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考点:,无痛血尿是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特点。,CT,是诊断肾癌的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血尿、肿块和疼痛是肾癌常见的症状,疼痛出现时已是肾癌晚期。,根治性肾切除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膀胱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肿瘤重要的方法,。,膀胱癌术后,卡介苗灌注是最有效的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概 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为膀胱,Ca,,其次为肾癌,,,及前列腺,Ca,。,一、肾肿瘤:,多为恶性,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先定为恶性。,类型有:肾,Ca、,肾母细胞瘤、肾盂上皮,Ca。,(一)肾癌,:,1、,病理:,从肾小管上皮发生,假包膜,切面金黄色,有时为多囊性,肿瘤内有出血、坏死、钙化;,肿瘤细胞含大量胆固醇,染色后呈空泡状,称透明细胞,Ca。,病理分型:透明细胞癌、粒细胞癌、梭形细胞癌。,转移途径:,1,、经淋巴转移至肾蒂。,2,、或直接进入肾,V,形成癌栓。,3,、血行至肝、肺、骨。,2、临床表现:,1,多发生在50,-70,岁,男:女为2:1;,常见症状:血尿、肿块和疼痛。,典型症状: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肾外表现:低热(致热原),血沉快,,血压,红细胞增多,高血钙,同侧精索 静脉,曲张。,转移症状:病理性骨折、咯血等。,3、诊 断:,典型症状:三大症状“血尿、疼痛、和,肿块”为晚期症状;,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应想到肾,Ca,可能;,X,线:,KUB+IVU,已不做为肾癌的诊断手段;,B,超、,CT:,是诊断1,cm,以上,RCC,的重要手,段。二者结合准确性达94%;,肾血管造影,诊断肾癌优于,CT,。,4、治 疗:,1)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肾周脂肪、,肾、肾门淋巴结、一并切除;,肾,V,及下腔,V,癌栓可一并取出。,放、化疗均反应不好,白细胞介素,大剂量应用约1020%患者有效,孤立转移灶切除后对存活率影响小。,右侧肾肿瘤,淋巴结清扫 的范围,左侧肾肿瘤,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放置无损伤血管钳后切除瘤栓,(,2)姑息疗法:,肾,A,栓塞术,放射治疗,(,3)预后:,未手术肾癌,3,年存活不足5%;存活5年2%,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5080%,。肾癌可见10年以上复发病例。,(二,),肾盂肿瘤:,1、发生于尿路移行上皮;,2、致病原因相似,所以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出现肿瘤。,(一)病理:,1、多为移行上皮癌,2、20%,左右为覃伞状等实体,C;,3、,可单发、可多发,多发者术后更易再发;,4、肾盂壁薄,周围淋巴丰富,易转移,常在 早期出现淋巴转移;,5、肾盂鳞状上皮,Ca,罕见,预后很差,与长,期尿石及感染有关;,(二)临床表现:,1、4070岁,男:女比例为2:1;,2、,早期出现,间歇、无痛、肉眼血尿;,3,、晚期症状:消瘦、贫血、腹部肿块、下肢水肿。,(三)诊断,尿脱落细胞常有阳性发现;,超声可探及低回声实质性肿物。,CT、MRI,可确定病变部位。,膀胱镜检可见输尿管口喷血。,5,、输尿管肾镜直接诊断;,(四)治疗:,1、手术切除肾、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2、经活检证实分化良好的无浸润,肿瘤可局部切除;,3、随访中应该注意其余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可能性。,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小儿实体肿瘤,8,24%,。,临床表现:,5,岁以前发病,成人偶见。,虚弱儿童、腹部包块是本病的特点。肿块位于上腹一侧季肋部,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无压痛,有一定活动度。无明显血尿,常有腹痛、发热、高血压及红细胞增多症。晚期出现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诊断:婴幼儿发现上腹部包块,应首先想到肾母细胞瘤可能。,B,超、,X,线、,CT,及,MRI,对诊断有决定意义。静脉尿路造影所见类似肾癌。,CT,和,MRI,可显示肿瘤范围及邻近淋巴结、器官、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有无累及。,治疗:早期经腹腔行患肾切除,配合放疗和化疗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巨大肿瘤可先行放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2,年生存率可达,60,94%,。,2,3,年无复发应认为已治愈。双侧肾母细胞瘤可配合放疗和化疗后行双侧肿瘤切除术。,二、膀胱,Ca(,肿瘤):,(一)病因:,1、环境和职业:苯、萘胺是致,Ca,物质;油漆、洗涤剂、糖精、吸烟。,2、其它:结石等。,(二)病理:,1、组织类型:上皮性肿瘤占95%;乳头状、鳞、腺;非上皮性肿瘤罕见;肉瘤;,2、分化程度:,I、II、III,级;,4、浸润深度:,临床分期,TNM:,病理分期,P,Tis,原位癌,Ta,乳头状癌无浸润,T1,限于固有膜以内,T2,浅肌层浸润,T3,深肌层浸润及已穿破膀胱壁,T4,侵入前列腺、子宫、阴道或膀胱邻近其它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多为一致,但有例外。,如:,Tis,的分化程度可为,II、III,级;,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可为多中心性;,被覆移行上皮的尿路均可发生肿瘤;,膀胱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有淋巴管癌栓;,T4,期多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不良者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三)临床表现:,好发于5070岁.,男:女为4:1,以浅表的乳头状肿瘤最为常见,分化不良者多发生在高龄病例。,(四)诊 断:,1、任何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而其中膀胱肿瘤尤为多见;,2、血尿伴膀胱刺激症时要认真鉴别;膀胱炎是先有刺激症;,3、尿中容易找到脱落肿瘤细胞;晨尿连查三天,方法简便;,4、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瘤蒂情况、基底浸润程度;,5、,X,线检查:,i.v.p,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肿瘤对肾功能的影响;,膀胱造影可见充盈缺损;,浸润性,Ca,使膀胱壁僵硬不整;,CT、MRI,可发现浸润深度,壁外转移;,6、超声检查:,可,发现0.5,cm,以上肿瘤,可分期;,(五),治疗:,1、以手术为主:,经尿道切除,体积大、浸润深可行膀胱切开肿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肿瘤较大、多发、复发、分化不良、浸润较深可行膀胱全切除,;,纤维膀胱镜,2、放射、化疗处辅助位置;,膀胱肿瘤术后易复发,复发者也容易治愈。凡保留膀胱手术,2年内超过半数会复发。,1015%,新肿瘤病理级别升高;,保留膀胱术式,严格随访,术后每3月做膀胱镜一次,一年无复发酌情延长,这种复查应作为治疗的一部分。,3、表浅性,:Tis Ta T,1,激光、电切、电烙、切除、腔内化疗、多发和恶性增高者全切;,4、浸润性膀胱癌:,T2 T3,T4,小而局限的肿瘤可电切,肿瘤较大可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全切术,范围包括周边2,cm,膀胱壁;,输尿管口在切除范围内一并切除。侵及三角区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双输尿管皮造口。,5,、膀胱内灌注常用卡介苗、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决定预后的是肿瘤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自身免疫力,而不在于治疗方法本身。,T4,期:平均生存10个月,姑息放疗、化疗;,五、前列腺,Ca:,北殴、美国发病率高,30/10万人。男性第一,Ca。,中国人 57/10万人。近年发病率升高。,(一)病因,病因不明。多摄蛋白、脂肪、性生活频率、遗传、性激素。,(二)病理,1、好发部:发生于外周带5%,中间带20%,移行带5%。,2、98%为腺,Ca。,转移以血行为主,脊柱骨盆最多,局部扩散,淋巴转移。,(三)临床表现:,早期指诊、,PSA,检查即可发现;,中晚期: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骨转移时可有骨痛,病理骨折。,(四)诊断:,DRE,(直肠指诊),+TRUS,(直肠超声),+PSA,为,PCa,诊断基本方法。,前列腺硬结,坚硬,超声低回声。,全身骨扫描可发现骨转移。,经会阴、直肠针吸,枪式活检为准确的确诊方法。,(五)治疗,1、,I,期、,II,期可行根治性切除。,2,、,、,期以内分泌治疗为主,3,、去势,2、70,岁之晚期,早期,Pca,保守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可望使病人存活5年以上。,睾丸癌较少见多由隐睾恶变而来,因其位置表浅,比较容易发现,诊断:睾丸肿大、质地硬、透光实验阴性。血清标记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有助于诊断。,超声波有助于与睾丸鞘膜积液鉴别诊断,CT,有助于发现淋巴有无转移,治疗:手术放疗,苯丙酸氮芥,顺铂,肾癌血尿特点,是:,A,镜下血尿,B,肉眼血尿,C,持续性全程血尿,D,腰痛伴血尿,E,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诊断膀胱癌的最好方法是,。,A,膀胱造影,B,直肠膀胱双合诊,C,膀胱镜检查,D,尿液脱落细胞,E,尿常规,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最常见于。,A,急性肾盂肾炎,B,急性前列腺炎,C,肾结核,D,膀胱肿瘤,E,肾肿瘤,老年患者有会阴不适排尿不畅,血,PSA10ng/ml,,可能为,。,A,前列腺炎,B,前列腺增生症(,BPH,),C,前列腺癌,D,神经源性膀胱,E,膀胱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直径,2cm,,有蒂。经膀胱镜肿瘤电切术后进一步治疗应首选,A.,静脉化疗,B.,局部放疗,C.,膀胱内灌注卡介苗,D.,髂内动脉灌注化疗,E.,中药治疗,位于膀胱三角区的,T3,期膀胱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A.,膀胱部分切除术,B.,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C.,膀胱全切除术,D.,放疗,E.,化疗,正确答案:,C,133.45,岁男性,间歇性肉眼血尿,3,月余,,IVP,见左肾盂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膀胱镜检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应首先考虑,A.,肾结核,B.,肾癌,C.X,线不显影肾结石,D.,肾盂癌,E.,肾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