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眩晕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214702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眩晕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眩晕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一、概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引起的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临床也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脊髓型颈椎病略为多见,因其中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易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故住院及需手术者较少。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眩晕” “痹证” “头痛"等范畴。中医病名:项痹,眩晕病;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 病史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史一般较长,常反复发作。一般有椎-基底动脉缺血征(以眩晕为主)和成)曾有猝倒病史。 2. 症状 典型的症状包括:①眩晕最为常见,部分患者有恶心感,急性发作时患者不能抬头,少数患者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②头痛往往与眩晕症状同时存在;③严重的患者可引起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可引起失明;④患者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倒;⑤部分患者会伴神经根的症状。 3. 体征 患者颈部被动扭曲时,可诱发上述症状,称为旋颈诱发试验阳性。其他无特殊阳性体征。 4.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显示椎体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动脉多普勒、MRA、DSA或椎动脉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 本病确诊,应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第一段(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除外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同时可通过严格规范的的佩戴须托在发作频繁时佩戴颈托24周,观察症状发作次数和症状是否减轻)进行诊断性治疗这种诊断性治疗主要是针对动力性因素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辨证分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是由椎节不稳所致。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头痛、头晕和颈痛。中医临床多将其纳人“头痛”或“眩晕”范畴。临床上中医将其辨证分为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四型。 1. 痰湿中阻型 眩晕恶心,泛泛欲吐,胸脘痞闷,头重如蒙,四肢乏力,胃纳不佳。严重者有昏厥猝倒病史。舌淡,苔白厚腻,脉濡滑。 2. 痰瘀互结型 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或心悸,肢体乏力;或兼有肌肉萎缩。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弦。 3. 湿热内扰型 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项酸楚不舒。舌尖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4. 气血亏虚型 颈项疼痛、酸楚缠绵,头晕目眩,面色觥白或不华,心、悸气短,倦怠神 疲,纳呆便溏,肌肤蠕动,肢体麻木,常伴有血压偏低。舌质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 1. 西医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莫比可胶囊,7.5mg,每天1次;妙纳片,50mg,每天3次;西比灵片,5mg,每天1次;都可喜片,40mg,每天1次。 (2)手术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治疗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颈椎病,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下列情况可用手术治疗:①有明显颈性眩晕;②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影响正常弓作和生活;③DSA或椎动脉造影或MRA证实椎动脉受压迫。手术方法有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扩大、椎间植骨融合、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椎动脉索带松解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另外,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或钛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不稳,对有体位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症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中医辨证施治 (1)痰湿中阻型 治法:祛湿化痰;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当归,南星,白术,天麻,山药,菖蒲,茯苓,赤芍,白芍,川芎,防己,甘草,陈皮,大枣)。 (2)痰瘀互结型 治法:化痰祛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南星,生地黄,赤芍,川芎,牛膝,砂蔻仁,甘草)。 (3)湿热内扰型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项酸楚不舒。舌尖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治法:清热化湿;方药:温胆汤半夏,黄苓,当归,竹茹,茯苓,赤勺,白芍,川芎,枳壳,陈皮,甘草大枣)。 (4 )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升麻,桂枝,当归,细辛,葛根,蔓荆子,赤芍,白芍,鸡血藤,甘草,大枣)。 3. 其他治疗 (1 )针灸 针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取穴大多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2 )推拿 推拿治疗可松解颈项部软组织,松则减轻或消除肌肉、筋膜对颈部血管及神经的刺激或压迫,调整血流,加速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排泄,同时可调整颈椎管、神经根管容积,调整颈椎曲度,重建颈椎动、静力平衡,改善脑部供血。可采用卧位整复手法以及旋转定位扳法。 (3 )物理治疗 首先是卧床休息,其次是颈围领制动保护。卧床休息、颈围领制动保护以及颈椎牵引可以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缓解颈项肌的痉挛,增大椎间隙,减少椎动脉和压迫物之间的相对摩擦和剌激,颈托和围领可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轻柔的手法按摩及理疗有加速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颈椎牵引也较为常用,该疗法的主要目的是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椎动脉受压减轻或缓解。 四、疗效评价 1. 治愈 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可参加轻工作和劳动。 2. 好转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有复发。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