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优质2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262853 上传时间:2025-05-06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优质2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优质20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0/10/,1,第1页,一、大气圈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干洁空气,少许水汽和固体杂质,N,2,O,2,CO,2,O,3,(生物体内蛋白质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光合作用原料;调整地表温度),(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成云致雨主要物质),10/10/,2,第2页,大气垂直分层,10/10/,3,第3页,分层,高度(km),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垂直分层,10/10/,4,第4页,分层,高度(km),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均厚度1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最亲密,平流层,1250,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空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保护地球生命。,高层大气,50大气上界,空气密度小;有若干能反射无线短波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主要作用。,大气垂直分层,10/10/,5,第5页,二、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10/10/,6,第6页,大气对太阳辐射选择性吸收,大气中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红外线;能量最强可见光部分极少被吸收,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10/10/,7,第7页,10/10/,8,第8页,?,依据上面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图,你能简述大气保温原理吗?,10/10/,9,第9页,?,北方每到深秋,农民经常在田间燃烧柴草秸秆,人为制造大量烟雾,这是为何呢?,?,举例说明人为活动对大气成份有怎样改变?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何多云夜晚要比晴朗夜晚温暖些?,10/10/,10,第10页,三、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演示,注: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质量。,?,你能利用热力环流原理来解释城市风现象吗?,10/10/,11,第11页,城市风原理,因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如同一个温暖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年均温要比郊区高出0.5到1摄氏度。,因为城市热岛存在,空气在城市上升,而在郊区下沉,从而在城郊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10/10/,12,第12页,大气水平运动风,风形成过程中几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由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即气压梯度)产生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是形成风直接原因。,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力。,大小,同风速和所在纬度正弦成正比(即在同一纬度它大小只跟风速相关);,方向,垂直于风向。,10/10/,13,第13页,北半球高空风形成,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风向,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1020,1012,1004,996,(百帕),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风向,近地面大气中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结果。当三力到达平衡时,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成一定角度。,10/10/,14,第14页,?,在我们一起学习了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风形成之后,你能画出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风向吗?,10/10/,15,第15页,四、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大气运动叫做大气环流。,意义,:调整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分布;影响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10/10/,16,第16页,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且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忽略不计)。,0,90,单圈环流,10/10/,17,第17页,假设地表是均匀,而且考虑地球自转。,三圈环流,10/10/,18,第18页,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6634,南纬90,2326,0,6634,2326,北纬90,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低气压带,高气压带,风向,太阳直射点位置,10/10/,19,第19页,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0/10/,20,第20页,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因为海陆分布影响,大气环流变得愈加复杂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实际气压带往往不能呈显著带状分布,而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0/10/,21,第21页,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10/10/,22,第22页,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10/10/,23,第23页,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如:夏季北半球副高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高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如: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其中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盛),从而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10/10/,24,第24页,南北半球气压带比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其气压带往往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10/10/,25,第25页,季风环流,10/10/,26,第26页,10/10/,27,第27页,季风环流,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改变风叫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0/10/,28,第28页,五、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10/10/,29,第29页,锋面系统,锋面是冷气团与暖气团交界面,因为其两侧气团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故锋面附近天气多变(常伴有云、雨、风等现象)。,10/10/,30,第30页,冷锋系统,10/10/,31,第31页,暖锋系统,10/10/,32,第32页,静止锋(准静止锋),定义,: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二者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有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天气特征,:多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地域梅雨天气。,图例,10/10/,33,第33页,气旋(低压),特征,:气旋中心气压低,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面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被迫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水汽轻易成云致雨,所以气旋控制区多为阴雨天气。,天气实例,: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台风天气。,10/10/,34,第34页,反气旋(高压),特征,:反气旋中心气压高,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面辐散,中心气流下沉,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区多为晴朗天气。,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地域“秋高气爽”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域伏旱天气。,10/10/,35,第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