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讲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1,一、地质循环规律,1,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下图是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后回答,(1),(2),题。,2,(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 B,3,,,b C,2,,,c D,1,,,d,(2),从距离来看,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距火山喷发地更近,但火山灰,对其影响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受哪一因素影响,(,),A,地质构造,B,北大西洋暖流,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3,解析:,(1),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剩下,c,为,沉积岩。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的过程,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选,B,。,(2),受偏西风的影响,大量的火山灰飘向偏东方向,使得距火山喷发地,更近的雷克雅未克几乎不受火山灰影响。选,C,。,答案:,(1)B,(2)C,4,1,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类型,形成过程,特点与举例,矿产举例,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如花岗岩,形成许多金属矿产,花岗岩是很好的建筑装饰材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如玄武石,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有时有化石,如页岩、砂岩等,石油、煤等,石灰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片理构造,如板岩,变质铁矿等,大理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5,2.,地壳物质的循环规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三类岩石及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分别表示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6,判断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框线图的窍门,(1),窍门一: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2),窍门二:从岩浆经过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到新的岩浆,各类岩,石在重熔再生前必须经过变质岩这一环节,所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变质岩。,(3),窍门三: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动,,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7,二、地质构造类型,2,下图为某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8,(1),图中甲地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2),依地势的高低起伏可知,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地势高峻的山岭一定是背斜,B,从中部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的一定是向斜,C,背斜构造中总是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D,地下水出露的地带总在断层线附近,9,解析:,第,(1),题,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第,(2),题,地势的高低起伏,反映了岩层受侵蚀的程度,从而反映,了岩层的软硬程度。第,(3),题,从形态上去判断背斜和向斜,并不是最,可靠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是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地质构造中是否含有水或油气资,源,还要看岩层中是否含有水或油气资源;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不一定,在断层线附近。,答案:,(1)B,(2)A,(3)B,10,内容,地质构造,保留在地壳岩层中的地壳变形变位,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背斜,向斜,断层,判断依据,岩层,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体发生破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岩层,新老关系,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核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对地形影响,构造,地形,背斜常成山岭,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常形成块状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外力,侵蚀,后地形,背斜成谷地,向斜成山岭,实践,意义,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良好的隧道选址,易于集水,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出露;大型工程避开断层带,11,三、外力作用与地貌,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2,(1),图示,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成因是,_,。,(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原,因是,_,_,。,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13,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14,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面,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字形河谷,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流水在搬运风化、侵蚀后的产物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1.,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15,2.,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类型,(1),河谷的演变过程,河谷地貌,河谷发育时期,分布河段,主要侵蚀类型,“,V”,字形,初期,上游,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湾,中期,中游,以侧蚀为主,槽形河谷,成熟期,下游,侧蚀、堆积,16,(2),流水侵蚀地貌的纵剖面,17,不会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典例,1】,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18,(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1 B,沉积岩,2,C,火成岩,1 D,火成岩,2,19,易错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岩层之间的切割关系以及火山与沉积岩,1,的关系。,解析:,第,(1),题,沉积岩地层由下至上分布,年龄由老到新,故沉积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火成岩,1,侵入到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中,说明其形成比沉积岩,3,、沉积岩,2,晚;火成岩,2,切穿了火成岩,1,并在,沉积岩,2,之上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然后沉积岩,1,覆盖在火山周围,,说明火成岩,2,出现在沉积岩,1,之前。故选,D,。,第,(2),题,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形成了火山,),,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选,C,。,答案:,(1)D,(2)C,20,纠错感悟:岩层新老的判断,(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1,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典例,2】,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22,(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B,C,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答案:,(1)B,(2)A,23,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纠错感悟:,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可总结如下:,24,背斜,向斜,倒置地形,(,差别侵蚀,),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25,点击此处进入 高考冲刺演练,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