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糖蛋白,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1,202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2021,扩散现象,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直至两侧的浓度相等。,3,2021,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可以逆浓度梯度),1、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4,2021,一、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5,2021,1、自由扩散,细胞外,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细胞膜,6,2021,特点:,举例:,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酒精、苯等脂溶性物质,1、,从高浓度到低浓度,2、不需要载体和能量,1、自由扩散:,7,2021,2、协助扩散:,8,202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协助扩散:,特点:,举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9,202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自由扩散,二、协助扩散,a,b,运输速度,物质浓度,自由扩散,协助扩散,10,2021,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不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思考与讨论1:,11,2021,离子,细胞液浓度/池水浓度,H,2,PO,4,18050,K,+,1065,Cl,100,Na,+,46,SO,4,2,25,Ca,2+,13,Mg,2+,10,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这些离子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红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钠离子的浓度只有血浆的16;,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12,2021,主动运输,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载体蛋白,能量,13,2021,特点:,举例:,需要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需要消耗能量(ATP),从低,浓度到高浓度,Na,+,、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二、主动运输,14,2021,三、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温度、,氧气浓度,15,2021,思考与讨论2:,1、运输Na,+,和运输K,+,的蛋白质一样吗?,不一样,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2、主动运输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16,2021,运输方向,载体蛋白,能量,实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列表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高,低,高,低,低,高,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需要,ATP,O,2,、CO,2,、,水、甘油、,苯、乙醇,葡萄糖被红细胞吸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17,202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物质浓度 氧气浓度 温度,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物质浓度,运输速率,运输速率,物质浓度,氧气浓度,氧气浓度,运输速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运输速率,18,2021,想一想:,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只能让许多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却无能为力。可是大部分细胞能够摄入和排出特定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细菌)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叫,胞吞(内吞),大分子排出细胞的方式叫,胞吐(外排),19,2021,三、胞吞和胞吐,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果进入的是固态物质,称为吞噬;如果进入的是液态物质,称为胞饮。),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外排。,20,2021,三、生物膜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注意:,胞吞和胞吐作用都要消耗能量。,21,2021,22,2021,1、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什么特点有关?,2、胞吞和胞吐作用与细胞膜的什么特点有关?,思考与讨论3:,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23,2021,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小分子和离子,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胞吞(内吞),胞吐(外排),消耗 能量,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载体蛋白,课堂小结:,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4,2021,1、下列物质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才能进,入细胞的是(),A、水B、乙醇C、钾离子D、二氧化碳,2、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A、自由扩散B、胞吞作用,C、主动运输D、胞吐作用,c,C,课堂练习,25,2021,3.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B,26,20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