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10,章 医学蠕虫,概念:一类寄生于人体的软体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肌肉伸缩而蠕动。,分类:,1.,形态特征分类:线虫、吸虫和绦虫,2.,根据生活史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类:土源性蠕虫和生物源性蠕虫,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链接:医学蠕虫的学习方法,三个阶段:成虫虫卵幼虫,五个环节:宿主体内寄生部位,排出途径、外界发育、感染阶段、感染方法和体内移行。,联系推导各蠕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和防治。,列表比较各寄生虫的异同点。,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1,节 线虫,一、似蚓蛔线虫(蛔虫),二、钩虫,三、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汕头市卫生学校 吴育珊,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线虫成虫有共同特点,虫体呈线状或圆柱状,雌雄异体,消化道为简单直管,前端有口,末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雄性为单管型,雌性为双管型,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似蚓蛔线虫(蛔虫),形态,1,、成虫:,形似蚯蚓,呈乳脂色或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体表光滑有微细环纹,两侧侧线明显。,雌虫粗长约,30cm,,,雄虫较细短,约,20cm,,尾部向腹面卷曲。,蛔 虫 成 虫,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6,新鲜排出的蛔虫成虫,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7,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虫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0m45m,,卵壳厚而透明,卵壳外被有波浪状,深棕色的蛋白质膜,卵壳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其两端有新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棕黄色,大小约,90m40m,,卵壳及蛋白质膜均比受精卵薄,卵壳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蛋白质膜有时均可脱落,而呈无色透明,注意与钩虫卵区别。,图示,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受精卵,未受精卵,受精卵,(脱蛋白膜),卵黄细胞,图,1-1,蛔虫卵,1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肠内容物为食,具有钻孔习性。,雌雄交配后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潮湿、氧气充足及适宜温度下,约经,3,周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期虫卵。,它被人误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侵入肠壁微血管或淋巴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右心、肺,并穿过肺胞毛细血管至肺泡腔,然后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咽,被吞咽后经食管、胃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自食入感染期虫卵到成虫产卵约需,2-2.5,月,成虫寿命,1,年左右。,图示,1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蛔虫生活史示意图,成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小肠,),(,粪便,),温、湿、氧,3周,经口,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小肠),存活期1年,人体,土壤,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12,1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致病性,1,、幼虫致病性,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因机械性损伤、蜕皮、虫体自身及代谢产物作用,可导致蛔蚴性肺炎及过敏反应等现象。,蛔虫幼虫在肺组织内,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14,1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成虫致病性,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夺取营养,损伤肠粘膜,可引起营养不良、肠炎等。,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儿童感染可出现发育障碍。,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16,1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蛔虫并发症,蛔虫有钻孔习惯,人体发热、食入刺激性食物、驱虫不当时,可钻入胆道、胰管、阑尾、腹腔等,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腹膜炎等。,肠穿孔,蛔虫导致的肠穿孔,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18,蛔虫性肠梗阻病理标本,1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实验室诊断,粪便或呕吐物中查到成虫或虫卵,即可确诊。,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2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防治原则,1,、加强卫生知识宣教,注意饮食卫生。,2,、加强粪便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3,、常用驱虫药物为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甲苯达唑等。,2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钩虫,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两种,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2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形态,1,、成虫,成虫呈白线头状,长约,1cm,。,虫体前端有口囊,其两侧有头腺,能分泌抗凝素。口囊腹面有钩齿或板齿。,雌虫较大、尾尖直。,雄虫略小、尾部膨大呈伞状。,十二指肠钩虫比美洲钩虫略大,口囊内有两对钩齿,虫体外形为,“,C,”,形。,美洲钩虫口囊内有一对板齿,虫体外形为,“,S,”,形。,钩虫成虫,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4,两种钩虫口囊扫描电镜图,钩,齿,板齿,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5,2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虫卵,两种钩虫卵形态相似,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60m40m,内有,4-8,个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图示,2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钩虫卵,卵壳,卵细胞,图,1-3,钩虫卵,2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生活史,两种钩虫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借钩齿或板齿吸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及肠粘膜为食。,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土壤中孵出幼虫,再发育至丝状蚴,即为感染阶段。,丝状蚴在土壤中与人体皮肤接触时钻入皮下,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液循环至右心、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腔。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咽部,随吞咽进入食管,胃至小肠发育为成虫。从丝状蚴侵入皮肤到发育成虫产卵需,5-7,周,成虫寿命,3-5,年。,图示,2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钩虫生活史示意图,成 虫,虫卵,丝状蚴,丝状蚴,(,小肠,),(,粪便,),温、湿、氧,1,2,天,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皮下),人体,外界,向温性向湿性向触性,杆状蚴,1周,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0,3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致病性,1,、幼虫致病性,丝状蚴从毛囊、汗腺口、皮肤薄嫩或破损处钻入,因机械损伤及异物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奇痒、灼痛、丘疹,称为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着土痒等。,大量幼虫经肺移行时可引起肺内点状出血及炎性病变,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发热甚至哮喘等症状,称为钩蚴性肺炎。,钩 蚴 性 皮 炎,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2,3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成虫致病性,慢性缺铁性贫血是钩虫的主要致病作用。,因成虫吸附肠粘膜、吸食血液,并经常更换吸附部位,且头腺分泌抗凝血物质导致原吸附伤口不断溶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导致体内铁元素和蛋白质丢失,患者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异食癖、喜食生米、泥土、煤渣等物,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儿童可出现发育障碍,妇女出现闭经流产等。,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4,钩虫咬附在肠黏膜上,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5,3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实验室诊断,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显微镜下查到虫卵即可确诊。,3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防治原则,1,、加强粪便管理,用堆肥法发酵粪便。,2,、注意个人防护,流行季节减少皮肤接触泥土的机会,防止感染。,3,、普查普治病人,常用药物有噻嘧啶、左旋咪唑、甲基咪唑等。可采用透热疗法,即将患肢浸泡于,53,水中,20,分钟,治疗钩蚴性皮炎。,3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蠕形住肠线虫(蛲虫),蛲虫寄生于人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3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形态,1,、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白线头状,长约,1cm,雌虫为针形,雄虫为,“,6,”,字形。,雌虫,雄虫,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40,形 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41,4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虫卵,无色透明,呈柿核形,大小约,55m25m,卵壳厚,内含一条幼虫。,图示,内含蝌蚪期胚胎,形 态,内含幼虫,蛲虫卵,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43,4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回盲部,以肠内容物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下行至直肠。当人入睡后,爬到肛周产卵。虫卵经,6,小时发育为感染期虫卵。,此卵经口或随呼吸吸入再到达消化道,在小肠内孵出幼虫,下行至回盲部发育为成虫。,从误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2-4,周,雌虫寿命一般,2-4,周。,图示,4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蛲虫生活史示意图,成虫,(回盲部),雌雄交配,雄虫死亡,雌虫脱落入肠腔,患儿熟睡,肛门周围,产卵,6,小时,感染性虫卵,口,自身感染,他人感染,寿命,1,个月,自吞食感染期虫卵至雌虫产卵约需,26,周,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46,4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致病性,肛周奇痒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患儿肛周及会阴部因奇痒而抓破后引起炎症。,患儿有烦躁不安、夜间啼哭、磨牙、食欲减退等症状。,致病性,肛周雌虫,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48,4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实验室检查,在患儿睡眠后在肛周或床单或裤裆检查成虫,或在清晨排便前,用棉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取材检查虫卵。,5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防治原则,1,、集体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常用药物有思波吡维铵、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2,、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5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小 结,蛔虫、钩虫和蛲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蛔虫的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症及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钩虫的感染阶段为丝状蚴,经皮肤粘膜感染,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主要引起钩虫病,主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5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小 结,蛲虫的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成虫寄生在人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