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及施行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
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必需要关注和重视两个方向: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终是由班组、员工体现的。
生产班组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生产班组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第一,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前沿。
第二,岗位是安全生产的中心。
第三,班组是安全生产最终的体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于班组、现场、员工〔是广义上的员工,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最重要的执行层〕等方面。
第四,员工既是安全的归宿,又是事故因素。
第五,班组长掌控“三条命〞。班组长掌握着现场三条命:一是人命,他干好干坏,行为、规章制度落实得怎么样,是人命关天的问题;二是设备之命,给企业带来财产损失;三是环境之命,泄漏、污染等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生产班组长与安全文化的作用
生产班组长与安全文化的作用是:
第一,班组长应成为先进安全文化的传播者。
第二,班组长应成为安全行为的带头人。班组长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安全行为、遵遵遵守法律律规,员工自然都以班组长为模范。
第三,班组长应是安全法规的有效执行者。班组长对决策、措施、管理等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班组长执行力高,整个生产班组效率就会高。
第四,班组长应成为事故预防能手和榜样。
第五,班组长应成为事故应急救援的急先锋。
班组安全四要素
实现班组的安全能力的推动和提升目标涉及四个对象:
员工。员工是安全之本,如同“以人为本〞,这个“本〞有两个角度的理解:一是依靠人,二是为了人。
岗位。岗位是安全之石,文化建设和措施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是安全程序、安全作业。
现场。现场是安全之源,事故的发生就是在现场表现出来的。
文化。文化是安全之魂,班组安全的实现靠文化、靠素养。
实现班组安全建设的系统模式
实现班组安全建设的系统模式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员工三能——三种能力;
第二,岗位四标——四种标准;
第三,现场五化——五种体系;
第四,文化六新——六种革新。
在进行班组建设过程中,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员工的八大权利。《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员工的八大权利:第一,知情权;第二,建议权;第三,批评、检举和控告权;第四,拒绝权;第五,紧急避险权;第六,要求赔偿的权利;第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作防护用品的权利;第八,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要点提示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员工的权利:
① 知情权;
② 建议权;
③ 批评、检举和控告权;
④ 拒绝权;
⑤ 紧急避险权;
⑥ 要求赔偿的权利;
⑦ 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作防护用品的权利;
⑧ 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员工的三项义务。《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了员工的三项义务:第一,必必需佩戴并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第二,掌握和学习安全知识;第三,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班组长安全使命
班组的责任是意识的表现,是重要的意识内涵。
员工安全使命
在作业过程中,让员工树立“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从我做起、违章就是事故、违章造成五害、零违章是我的承诺等观念,以此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员工安全素养
员工的安全素养与管理层、专业人员、安全工程师的素养要求是不同的,必需要针对权利、义务、责任、素养、承诺等进行专门制定。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班组安全责任体系体现在两个层面:
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必必需要让员工熟悉到法律责任。
社会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义公则,一个违规者要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二是人性自责,要宣扬人性自责,良心的谴责。
班组安全教育的特点
班组安全教育的意义及作用。班组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第一,班组的安全教育是基础的、根本的安全文化建设;第二,班组的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确保直接的动力;第三,班组的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线。
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班组的安全教育要讲实效性、针对性,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一般生产的技术知识、操作规范基本的知识;第二,技能的意识教育;第三,应急教育;第四,事故案例教育。
班组安全教育的目的。班组安全教育的目的包括:第一,达到安全熟悉上的统一;第二,权益上的安全意识观念;第三,提升安全防护意识;第四,提升操作技能;第五,使员工遵章守纪;第六,提升自觉性。
班组安全教育的方式。班组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三级教育;第二,认证教育;第三,日常教育;第四,意识教育;第五,班组活动;第六,宣扬;第七,案例;第八,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
班组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班组安全教育的方法:启发式、发现式、讲授式、寓教于乐式等。班组安全教育的手段:师傅带徒弟、必要的现场训练、模拟、访问、 、多媒体等。
班组长安全素养标准
班组长的安全素养标准主要包括:
基本素养标准。班组长的基本素养标准主要指生理和心理方面的。
知识素养标准。班组长的知识素养标准主要指生产知识和安全知识方面的。
能力素养标准。班组长的能力素养标准主要指技术、业务、管理和人际协调方面的。
思想素养标准。班组长的思想素养标准主要指道德、品德、价值观等方面的。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施行
三能
即员工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
第一,事故超前预防能力;
第二,紧急状态处置能力;
第三,事故自救互救能力。
四标
四标是指:
第一,班组长安全素养达标;
第二,矿工安全装备达标;
第三,岗位安全环境达标;
第四,现场作业程序达标。
五化
即现场安全作业的系统化,主要包括:
第一,现场管理规范化;
第二,设备操作标准化;
第三,制度执行军事化;
第四,员工行为团队化;
第五,作业程序精细化。
六转变
即班组文化的六革新:
第一,班组目标;
第二,班组管理方式;
第三,班组管理方法;
第四,员工责任心;
第五,员工素养;
第六,员工态度。
——三法三卡
针对石油行业,专门制定了一种“三法三卡〞的建设模式:从理论上讲,它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要求;从形式上讲,它是用一种卡片的方式提炼现场安全文化的要求,实现提升作业现场员工岗位的安全标准化的问题,是现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
三法
三法是行为文化,是实现对员工行为文化建设的技能要求,属于文化学中的思想指导。
具体来说,三法包括:
H法。即每个岗位的员工都知道在岗位上确保自己的职业健康的方法。简单地说,H法就是防职业病、保健康。
S法。即确保自己的职业安全的方法。简单地说,S法就是防死伤、保安全。
E法。即环境保护的方法,是指关于大气、水和土地污染,应该怎么预防,这是体现一种社会责任的方法。
三卡
三卡包括:
MUST卡。即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必必需要知道禁止所在和必必需所在。
DANGER卡。岗位都有危险因素,了解危险因素的特性、注意事项和识别方法,有助于预防事故。
危害因素信息卡。每个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必需要了解各种因素的危害。
明确班组长的素养要求
一般来说,班组长应具备如下素养:
第一,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激烈的安全意识,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第二,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能初步掌握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事故原因,识别评价危险因素,并正确采纳措施加以消除和控制;
第四,有较丰富的施行经验,懂得有关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
第五,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合格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关怀、体察班组成员,能及时掌握他们的行为及心理变化;
第六,保持依靠群众的原则,执行民主管理,能在班组中树立较高的威信。
规范班组长任用机制
在任用班组长时,应把握好四个要点:
第一,政治上关怀;
第二,提升班组长待遇;
第三,实施激励政策;
第四,强化培训。
峰峰集团在煤矿行业的班组安全建设中,有很多具体方式实现三能、四标、五化、六转变。
三能
峰峰集团执行的三能包括:
第一,组织员工进行安全预算、预警的教育活动的能力。预算,就是让每个员工对违章的好处和坏处算笔账;预警,就是每个作业过程要互相进行自我预警。
第二,紧急状态的处置能力。培养一观察、二果断、三排除的能力。
第三,自救、互救能力。采纳一训练、二演习、三报告的做法。
四标
峰峰集团执行的四标包括:
第一,班组长达标。通过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挑选班组长,通过竞聘上岗、轮岗等方式,实现班组长达标。
第二,装备达标。矿山的装备有要求,要装备什么东西,配备什么数量和标准都落到实处。
第三,环境达标。采纳具体的工程、方式和手段,实现现场环境达标。
第四,管理达标。
此外,,峰峰集团在五化、六转变方面,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落实到位,在班组安全建设中收到了合格效果,在长期的高危、产量居高不下保持一定效益的基础上,确保百万吨煤死亡率小于1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