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党史悟初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能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信念与信仰无比坚定,就是学习党史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反观现实,一些党员干部认为没必要把党史烂熟于心,在利益面前理想信念轻易丢失,面对困难轻言放弃,甚至无视历史虚无主义,笑看英雄被抹黑、历史被庸俗化歪曲化……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学好学深学实党史这门必修课上,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一要全面系统学。一方面要固本培元,稳固理论根基。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对马列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党性修养锻炼出坚定的思想定力。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经济、金融、科技、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更新、拓展、提升我们的知识理论维度、广度、深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二要结合实际学。也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学以致用,学思践悟。三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思多学多悟。四要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思想活跃,有个性,有主见,我们必须创新学习形式,爱上学习、自觉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一代精力充沛、潜力无限,手中掌握着学历和知识的杠杆。这就有如垂钓,一竿在手,希望无穷。但在成长初期“滚石上山”的阶段,找准“支点”才能顶住压力、蓄势待发。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1-02-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213 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规划交接”的关键历史节点,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引导广大党员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以党史教育走深走实,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只有研究得更深,才能讲得更实。党的百年历史璀璨、丰富、厚重,只有下大功夫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才能深刻领悟百年党史中所蕴涵的无尽力量——无论是“强筋壮骨”的精神给养,还是指导实践的治理良方,只有对党史有了深刻的领悟,我们才能真正讲好党的历史,讲好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故事。各级党组织作为党员教育的责任主体,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上传下达”“照本宣科”,应积极对接党校、党史馆等党史研究单位,主动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用扎实的党史知识,让广大党员受到更加系统、准确、生动的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只有思考得更深,才能用得更实。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接受了学习的形式,而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便无法实现“学有所获”,更无法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充满风险和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须有强烈的时代担当,不仅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更当成一份政治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从党史中汲取应对风险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我们不能满足于“学过了”,也不能止步于“记住了”,必须追求“学懂了”“会用了”,通过对党筚路蓝缕、劈波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史的学习思考,更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事小节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只有下沉得更深,才能落得更实。上下同欲者胜。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更需要广大党员的深度参与,形成全党上下同学共进的热烈氛围。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小组作用,将党员有力地组织起来,落实好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安排和部署,扎实有序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加强党员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充分调动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社会组织党员等党员群体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方法,运用好网络课堂、直播课堂、实践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送学到车间、到楼宇、到田头、到广场等多样化送学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东台市委组织部邓鑫林、杨波,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政治三力”
发布时间:2021-02-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437 字号:[ 大 中 小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一次对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上的再升华,都是一次行动上的再出发。
“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一番话,再次告诫全党要重视党史、研究党史、借鉴党史,树立历史眼光、找准历史逻辑、厚植历史情怀,把党史当作鸡汤、把党史当作宝藏、把党史当作镜子,在学史悟史践史中汲取“政治三力”。
在深学深信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学习党史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能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应思接千载、视通千里,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既看清现象又看清本质、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精读党史、细读党史、深读党史,既站在高处看、又站在远处看,既立足当前看、又放眼长远看,既全方位看、又深层次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浪击身不斜,沙打不迷眼”,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
在融会贯通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孟子有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弄清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想得透、把得准,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也就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从历史纵深的脉络探寻过去、现实和未来的连续性,才会在“历史之变”中把握“历史之常”。要读懂百年大党的光辉理论、宝贵经验和惊世奇迹,联系实际学、聚焦问题学、举一反三学,既讲理论高度、也讲实践深度,既谈思想维度、也谈创新角度,拿“望远镜”看长、拿“显微镜”查小、拿“透视镜”观变,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根源、清醒明辨行为是非,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
在勇毅笃行中提高政治执行力。党史的这头连接光荣的过去,那头通向辉煌的明天。理解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奋起、从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的从容自信,才能深刻感怀我们党愈挫愈奋、愈战愈强的历史动力,深刻感受时代发展的历史密码,深刻感悟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基座。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爬不过的山。要注重运用历史方法、历史经验,把先辈前辈走过的“坎坷崎岖”转化为斗争策略、斗争艺术。要善于拜群众为师,在摸爬滚打中听取“真经”,既学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学借势谋势的软办法。要磨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敢到困难突出、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锤炼担当的“宽肩膀”。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涵养正确的历史思维,以史明志、以史正人、以史化风,在深学深信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在融会贯通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在勇毅笃行中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够书写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更加锦绣的壮丽篇章。
(吉林省四平市委组织部胡文彬,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赶路须有“清风”伴
发布时间:2021-02-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489 字号:[ 大 中 小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办好。党员干部在匆匆赶路之时,应重视自身建设,勤于“洗洗澡、治治病”,确保“清风”相伴,廉洁随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历经曲折的万里长征,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再到 “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矢志奋斗始终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底色。党员是党的肌体最基本的细胞,党性锻炼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创业之基、立身之本,更是各项事业蓬勃向上的力量之源。
因为有了线的牵引,风筝才能翱翔蓝天。党员干部有冲劲、有闯劲是好事,但若只顾埋头走路,不停下来“照镜子、正衣冠”,用“清风”祛“浊气”,在党性锻炼上有所松懈,就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难免会失去方向。少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不讲方式方法,不设廉政防线,不给自己扎牢“规矩”的笼子,一旦踩了纪律红线,触动法律底线,无论初衷好坏,都难逃法网恢恢。
赶路须有清风伴,风雨兼程未有尘。加强党性锻炼永远在路上,培养廉洁意识,涵养清风正气,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戒贪戒欲过好“金钱关”,坚持慎终如始,做到“明得失、知敬畏、存戒惧”,常怀律己之德,自重自省自警,慎微慎独慎初,绷紧廉洁的思想弦。坚定信仰把好“政治关”,将理想信念作为恪守廉洁的精神支柱,永葆初心本色,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个问题弄清楚、搞明白。真抓实干把好“作风关”,紧盯“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错误表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干事创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恪守清正廉洁底线。回顾百年征程,共产党人正是以廉洁自律深得民心,而今迈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依靠群众力量,汲取群众智慧,也更应当在奋斗道路上叩问初心,在清风廉韵中砥砺前行。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佘文翀,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赓续百年大党的“初心”篇章
发布时间:2021-02-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316 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谱写好百年大党的时代新篇,当不忘来时之路,永葆“初心”之志,为党的事业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初心不改,知党情,做到心中有“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与群众同心,与时代前行,他的初心就是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守岛英雄”王继才,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作伴,他的初心就是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艰苦重任。先进典型是旗帜、是标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为党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应向先进典型学习,永葆初心不改,争做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使命在肩,跟党走,做到心中有“责”。担使命,就应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员干部须牢记使命责任,把工作、把生活、把自己摆进去,反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是否真正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是否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实现共产党人的自身价值。只有坚持使命在肩,才能端正心态,满怀激情干事业,满腔热情谋发展。
奋斗不止,感党恩,做到心中有“为”。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党员干部应时刻将初心使命立足于自身,落实于实践。保持斗争精神,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提升干事能力,敢于尽责担责。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牢固树立“一年干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的理念,奋勇争先,勇做新时代发展的先行者。发扬拼搏精神,敢于开拓创新、勇争一流,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工作岗位,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
恰是百年风华茂
发布时间:2021-02-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605 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征程,展望未来图景,应准确判断历史方位,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志向,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斗争碰硬,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朝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楫前行。
百年风雨,初心历久弥坚。历尽艰险而初心依旧;饱经风霜而本色不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个初心始终镌刻在共产党人的心中,纵使在最艰苦卓绝时也从未动摇。正是对初心的坚守,党在“狂风骤雨”中一次又一次绝境重生,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上,要更加自觉践行初心,保持“赶考”的清醒,把“人民”二字刻入灵魂,依靠人民凝聚力量、创造伟业。
百年变局,航向愈加笃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其核心要义就是一个“变”字。要在变局中找准坐标,树立全球视野,认清我国现阶段所处方位,准确研判和深刻分析“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引;在变化中把握机遇,坚持变中求机、变中突破、变中取胜,推动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把外部环境压力转化为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强大能量;在变革中进行斗争,强化风险忧患意识,把“做好自己的事情”摆在第一位,以过硬的政治定力把牢“方向舵”。
百年梦想,惟有砥砺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奋力拼搏,越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把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落细,推动中华巍巍巨轮行稳致远。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必须拿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以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团结带领14亿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严银汉,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让党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发布时间:2021-02-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412 字号:[ 大 中 小 ]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值得我们深挖的精神富矿。党员干部学党史,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重要的是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进一步悟情、明理、立志。
读史悟情,感民生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共产党人一以贯之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正因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够汇聚战胜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从半条被子的故事,到沂蒙红嫂的故事,再到“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党群鱼水情不能变,学习党史,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小心思”融入地方发展的“大战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读史明理,通古今之变。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历史事件更不会简单重复,学习党史的意义就在于认识、掌握、运用历史规律,在于发扬好的,避免坏的,杜绝错误的。应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学习党史,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认真阅读权威党史著作,扫除历史虚无主义迷雾,避免以讹传讹的道听途说。应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革命的情况,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坚定对党的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团结带领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史立志,奔复兴之程。历史属于过去,学习历史的最好方式是创造历史。我们是党史长河的一部分,但不是静静的旁观者,而是肩负使命的实践者,我们应争做党史长河上最闪亮的浪花。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习党史,就要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引领方向,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心怀“国之大者”,增强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工作中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历史伟业。
(昆山市委宣传部戚小强,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
为学习党史加足“四力”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1146 字号:[ 大 中 小 ]
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加足学习的“内动力、抓地力、作用力、感染力”,切实增强学以致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求真务实,加足“内动力”。学习党史来不得一丝马虎、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似懂非懂,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吃透精髓,掌握要义。立足于研究性学习,通过逐章逐节、逐字逐句研读,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滴水石穿”的毅力不断提升认知高度,做到学不深入不放过、学不精通不罢休,确保关键章节和理论要点“入脑入心”。
强化就地取材,加足“抓地力”。受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基层部分党员在学习党史中需要辅导和讲解。理论工作者和党校教师在授课时,应避免“一刀切”“一锅煮”“上下一般粗”,而要依据讲课对象、讲课时机、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典型事例使抽象理论具象化,让人感到亲切、实在、富有现实意义,使广大党员“愿意听”“愿意信”,更“愿意行”。
强化学用转化,加足“作用力”。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党员干部既要吃准“上情”、摸透“下情”,更要掌握“实情”、明晰“险情”。党史是打开实践之门的“金钥匙”,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将学习党史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学习,促进学用转化,树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千帆竞发”中奋勇争先,在“永攀高峰”中全力冲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强化方式创新,加足“感染力”。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思维新方法。学习党史必须坚持“规定动作”落实做,“自选动作”出特色。借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通过制作微视频、微动漫、微广告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研讨,打造大家喜闻乐见的“e课堂”,充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沂市委组织部陆君,首发于中国江苏网组工e评)
学好“四史” 走好新发展阶段的长征路
发布时间:2021-02-04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502 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见证了历史过往的兴衰成败,凝聚了党和国家发展治国理政之道,同时也预见了未来的时代走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四史”作为一门必修课,用好历史这面“正衣镜”,为走好新发展阶段的长征路定向引航。
在学习历史中坚定政治立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四史”记录了党和国家浴血奋斗、艰苦作战的峥嵘岁月,呈现了一个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感人场景,记载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彩瞬间,让我们读懂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认真真学“四史”,汲取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原原本本学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找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密钥”,在追寻前辈足迹、体悟时代之变中夯实思想根基、厚植爱国情怀,从而涵养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信。
在思考历史中把握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四史”并非独立存在、彼此割裂,而是一条时间轴,社会主义发展史是贯穿其中的“中轴线”,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开创了“中国模式”;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是各阶段的具体表现,记录了从“苦难辉煌”到“大国崛起”的生动历程,展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党员干部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在思考“四史”中找寻历史发展的轨迹,反思失败带来的经验教训,增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在对比历史中总结成功经验,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运用到干事创业实践中去,以创新之勇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在践行历史中砥砺实干担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个精神支点,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汇聚起夺取伟大胜利的蓬勃动力,在和平年代,特区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迸发出万众一心促发展的强大势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历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瑰宝,主动到攻坚克难、群众服务的一线经风雨、壮筋骨,练就观察事物的洞察力、创新发展的活思想、解决问题的硬本领,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力量,在推动伟大事业的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英雄本色。
(丰县县委组织部刘硕)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