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第四章 神经-体液对机体运动的调节,2,第一节 人体机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调节,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对代谢的调节,3,一、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调节基本方式:,反射,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传出,N,纤维,中 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感受器,第一节 人体机能的主要调节方式,4,二、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细胞,组织、器官,体液:细胞外液、血液,化学物质、激素,5,第一节 人体机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调节,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对代谢的调节,6,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二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7,躯体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而不包括传入神经;并将其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8,二、与运动相关的感觉机能,1、视觉,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9,1、视觉器官,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AP,视觉中枢视觉,10,眼的感光机能,视锥细胞,:,分布:,中央,功能:,形成,明视觉和色觉,,有很强的空间分辨能力。,视杆细胞,分布:,周边部分,功能:暗视觉,。,11,视力(视敏度),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通常以分辨两点,(,或两平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标准。,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绿,红,蓝,白,白色,黄,蓝,红色,绿色,12,合成立方体影象,双眼视觉对物体的“深度”,(,三维特性,),的视觉。,立体视觉,13,2、听觉与位觉,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内耳:,耳蜗、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14,听觉,听觉的产生过程,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15,位觉,位觉,(,或前庭感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前 庭,椭圆囊,球 囊,半规管,+,前庭器官,前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腔内充满内淋巴,16,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均有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嵴也含有感受性毛细胞。,适宜刺激:,旋转正负加速度,17,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例如眩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在体育运动中,从事赛艇、划船、跳伞、跳水、滑雪、体操、武术、链球、投掷及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前庭功能稳定性较高。所以,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18,3、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肌梭,与,腱梭,),机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19,人体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而且能使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及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力得到发展。,例如,不同训练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0,三、躯体运动的调节控制,21,概念:,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在同一块肌肉中,类型:,腱反射,肌紧张,意义:,在于维持身体姿势,增强肌肉力量。,1、牵张反射,22,2、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变更屈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为姿势反射。,(,1,)状态反射,(,2,)翻正反射,(,3,)旋转运动反射,(,4,)直线运动反射,23,(1),状态反射,概念:,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头部后仰:,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部前倾:,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24,状态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动作,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往往采用低头姿势,这些都是运用了状态反射的规律。,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可借以提高肩背肌群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违反状态反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25,(2),翻正反射,概念:,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特点:,先转头,再转身。,应用:,体育运动中,很多动作是在翻正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运动技能。,实例:,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转体及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都要先转头,再转上半身,然后下半身,使动作优美、协调且迅速。,26,调节肌紧张、控制身体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小脑损伤,时,常见的症状为随意运动障碍,出现运动过度或不足、乏力、方向偏移,失去运动的稳定性,3、小脑对运动的调控作用,27,4、基底神经节在运动中的调控作用,具有控制肌肉运动的功能,与丘脑、下丘脑联合成为本能反射的调节中枢,它与肌紧张的控制、随意活动的稳定和运动程序编制有关。,病变症状:,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等或震颤麻痹,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视皮层下一些核团的总称。主要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和黑质。纹状体又包括尾核、壳核和苍白球。,28,5、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特征,:,交叉支配,:,(,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倒置分布,:,(,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功能定位精确:,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运动区,其他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纵裂内缘及扣带回,),设计运动动作,部位,: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4,区,)(6,区,),功能,:执行随意运动指令,肢体远端肌,肢体近端肌,双侧支配,第二运动区等,(5,、,6,、,7,、,8,、,18,、,19,区,),协调随意运动,29,第一节 人体机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调节,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对代谢的调节,30,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对代谢的调节,31,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现在认为,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内分泌的功能,3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生长素,(1),促进生长发育,分泌异常所致疾病:,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2),促进物质代谢,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并加速,DNA,和,R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脂肪: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的脂肪量。,GH,过量因脂肪酸氧化抑糖氧化。,糖:,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33,GH,可诱导肝产生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称为生长介素,因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近似,故又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GH,的促生长作用主要是通过,IGF-I,介导的。,IGF,主要作用是促进软骨组织增殖与骨化,使长骨加长。,肌肉、肾、心、肺等组织也能产生生长介素,以旁分泌的形式在局部起作用。,34,2.,催乳素,蛋白质激素。催乳素的重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妊娠期乳腺发育,使乳腺开始并维持泌乳。,男性在睾酮存在下,促进前列腺及精囊腺生长,增强,LH,对间质细胞作用,增加睾酮。,3.,促甲状腺素(,TSH,),一种糖蛋白。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甲状腺腺泡细胞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39,个氨基酸的多肽。,ACTH,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35,5.,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前者能刺激卵泡的发育和卵子的成熟。后者能促进卵泡的最后成熟。,36,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为含,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作用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2.,催产素,催产素是一种含,9,个氨基酸的多肽,它有促进子宫收缩和排乳两种作用,但以排乳为主,在分娩及哺乳时才发挥生理效应。,37,甲状腺(,T3,、,T4,),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代谢的影响,促进体内糖和脂肪的分解。,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甲亢:消瘦无力,尿氮、尿钙增加。,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基础代谢率,(BMR),升高。,甲亢:怕热易出汗,,BMR,超过正常值,50,100,;,38,(,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幼儿分泌呆小病,(,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烦躁不安、多言多动、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搏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外用血管扩张。,甲亢:,病人可因心脏做功量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大,最后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9,肾上腺,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由三层上皮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网状带:性皮质激素,(,少量的雄性激素和微量的雌二醇,亦可分泌皮质醇,),。,这三类激素都是固醇衍生物,故统称为甾体激素。,40,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促进肝糖原异生,抑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血糖,分泌,类固醇性糖尿,蛋,白,质,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特别肌肉蛋白质,),抑制蛋白质合成,血,AA,-,分泌,生长停滞,骨质疏松,创口难愈,脂,肪,促进脂肪的分解,动员脂肪重新分布,酮体,分泌,向心性肥胖,水,盐,类似醛固酮,抑制,ADH,的分泌,增加,GFR,(,但活性只有醛固酮,1/400),分泌,水中毒,41,(,2,),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血细胞,增骨髓造血,抑淋巴细胞生成、促凋亡,促附着血管壁的中性粒入血循,促肺脾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贮留,RBC,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治白血病,胃屏障,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粘液分泌,加速胃上皮细胞脱落,破坏胃粘膜屏障,诱发或加剧胃溃疡,循环,增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提高血管的紧张性和维持血压,机能低下血压,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小剂量欣快感,大剂量思维不能集中、烦燥和失眠,42,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起源于外胚层,能分泌和贮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都是儿茶酚的单胺类化合物,故统称,儿茶酚胺。,髓质中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约为,4:1,。,43,胰岛,胰岛中有:,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胰岛素於,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糖利用,并使葡萄糖合成糖原和转变为脂肪,另一方面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降低血糖;,(2),促进脂肪合成与贮存,抑制脂肪分解;,(3),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4),促进机体生长,(,需与,GH,共同作用时效果才明显),44,性腺,(,一,),睾酮的生理作用,1.,促进男性附性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2.,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二,),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发育相副性征的出现,2.,对代谢的影响,雌激素可影响钙磷代谢,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有利于水和钠在体内保留,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故对青春期发育与成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45,女性卵巢、子宫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46,月经周期中激素、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示意图,卵巢周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子宫内膜周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月经前期,47,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1,、月经期,(,第,1,4,天):子宫内膜出血与脱落,称为月经。之后内膜的基底层开始增生,形成新内膜。,2,、增生期(,514,天):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开始从内膜腺体的断端增生,向上覆盖子宫粘膜的表面。腺体数目增多。血管渐呈螺旋状。,3,、分泌期(,1524,天):在月经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体温略有升高)。约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内膜出现高度分泌活动。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4,、月经前期(,2528,天):即排卵后,11,14,天。腺体缩小、变性、分泌物减少。内膜螺旋小动脉局部痉挛性收缩,使远端的内膜因缺血而坏死。,48,二、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急性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急性运动期间,激素水平,尤其是应激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的应答性反应。,2、长期慢性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长期训练的影响下,内分泌功能会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和机能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对抗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强烈刺激。,49,3、内分泌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睾酮,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在运动训练中对人体形态、机能、运动成绩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考虑到年龄的前提下,也可作为运动选材的重要指标。,男子睾酮的,95%,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女子睾酮由卵巢与肾上腺皮质合成及其分泌的前体物质转换而来。男,14,25.4nmol,L,,女,1.3,2.8nmol,L,(分子量,288.43g/mol,)。,有研究提出,由运动引起的男子血睾酮低于,3.47nmol/L,,女子低于,0.69nmol/L,,即出现过度训练状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如果睾酮比原水平下降,25%,30%,,且维持较低水平,就说明训练负荷可能安排不合理,应及时进行调整。,50,(2)皮质醇,皮质醇(,Cortisol,,,C,)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作用,是代表机体分解代谢的指标,可用于训练负荷监控和运动员恢复能力的评估。正常值:,8:00am,10:00am,,,138,635nmol/L,(分子量,362.47,)。,一个周期训练后,相同负荷运动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上升的幅度下降,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表明训练负荷适中;如上升幅度增加,表明训练负荷过大。一般认为皮质醇在,276nmol/L,以下时,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良好。,Adlercreutz,把血清游离睾酮,/,皮质醇比值(,FT/C,)作为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当血清游离睾酮,/,皮质醇比值下降超过,30%,或小于,0.3510,-3,,则可诊断为过度疲劳。,51,思考题,1.简述视觉、位觉、本体感觉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2.简述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生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