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1,一、本课程的基本性质与要求,1,、课程的性质:,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具有政治性,同样也有学术性。政治有原则,学术无禁区。但是要努力把二者统一起来加以理解,不能借口其政治性而拒绝对它加以探讨,也不能借口其学术性而任意对其原则进行攻击和谩骂。,政治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离开实践,社会主义的学术性就失去科学的是非标准,而成为一种任意的、无根的言说;离开了实践,社会主义的政治性就失去其生命的价值,而成为僵死的教条。,2,问题之一:理论在何种程度上与实际相联系?
2、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善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3,供参考的理论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飞跃和科学性的体现。,反对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对立起来的倾向,反对把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与当代实践相脱离的倾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其结果具有差异性。是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判断的标准在于是
3、否具有创造性、创新性成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越紧密相好,理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它与具体实践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4,问题之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本本?还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试图从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应当说,这些认识和提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过程中都产生过积极意义和价值。,5,卢卡奇
4、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仅仅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放弃马克思主义所有全部论点,我们仍然可以自称为是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6,结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是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反思中得到的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认识。从,“,完整准确,”,的体系论到,“,实事求是,”,精髓论,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因为如果仅仅只是
5、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或者简单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有可能重新陷入形形色色教条主义的泥潭,而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品质和批判精神。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之所在。,7,2,、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A,: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a),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深远,今天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没有一种社会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无关的。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没有过时,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需要发展,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
6、的品格。,8,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的思考,“,过时论,”,的基本依据:,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发展,b:,马克思主义反对市场经济,不适应于今天的市场经济实践,对,“,过时论,”,的反思:,a:,判断理论是否过时的基本依据不在于该理论产生的时间先后,而在于该理论所思考的,“,问题,”,是否已经被超越。,b:,市场经济的实践并没有使我们远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获得对社会发展客观认识的思想武器。,9,(b),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用论,”,批判,哲学知识因其理论性、思辨性强而被认为是,“,无用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市场化改
7、革实践的今天,这种偏见更为流行。,10,B:,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解读方法,a,.,“,以苏解马,”,:,在对待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问题上,学界由改革前的全面接受转变到后来的质疑、批评和突破。,逐步摆脱了对苏联,哲学的,教条主义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1,b.“,以西解马”:,1,、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开研究,抬高马克思,贬低恩格斯。,2,、他们把马克思分为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抬高青年马克思,贬低晚年马克思。,3,、极力推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贬抑成熟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2,c.,“,以马解马,”,:,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对
8、他们的思想进行解读,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专题研究、比较研究、人物研究和阶段研究等。,13,解读方法,浅层解读: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深层解读:哲学地解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层逻辑和思想意蕴;问题式解读:站在回应现代问题这一高度去解读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解读就灌注了“生气”,具有了“灵魂”,我们就能读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解读自己,读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读出当代人安身立命之:“根”。,14,当前研究热点:,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国家理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价值论、实践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关于异化概念、人道主
9、义、马克思晚年笔记、“卡夫丁峡谷”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列宁哲学阶段问题、列宁的唯物辩证法和反映论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15,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平台,1,、,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官方的马克思主义,当前的,“,马工程,”,,,强调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是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其基本内容。,2,、西方马克思主义:,由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复兴于,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前夕,,70,年代逐步消解。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政治、经济领域转向为哲学和文化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以
10、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理论倾向,3,、西方,“,马克思学,”,:,由资产阶级理论家构成,代表人物主要有吕贝尔、费切尔、麦克莱伦、古尔德纳、海尔布隆纳等。主要致力于反对马克思主义、制造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对立,制造马克思思想的内在矛盾和对立。,16,近年来我国经典文本研究的最新成果,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孙伯鍨、张一兵的,走近马克思,,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回到列宁,,陈学明的,走进马克思,,王东的,马克思学新奠基,,聂锦芳的,清理与超越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重要成果。,17,三、马克思的政治和学术研究,(,1818,
11、1883,),18,马克思的生平简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特利尔城吕肯巷,664,号(现为吕肯大街,10,号),1830,年,10,至,1835,年,9,月:特利尔中学,1835,年,10,月至,1836,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1836,年,10,月至,1841,年,3,月:马克思移居柏林,并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回到特利尔。其中,1839,年初至,1841,年,3,月撰写博士论文,,4,月获得耶拿大学哲学系的博士证书。,1842,年,4,月至,1843,年,3,月:进入莱茵报工作。,10,月任该报主编,,11,月下半月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
12、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燕妮结婚。,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办,德法年鉴,,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1845,年,2,月初被驱逐,迁往布鲁塞尔。,19,1845,年至,1848,年:写作,神圣家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1849,年,8,月马克思来到伦敦,陷入了极端贫困。其后几年中,马克思的一儿一女先后夭折,,8,岁的大儿子也去世。,1867,年,9,月,,资本论,第,1,卷出版。,1881,年,12,月,燕妮在伦敦逝世。,1883,年,1,月,马克思的女儿燕妮在巴黎逝世。,1883
1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20,四、恩格斯政治与学术研究,1820.11.28,1895.8.5,21,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28,1895.8.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服兵役,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
14、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22,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10,日,在威斯敏斯特桥的滑铁卢车站大厅举行追悼会。,27,日,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
15、被洒在伊斯特勃恩海滨的大海中。,2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一、,手稿,一书的写作背景,1,、这部,手稿,大致写于,1844,年,4,8,月间,因为写于巴黎,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政治思想进入决定性转折的时期。,(,1,),1837,年,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运动。,(,2,),1841,年撰写,博士论文,。,(,3,),1842,年,4,月开始为当时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由对宗教的哲学批判转向对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批判。,24,(,4,),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单靠空洞的理论批判不可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于是,他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
16、的同时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与政治。这一时期他还阅读了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这使马克思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经济学、弄清人的异化问题,马克思,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了巴黎时期的研究。,25,2,、巴黎时期的工作,(,1,)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并在杂志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只有进行暴力革命,才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这表明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法国历史、德国现状以及法国社会主义者的研究,转向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26,(,2,),1845,年,基佐在普鲁士政府怂
17、恿下发出驱逐令,“卡尔,马克思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巴黎”。,(,3,)正是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写下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套用马克思评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话,我们可以说这部,手稿,是马克思世界观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27,二、,手稿,的主要内容,1,、手稿的构成,(,1,)这部,手稿,是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的。,第一手稿是马克思利用古典经济学的已有成就,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三种收入: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在最后部分,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概念,运用异化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28,(,2,)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仅
18、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其主要内容是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运动中,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下的基本阶级关系。这应该是,手稿,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进行探讨的基础。因为绝大部分内容的失落,使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不够充分。,29,(,3,)第三手稿是对第二手稿的遗失部分作了一些补充,还包括,手稿,的序言,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也较系统地阐述了其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一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共产主义学说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30,2,、手稿涉及的重要范畴与命题,(,1,)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劳
19、动的区别:,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而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肉体需要做为一种强制:本能的(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盲目的)被动的、不自由的、重复的。,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精神性的、有意识的、自由的。,31,(,2,)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规定性,),人的本质力量,=,劳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人的本质的两面性,意义:为人类设定一个理想的状态,一种完满的境界,借此以观照现实;理论的意义:生活是什么和生活应该是什么,终极关怀精神。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32,(,3,)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A“,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
20、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33,B,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也是它得以被认识的前提。,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前提:实践活动,实践的性质:联系主体与客体的桥梁。主观的目的、愿望、蓝图转化为客观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黑格尔等人的区别,对象化的途径),34,(,4,)异化:,A,:德文原意: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已的东西。,B,:黑格尔:,理念展开的过程就是异化及其克服的过程。,35,C,:费尔巴哈:人借助于幻想把自己的本质从自身分离出动加以神化,使之成为人们必
21、须顶礼膜拜的上帝,并把自己置于这个异已的力量之下。,D,:马克思: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被揭露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的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36,(,5,),异化劳动,(Estranged labor),A:,异化劳动意味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已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手稿),37,B,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
22、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的强制一停止,人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手稿),38,C,: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只有在动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成为动物的东西。”(手稿),39,D,:人同人的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已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
23、来享受和欢乐。”(手稿),人与人的对立、人与社会的对立。,40,(,6,)异化劳动的本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异化,就是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来表现。”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马克思在考察异化劳动基础上揭示了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根源。,41,(,7,)异化劳动的复归,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来证明其共产主义理论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
24、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42,结论(,1,)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2,)共产主义只是扬弃私有财产身上体现出来的异化关系,(,3,)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4,)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存在于私有财产运动之中。,43,重要补充:当代异化现象,(,1,)社会关系的异化,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却经历着社会生活的危机,出现反社会行为。自杀式爆炸、枪击、投毒,危害公共安全。目前人们正经受着人际危机的困扰。“三
25、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红心蛋、石灰面粉等一系列阴影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公德心缺乏、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使人逐渐远离了人的本性。,44,(,2,)环境的异化,人与环境本来是和谐统一的,但目前,水土资源缺乏,全球气温变暖,沙尘暴横行,酸雨增加,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的发展。,45,(,3,)科学技术的异化,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人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异化”了人的发展。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们对植物基因的优化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人们对动物基因的控制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人工生殖技术的产生干预了人的自然生殖程序和行为,使人出现某种“不自然”的状况。,46,提问:
26、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异化现象?试举例说明。,47,3,、,手稿,的理论内涵,(,1,)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手稿,表现出马克思用实践论的观点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努力,这里有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是把实践引进了本体论,强调也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即把事物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强调人类连续不断的感性活动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另一方面,则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性。,48,(,2,),手稿,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是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立场,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批判。对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手稿的立足点:人的自由与解放、人本主义立场、人的全面发展
27、作为社会革命的目的,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49,三、,手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手稿,在西方的影响是直接产生了一个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以“西马”为代表的从哲学、文化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术化。,50,1,、西马流派及代表人物:,非法兰克福学派的西马理论家: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萨特、戈德曼、阿尔都塞、福柯、英格尔顿、威廉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墨、本雅明、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51,2,、“西马”对手稿的推崇:,“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两个马克思”到“一个马克思”,从人的异化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现实的发展对马克
28、思主义研究提出的新课题:,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繁荣、社会主义的教条化,52,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物化的普遍存在:所有方面,所有人。,物化意味着人与整个社会存在的对立。,物化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物化与幸福感。,53,4,、法兰克夫学派的批判理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战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被技术经济体制所全面地高度地控制着的“单向度社会”。,54,消费社会,:列斐伏尔指出,“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之主要现象特征就是:(,1,)日常生活的碎片化神秘化;(,2,)这是一个欲望被制造被引导的心理躁动世界;(,3,)符号,-,想象的“假装”成为“现
29、实”;(,4,)形形色色的时尚或流行的符号体系,成为控制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最高物神。,55,现代人的心理疾患:,无所适从、人格分裂、逃避自由、无安全感,56,四、,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1,、,手稿,的不成熟性,从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形成的过程来看,与以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较,,手稿,是不成熟的。异化劳动概念是,手稿,的中心概念,也是马克思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考察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等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关于费尔巴哈,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提供了基本思想框架。,57,正是以这一理论为出发点,在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基
30、础上,马克思建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完成了对历史之谜的解答。,58,2,、,手稿,的奠基作用,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途径。,59,思考题和参考书目:,1,、试述对“异化劳动”的理解。,2,、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有人认为异化劳动现象并非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对此你有何评价?,60,推荐阅读书目:,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杨适著,人民出版社,19
31、82,年版,3,、,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德,A.,施密特著,吴仲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6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2,马克思的思想转折,1,、转折的标志,与费尔巴哈在诸问题上的差异,宗教批判: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社会状况,理论研究:主要对象是国家、法律、市民社会,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决定的、能动的、活动的主体,63,2,、,转折的途径,转折的出发点:现实的人,转折的阵地:辩证唯物主义,转折的路径:物质生产实践,64,3,、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
32、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任何真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条),65,4,、,旧唯物主义社会观的突出特点,“,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的活动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是,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8,条),66,5,、旧唯物主义“人的问题”的根本特点,“,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6,条),67,6,、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共同特点,“,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68,7,、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1,)阶级性,“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2,)实践性,“已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9,思考题:,1,、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2,、如何理解哲学家的使命?,3,、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