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届高中毕业班11月联考地 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2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是现代都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性服务业。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大 型企业众多,市区的法律服务业和会计服务业发达,主要企业分布格局具有相似之处。下图示意伦 敦市区法律服务业(图1)和会计服务业(图2)的主要企业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小题。12. 与法律服务业相
2、比,伦敦市区的会计服务业A. 服务范围更小 B. 分布范围更广. 根据法律服务业和会计服务业的分布特征,推测甲地区C. 单一中心集聚D. 布局更加均衡A. 建筑物高大密集B. 人口昼夜差异小D. 环境污染较重C. 住房集中连片3. 法律服务业和会计服务业相对集中分布的主要目的是A. 带动区域发展B. 接近客户市场D. 节约地租成本C. 共享基础设施“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扰。2023年基于“5G+自动驾驶”的高功率动态无线 内充电道路在长春研发成功。该路面通过磁场传输电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实时无线充电,“里 程不再焦虑”。据此完成4-5小题。4. 与充电桩有线充电相比,道路无线充
3、电A. 节省了投资成本B. 实现了低碳出行C. 简化了充电程序D. 缩短了充电时间5. 目前,无线充电道路更适合建设在A. 老城区B. 卫星城C. 中心城市D. 新城区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按照区位条件和空间关联,将近30年广东省形成发展的不同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代表不同村镇聚落所处的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等。图3示意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及其发展优化重组模式。据此完成6-7小题。6. 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地形阻隔发展B. 耕地分布零散C. 乡村融为城市D. 村镇人口外迁7. 个体乡村集群化发展“电商聚
4、集型”产业,主要借助的条件是A. 电子通信技术 B. 产业转移 C. 外出人口回流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D. 资源禀赋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4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8-10小题。8. 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A. 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 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C. 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 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9. 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A. 河流流向不变B. 气候趋于湿润C. 海拔高度增加D. 内流区面积增大10.推测南宁盆地形
5、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A. 持续增强 B. 先减弱后增强C. 持续减弱D. 先增强后减弱 受热力环流影响,云南西部某高山存在两个逆温层,高层逆温接近山顶。下表示意该山地逆温 层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1-12题。项 目坡向高层逆温低层逆温东西252024015东7606404西144070019起始海拔高度/m逆温层厚度/m出现频率/%24002601111. 与西坡相比,东坡逆温出现频率明显偏低,主要取决于盛行风向A.植被条件C.太阳方位D.白昼时间B.2. 高层逆温与低层逆温贯通的主要原因A. 沿坡上升气流加强B. 沿坡下沉气流减弱C. 谷地垂直抬升气流加强D. 谷地垂直下沉气流减弱内格
6、罗河由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海拔4700多米)的内乌肯河和利迈河在内乌肯附近汇合而成, 最终注入大西洋。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有2次汛期。内格罗河上游兴建有多个水坝,蓄水为库。 图5“内格罗河水系分布图”,完成13-14小题。113. 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汛期分别出现在南半球的A.冬季和夏季B.春季和夏季D. 冬季和春季C.夏季和秋季4. 水坝建成后,水坝附近下游河段的流水作用表现为A. 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 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D. 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增加C. 径流量增加,沉积作用加强 “云中铁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连接阿根廷萨尔塔(使用西三区区时)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
7、使用西四区区时)。目前为运营旅游观光专列,全程运行时间约10.5小时,行车速度基本均匀。某年12月22日,小明同学乘观光专列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出发时火车站挂钟显示6:30。图6示意“云中铁路”路线。据此完成15-16题。15.小明同学从安托法加斯塔出发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A. 右前方6.观光专列到达萨尔塔的当地时间是A.17:00 B.17:30B. 右后方C. 左前方D. 左后方1C.18:00D.18:3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海洋牧场的建设曾经历了以农牧化和工程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1.0(即“农牧化和工程化
8、驱 动的人工鱼礁投放、资源增殖放流”阶段)。人工鱼礁的投放,一方面,改变过度捕捞的老办法,把捕鱼变成牧鱼。另一方面,则利用藻类和贝壳类地捕获能力,净化周边环境。大量人工鱼礁在近海的投放,让附近的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游客在此潜水也有了更多乐趣。图7为鱼礁海流效应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向海经济、拓展蓝色空间,已成为引 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广西面向南海,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约为12.93万平方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图8为北部湾经济区图。 (1)分析人工鱼礁如何通过提供适宜的鱼类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增殖渔业资源,提高
9、渔获量。(8分)(2)人工鱼礁能显著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请分析其原因。(6分)(3)从海洋资源的角度,分析广西打造向海经济的优势条件。(8分)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某研究团队深入陕北黄土区,发现撂荒地和灌木林地长满原生植物,下坡位小叶杨(落叶乔木) 长势较中坡位好,该团队建议在当地中坡位采用小叶杨、草本和灌木按一定比例混种,以促进生态 修复。图9示意样本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位小叶杨土壤含水量与土层深度的关系。注:坡位是指斜坡上不同的高度或位置,通常分为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基本位置。(1)与撂荒地和灌木林地相比,分析该地区农田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6分)(2)与中坡位
10、相比,推测下坡位小叶扬恢复效果更显著的自然条件。(6分)(3)说明当地在中坡位采用小叶杨、草本和灌木混种,而非种植单 一 小叶扬进行生态修复的理由。 (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12分)022年1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C (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该2项目 由齐鲁石化从排放源中分离并提纯二氧化碳,胜利油田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改变了过去注水驱油的方法,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从而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此外剩余的大 部分二氧化碳被永久封存地下。图10示意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的关系,阴 影部分表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
11、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1)指出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系。(4分)(2)论述 CCUC 项目的建设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达 准 确 ) 。 (8分 ) 2025届高中毕业班11月联考地理参考答案1.C2.A3.B4.C5.D6.C7.A8.A9.B10.D11.D12.C13.D14.B15.A16.C17.(1)人工鱼礁的周边及内部形成海水上升流、涡流,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藻类、贝类等固定在人工鱼礁表面,为鱼类提供食物;人工鱼礁能够吸附悬浮颗粒物,有助于净化水体;促进水体的流动和交换,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改善水质;人工鱼礁
12、作为隐蔽庇护场所,提高幼鱼的存活率;吸引大量鱼类集聚,形成新的渔业热点,显著提高了渔获量。(2)人工鱼礁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可观赏性强,吸引了更多潜水爱好者;人工鱼礁独特的水下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潜水爱好者和钓鱼爱好者的天堂;人工鱼礁成为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吸引学者和游客;衍生潜水培训、租赁设备、导游服务等,形成了旅游产业链;开放型鱼礁促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促进海上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3)海洋空间资源方面:广西海域面积广,岛屿众多,有宽阔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海洋宜渔面积,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生态资源方面:热带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海洋矿
13、产资源方面:北部湾海洋油气及天然气丰富,海底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方面:广西沿海地区可利用的风能和潮汐能总储量丰富;海运港航资源方面: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素有“天然优良港群”之称;海洋旅游资源方面:广西沿海地区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海岸线漫长,有众多天然海浴场和全国知名景点。18.(1)农田灌溉,补水量大;长期耕作,土壤疏松,雨水易下渗,地下径流储存量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植物蒸腾作用损耗少。(2)地势低,坡度缓,土壤肥沃;风速较小,蒸发弱;光照较弱,蒸发少;水分较多。(3)草本和灌木需水量少,易存活;植被覆盖率更高,保持水土效果更好;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稳定。19. (1
14、)二氧化碳的累积排放量与升温幅度呈正相关,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越大,升温幅度越大;低排放模式下,升温幅度小,高排放模式下,升温幅度大。(4分)(2)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其他方面合理亦可。(任答四方面可得8分)例:碳排放与环境安全:利于碳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有利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能源安全:提高了石油采收率,增加了石油产量和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改善了以前注水驱油的方式,节约了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保证了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减少水资源浪费,保证农业用水从而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减少了因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限制,保证了经济安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