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216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7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L∕T 2026-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240.99 K 40 备案号:6314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2026 2019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ystem of HVDC earth electrode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 / T 2026 2019 I目目 次次 前 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5 系统组成及功能.2 6 技术要求.3 7 检测及试验方法.4 8

2、检验规则.6 9 安装与调试.7 10 验收.8 1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10 DL / T 2026 2019 II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

3、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炜、谷山强、谭进、赵淳、方玉河、汤亮亮、徐霞、刘刚、廖承、董晓辉、谭波、吴敏、陈坤、余莉娜、刘熙、曾胜强、郑路遥、毕晟、王森、李志忠、刘凡、杨琳、董汉彬。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DL / T 2026 2019 1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功能、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试验方法、安装、调试、检验、包装及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的设计、检测、安

4、装和验收、运行与维护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 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

5、验 Fc:振动(正弦) GB /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6587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 860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压直流接地极 HVDC earth electrode 可持续地为高压直流系统传递直流电流

6、的接地装置, 是由若干组接地导体和活性填充材料组成。 安装在陆地上的接地极称为陆地接地极;安装在海水或海岸的接地极称为海洋或海岸接地极。 3.2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of HVDC earth electrode 能够实现自动采集直流接地极运行状态的数据, 并通过通信单元, 将数据发往监控单元进行数据处理的测量系统。 3.3 接地极址 earth electrode site 接地极所在的地理位置。 DL / T 2026 2019 23.4 数据采集单元 data acquisition unit 通过分布安装在接地极址上的测量和监控装置对接地极的运行

7、参数进行采集, 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单元。 3.5 监控单元 remote monitoring unit 集成了通信控制、数据库平台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用于接收、储存、处理和显示各种监测数据,为接地极监测系统提供人机交互界面的单元。 3.6 通信单元 communications unit 将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监控单元,并接收监控单元指令的单元。 3.7 供电单元 power supply unit 为接地极监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单元、通信单元等设备提供电源的装置。 3.8 跨步电压 step voltage 当高压直流接地极运行时,人体两脚接触地面且水平距离为1m的任意两

8、点间的电压。单位V。 3.9 安时数 ampere-hour 接地极入地电流与运行时间的积分。 4 总则 4.1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应满足高压直流接地极设计运行条件的技术要求。 4.2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应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5 系统组成及功能 5.1 系统组成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应由数据采集单元、通信单元、监控单元和供电单元组成(参见附录 A)。 5.2 系统功能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a) 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自动采集高压直流接地极的运行状态数据,其中应包括接地极入地电流土壤温湿度和远程视频监控,根据需求可增加跨步电压监测井水位水温中心区设备温度的实时

9、测量; b) 通过通信单元将运行状态数据传输到换流站监控单元; c) 通过监控单元实现运行状态数据实时展示统计分析和存储等功能,并进行远程视频监视与安全防护; d) 供电单元为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提供可靠用电。 DL / T 2026 2019 36 技术要求 6.1 运行环境条件 a) 环境温度:地面设备-40+55,地下设备-1090; b) 相对湿度:5100; c) 大气压力:55kPa106kPa。 6.2 性能要求 6.2.1 数据采集单元 a) 电流监测装置:分辨率不低于 0.1A,误差不大于(读数*5% +0.1A); b) 跨步电压监测装置:应采用不极化电极进行测量,分辨率

10、不低于 0.1V,误差不大于0.05V; c) 水位水温监测装置:水位分辨率不低于 1cm,误差不大于(量程*0.2%);水温分辨率不低于0.1,误差不大于0.5; d) 中心区设备温度监测装置:分辨率不低于 0.1,误差不大于 1.0; e) 土壤温度监测装置:温度分辨率不低于 0.1,误差不大于0.4; f) 土壤湿度监测装置:湿度分辨率不低于 0.1%,误差不大于3%; g) 视频监视装置:主码流分辨率及帧率不低于 50Hz:25fps(19201080),变焦率不小于 18 倍光学变焦,支持夜视功能,支持的最低照度不大于:0.5lux/F1.2(彩色)、0.1lux/F1.2(黑白);

11、水平回转角度为360 连续旋转,垂直俯仰角度为 090; h) 中心区安全防护监视装置:3s 内发出断、短路报警信号,具备 2 个以上防区;脉冲峰值 5000 V10000V,脉冲周期 1s1.5s,脉冲持续时间0.1s,脉冲最大电量2.5mC,脉冲最大能量5J; i) 采集频率:对跨步电压监测井水位水温土壤温湿度中心区设备温度的实时测量频率不低于 1 次/分钟;视频监视、红外图像监测的数据不间断上传;电流监测装置在接地极双极平衡运行方式下的电流采集频率不低于 1 次/分钟,在接地极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的电流采集频率不低于 1 次/秒;中心区安全防护监视装置保持待机状态,在被触发报警后将报警信息

12、远传给监控单元。 6.2.2 通信单元 a)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应采用满足监测数据传输要求的标准、可靠的通信网络; b) 数据采集单元与监控单元之间宜选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一般采用符合 DL/T 860 标准的通信协议,并采用 l000M 及以上高速以太网或光纤作为通信通道; c) 监控单元应具有与换流站监控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 6.2.3 供电单元 a) 系统供电宜采用外接市电电源, 在不具备外接市电电源的情况下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系统,供电功率需满足接地极监测系统设备的用电需求。 考虑当地的全年日照情况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系统的设计,需保证至少 7 个阴雨天的连续供电; b) 应配

13、备蓄电池组或 UPS 电源,在系统外部供电中断的情况下维持数据采集单元和通信单元持续工作不少于 24 小时; c) 供电单元应配备电源工况监视系统,监测信号传输至后台监控单元。 6.2.4 监控单元 a) 监控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应可扩展,在采集单元以最高的采集频率生成数据的情况下,视频监视数据和红外图像数据最少可存储 30 天,其他监测数据最少可存储 1 年以上; DL / T 2026 2019 4b) 监控单元具有将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显示,并能根据用户需要,将接地极状态参数(馈电电缆电流、跨步电压监测井水位水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中心区设备温度、中心区安全防护报警信号)生成日报表、周

14、报表、月报表和日曲线、周曲线、月曲线的功能; c) 当检测到接地极运行状态和监测设备异常后,监控单元能立即进行报警处理,应具有最基本的声光报警效果(屏幕闪光、音响发声),同时还可扩展其他报警功能,如将报警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值班人员或指定的用户。 6.3 电磁兼容性能 a) 静电放电抗扰度,符合 GB/T 17626.2 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4 级的接触放电试验,试验结果评定应达到 a 级; b)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符合 GB/T 17626.3 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3 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评定应达到 a 级; c) 工频磁场抗扰度,符合 GB/T 17626.8 规定的试验

15、等级为 5 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评定应达到 a 级; d) 脉冲磁场抗扰度,符合 GB/T 17626.9 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5 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评定应达到 a 级。 6.4 外观及结构 a) 各单元装置结构应完整;金属表面应无锈蚀裂纹涂层剥落;塑料件应无气泡、开裂、变形及灌注物溢出现象;装置表面文字和标注应清晰; b) 监测系统各部分装置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65 级要求。 6.5 机械性能 6.5.1 振动性能 各单元装置应能承受 GB/T 2423.10 规定的振动试验。试验后,各单元装置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能正常工作

16、。 6.5.2 运输性能 产品包装后按照 GB/T 6587 的规定和方法, 进行运输试验, 能承受该标准表 1 中等级为 II 的运输试验(包括自由跌落、翻滚试验)。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6.6 运行可靠性 接地极监测系统应具备自检和故障隔离等功能,应能够连续、准确、可靠地工作,在使用寿命期内能适应工作环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低于 25000h。年均数据缺失率应不大于 1%。 7 检测及试验方法 7.1 试验环境 除环境影响试验及现场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 环境温度:+15C+35C; b) 相对湿度:45%75%; c) 大气压力:80k

17、Pa110kPa; d) 电源电压:单相 220V(15%); e) 电源频率:50Hz0.2Hz; f) 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失真度不大于 5%。 DL / T 2026 2019 57.2 基本功能检验 应根据产品说明书按照现场配置方式组成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给监测系统通电,施加相应信号,分项检测监测系统是否具有各项功能,并进行以下试验: a) 输入模拟参数,检验系统输出值是否满足各项性能要求; b) 设置几种异常值,检验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 c) 设置故障,检验监测系统的自检功能。 7.3 电磁兼容性试验 7.3.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按照 GB/T 17626.2 中规定,并在

18、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监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 接触放电; c) 在外壳和工作人员可能触及的部位; d) 试验电压:8kV; e) 正负极性放电各 10 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 1s。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3.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按照 GB/T 17626.3 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监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 c) 试验场强:10V/m。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3.3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 GB/T 17626.9 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监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19、; b) 磁场强度:1000A/m。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3.4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按照 GB/T 17626.8 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监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 b) 磁场强度:100A/m。 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4 气候防护试验 7.4.1 高温试验 按 GB/T 2423.2 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地面设备应能承受温度+55,地下设备应能承受温度+90,持续时间 16h 的高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4.2 低温试验 按 GB/T 2423.1 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地面设备应能

20、承受温度-50,地下设备应能承受温度-10、持续时间 16h 的低温试验。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4.3 交变湿热试验 DL / T 2026 2019 6按 GB/T 2423.4 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高温温度为+55,试验周期 24h,原地恢复 2h。在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5 外观及结构 7.5.1 外观 目测外观应整洁及无明显划痕。 7.5.2 结构 依据 GB/T 4208 的规定方法,对监测系统各单元进行防护等级为 IP65 的试验,试验后,各单元应能正常工作。 7.6 机械性能试验 7.6.1 振动试验 监测系统不包装、不通电,

21、固定在试验台中央。试验按 GB/T 2423.10 中规定进行: a) 频率范围:10Hz55Hz; b) 峰值加速度:10m/s2; c) 扫频循环次数:5 次; d) 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0.5min。 试验后检查受试监测系统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6.2 运输试验 a) 产品包装后应按 GB/T 6587 中规定进行试验, 能承受该标准表 1 中等级为 II 的运输试验(包括自由跌落、翻滚试验)。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b) 产品包装后应能承受 GB/T 6587 中等级为三级公路中级路面的运输试验。经过 2h 试验时间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22、。 8 检验规则 8.1 型式试验 8.1.1 试验规则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需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或长期停产后又恢复生产时; b) 连续批量生产时,每 3 年一次; c) 如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8.1.2 抽样方案 型式试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三台样品。 8.1.3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项目见表 1。 8.1.4 判定规则 型式试验结果如有不合格项,可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存在不合格项,则判该次型式试验不合格。 型式试验需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23、,并出具证明合格的检测报告。 8.2 出厂检验 DL / T 2026 2019 7仪器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及顺序见表 1。不允许出现不合格项。 表 1 出厂检验、型式试验和验收检测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试验 验收检测1 功能 5.2 7.2 2 静电放电抗扰度 6.3 7.3.1 - - 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6.3 7.3.2 - - 4 脉冲磁场抗扰度 6.3 7.3.3 - - 5 工频磁场抗扰度 6.3 7.3.4 - - 6 高温 6.1 7.4.1 - - 7 低温 6.1 7.4.2 - - 8 交变湿热 6.1 7.4.3 - - 9

24、 外观 6.4 7.5.1 10 结构 6.4 7.5.2 11 振动 6.5 7.6.1 - - 12 运输 6.5 7.6.2 - - 注:为必检项目,-为不检项目。 8.3 验收检测 8.3.1 需方对到货的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按批次进行抽样检测。 8.3.2 检查各单元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和说明书等资料是否齐全、合格,检测项目见表 1。 8.3.2 验收由甲乙双方具有相关资质的试验人员在安装现场进行,并出具验收报告。 9 安装与调试 9.1 安装要求 9.1.1 数据采集单元安装要求 a) 中心区温度监测装置应保证接地极中心区设备监测全覆盖; b) 每根馈电电缆宜配置 1 套电流

25、传感器。 电流传感器宜放置在极址中心的汇流管母端或馈电元件端;每套电流传感器宜配套安装不锈钢材质的保护罩,防止外力损坏; c) 根据仿真计算或调试结果,选择合适区域安装跨步电压传感器; d) 电子围栏安装应保证接地极中心区全覆盖; e) 设备安装应不影响正常的接地极检修维护工作; f) 监测装置的安装应整齐,牢固,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g) 所有线缆均应穿管敷设。 9.1.2 通信单元安装要求 根据接地极条件可利用接地极线路 OPGW 或者移动通信网络、点对点通信网络等作为通信通道。若采用 OPGW 作为通信通道,换流站内光纤布设应根据规范在电缆井内布线,从接地极终端塔敷设至换流站主控室。 9

26、.1.3 供电单元安装要求 供电单元应安装在接地极中心区内,如果使用外接电源系统应符合相关安装规范。 9.1.4 监控单元安装要求 监控单元应安装在主控室,并设置专门的接地极监测系统工位,供换流站值班人员随时查看。 9.2 调试要求 a) 根据 7.2 要求对监测系统进行初步调试; DL / T 2026 2019 8b) 采用铁丝短接电子围栏,模拟外物入侵,观察电子围栏是否报警; c) 在系统后台通过监控单元操作视频摄像头旋转,对焦,检测是否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d) 监控单元可根据系统说明书,操作使用各个功能模块,检测是否满足相关功能要求。 10 验收 10.1 当所有装置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毕

27、后,按规定要求由供货单位和客户单位进行确认。 10.2 验收在系统运行 1 个月内进行。 10.3 验收报告由验收意见、可能的整改资料和相关技术报告组成,技术报告应至少包含接地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报告、安装调试报告和运行报告。 1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 标志 11.1.1 产品标志 每套系统应有明晰的铭牌,铭牌内容如下: a) 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产品的生产日期; d) 产品的基本技术指标; e) 产品的编号; f) 生产单位名称。 11.1.2 包装标志 系统的包装标志应包括商标、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制造厂名、厂址、生产批号、执行标准号,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 GB/

28、T 191 的规定。 11.2 包装 系统内包装采用泡沫盒,外包装采用纸箱,应有防震、防潮措施。包装箱内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应包括: a) 装箱清单; b) 使用说明书(并标有企业产品标准编号); c) 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 d) 系统参数等其它有关的技术资料。 11.3 运输 系统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上的标记进行操作。 11.4 贮存 系统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 85%的室内,附近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DL / T 2026 2019 9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的组成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单元、 通信单元、 供电单元和监控单元, 其示意图见图 A.1,可以对现场的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参数调节以及预警等功能。 入地电流跨步电压水位、水温中心区设备温度土壤温湿度视频中心区安全防护通讯单元监控单元供电单元数据传输接收指令数据解析控制指令数据采集单元 图图 A.1 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的组成示意图高压直流接地极监测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