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使用狂免后,三个月内不能接种麻疹等活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禁止臀部注射,重要提示,所有疫苗均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每一针剂疫苗的接种时间只能推后,不能提前。如遇儿童生病不能及时接种,只要孩子恢复健康后应及时补种。,接种后在医院休息,30,分钟左右,观察是否有反应,没有的话才可以回家。,五、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组织形式,常规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应急接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定点接种,入户接种,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临时接种,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预防接种门诊,:,城镇,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村级接种点,:,农村地区,出生时接种,:,设有产科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实施,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与管理,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即按照儿童预防接种的实际执行情况记录其接种的疫苗情况。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属地化管理建证、建卡,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居住地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生单位告知: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五、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1,、,在接种疫苗后发生一定的副反应也是正常现象,采取对症处理,,1-2,天内可以缓解,.,如不能缓解可到医院治疗,.,2,、皮疹反应:由预防接种医生观看后再进行特殊处理。,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3,、,局部红肿、硬结、疼痛: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大多数儿童经过适当休息,就可恢复正常。较重的,3,天内冷敷,,3,天后热敷,每日,3,5,次,每次,15,分钟,能帮助消肿,减轻疼痛。表皮温度高者可用冷敷,但此法不适用于卡介苗引起的局部反应。,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4,、发烧:一般体温在,6,24,小时升高,温度在,38.5,左右,持续不超过,24h,。单纯发热且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为主。若高烧不退请到上级医院就诊,排除其他原因。,预防接种一般副反应处理,5,、腹泻:一般在接种口服疫苗后出现较多,可使用婴幼儿止泻药物,多喝水,严重者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6,、情绪变化、食欲减退:可自行转好,对证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的监测及上报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94,号执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