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探讨与思考“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探讨与思考依据“双减” 政策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避免“题海战术”。这就要求教 师应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精心选择一些好的习题,创新作业 的内容与形式,巩固所学新知。设计作业时,应设计难易有 别、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这 样,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以满 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作业的形式多样数学作业应形式多样,具有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 特征,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 主人。1. “说”的作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生都有一 颗想要表达的意愿,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
2、引导学生将思维 过程语言化。通过“说”让作业多样化,每天给学生布置一 道将今天收获的学习知识点“说”给爸爸妈妈听的家庭作业。 借此机会,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新知识,也给家长提供 了绝好亲子机会,让家长可以明确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2. “玩”的作业。贪玩好耍是儿童的天性,若将“学 习”放在“玩耍”的对立面,学生就会对学习抵触,更不用 说喜欢上学习。为此,教师要设计学生“玩”的作业,让学 生积极参与,乐于完成。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之后,可布置“速算24点”玩的作业,训练学生算能力与 计算技巧。准备若干副纸牌,只保留四种花色的1-10,共 40张,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游戏,每人
3、分得同样多的纸 牌,每人同时任意出一张牌,当四张纸牌同时呈现时,这时 学生要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把牌面上的数算 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符号可以多次使用,由 反应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决定输赢,输者要将四张牌收回, 最后谁手上的牌先完,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样,让学生 在玩耍巩固所学知识。3. “问”的作业。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悟。” 学生会质疑,说明他有真正地去思考,正如人们所说的,提 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引导 学生提问,还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外碰到问题后经过思考,并 提出问题。每节数学课可布置学生进行质疑,提出一两个问 题,与同学、与家长、与老
4、师进行探讨,让学生渐渐养成一 种“想问” “敢问”“乐问”的习惯,体验到“问”的乐趣。4. “用”的作业。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 生活中来,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应用 知识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利率”一课之后,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利率”知识去解决实际银行存款的问 题,即:“小玲的奶奶有一万元钱准备存入银行,银行给出 三种不同的利率,第一种是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 3.35%;第二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是4.%;第三种是 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50%,每年到期连本带 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理财新产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利 率”知识,计算出哪种方式是具有
5、最高收入的?这样的作业 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效益,可以让学生事半功 倍的掌握知识点。二、作业的内容丰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内容 丰富的作业,激发学生练习热情。1. 趣味性。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有趣的东西。如果教 师能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必 然积极参与,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这一学情,我们可 以设计一些充满童趣的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学生成为乐学者。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 法”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的作业,将小数加、 减法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成闯关
6、内容,学生只要闯关成 功,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 游戏中,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又能让教师掌握学 生学习情况。不过教师不要只注重作业内容的有趣性,而忽 视了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这一目标。2. 层次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 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设 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教师设计A、 B、C三类作业,学生自主选择,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 得了,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教学“长方 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对 于学困生可以这样设计:学校长方形花坛长25米,
7、宽15米, 请你帮忙算出它的面积?对于中等生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公园正方形花坛的周长48米,你能帮忙算出它的面积 吗?对于优等生可以这样设计作业:用一条绳子围成一个长 12米,宽4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同一条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吗?这样设计的作业避免了传统数学 作业的一刀切,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 发展”的新课程理念。3. 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 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践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 “复试统计表”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 本的收集与分析数据能力。教师可
8、以这样设计作业:小组合 作调查我们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水果或蔬菜种类,并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进而制成复试统计表,然后对 调查结果提出你的建议。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 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4. 开放性。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 法”、“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放性作业 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 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们校四至六年级师生340人要去春游,公交公司 有大客车和小客车出租,大客车每天每辆需12元,限乘 50人;小客车每天每辆需650元,
9、限乘25人。你认为应怎 样向公交公司租车?这样,鼓励学生勇敢从多个角度进行思 考和探索,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巩固知识,还要创新多 种作业形式,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更符合小学 生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作 业的有效性。“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双减”落地,如何将作业设计得多样化且创新成为老 师们的困惑。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作业的教学价值,作业不 是简单的布置和重复训练,而要进行优化设计,着重对学生 能力的培养,
10、充分考虑作业的育人价值。10月20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 的实践研究”的主题讲座,感谢雷老师、金老师和曹老师的倾 情分享,受益匪浅,让我对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作业 还可以这样布置。金老师以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从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评价目标、学情分析和发展素养等几个维度阐述了单元 素养作业设计的方向。他的作业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数学课 堂作业本和普通的教辅,经过重组和创编,普通的题型变 得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一题多样的形式给我很大的启发, 如“一个三角形,剪一刀可能变成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以 判断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经历从猜一猜到动手操作验证,然 后画草图、写理由说明。这一系列过
11、程实现了学生对三角形 的图形建构及对表象的稳定内化。原来作业不再是单一、机 械、枯燥的,进一步改变了我对作业的认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雷老师的一字一句犹如醍醐灌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举 圆的认识课例,从一画成圆一二画规范一三画体会一四 画深入一五画设计一六画艺术的作业设计,从形式上作业原 来可以如此多样化,内容上又追求着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 化,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对圆的感知层层递进。对于 设计单元素养作业,雷老师指出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 学业评价标准对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制定单元学习 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着眼要点,巩固完善”、“针对难点, 聚力突破”、
12、促进理解,杜绝机械”的基础性作业,设计“着 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着眼知识的结构体系”、“着眼知识内 涵与外延”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作业。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 计有了更明晰的方向,数学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不仅仅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还可 以进行项目化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且行且思,探索 着,努力着“基于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心 得体会今天“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主题 活动让我收益很多,其中学员论坛环节让我看到了我专业方 面的不足,专家讲座环节则让我醍醐灌顶。金老师的三角形作业设计突出了单元作业设计的
13、本 质,挖掘生长点,凸显可视化,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点、 学生思维的拓展点、教材发展能力的素材三个角度出发设计 了单元作业。他的作业设计很丰富,注意知识的联结和整体。 尤其值得学习的是他的很多题目来自课堂作业本的改编,让 题目层次清晰,注意素养,这点给了我很多启发。曹老师的 分享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站在更高的理论上指导 自己的设计会让设计更深刻独到。雷子东老师幽默的讲座让人深思。他从“为何重构”、“如 何重构”两个角度出发,向我们深度剖析了双减政策的意义 以及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贯 穿始终,更是撬动“素养课堂” “素养评价”的重要载体。 他带领我们仔细解读了与素养作业相关的文件,明确了我们 设计的方向和框架,让我们接下来的设计思路更清晰。另外, 具体的设计中要重视自主阅读、操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 开放性作业。我知道,如果没有行动,那么每次学习的触动都只是一 时的感受,所以作为龙港小数人,我们应当马上把收获应用 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以保证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