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2/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2/3,#,麻醉后苏醒室,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麻醉教研室,信文启,麻醉恢复期 “飞机降落”,概念,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是现代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PACU,的建立其目的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密切观察,使术后病人平稳地度过麻醉苏醒期,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护和治疗者则转入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也是加速手术室
2、周转,提高手术室利用率的途径之一。,PACU的历史,1862,年英国开始建立起早期的,PACU,。,20,世纪,3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设立了,PACU,,并在,1949,年美国纽约医院手术室委员会已把,PACU,作为现代外科治疗的必要部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PACU,在发达国家普遍开展。,80,年代,PACU,服务于门诊病人。,我国,PACU,的设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仅在大医院,且规模小,管理不规范。,PACU的监测设备,恢复室内每张床位必须有呼吸机、心电图监测(,ECG,)、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恢复室内还应备有除颤器、输液
3、泵、气道管理用具、中心供氧、压缩空气、中心吸引装置、多功能电源插座等。,人员配备及要求,恢复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以下各项技能:,复苏措施和各种药物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气管插管术,气管拔管的指征和时机。,各种监测的使用,并能判定各种指标的临床意义。,呼吸机的使用。,常用药物,升压药、(麻黄素、多巴胺等)降压药(硝酸甘油)。,强心苷、(西地兰)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速尿)。,抗胆碱能药、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中枢兴奋药及平喘药(安茶碱)、镇静、镇痛(舒酚、地佐辛)及拮抗药。,激素、(地米、甲强龙)抗组织胺药。,其它(包括,50,GS,、,kcl.10,氯化钙或,10,葡酸钙,,5,碳酸氢钠,局
4、部麻醉药和血浆代用品等)。,进入PACU的标准,全麻术后未苏醒或苏醒不全病人。,术毕病人清醒、但呼吸循环不稳定者。,区域阻滞不全,术中辅助较深静脉麻醉的病人,或阻滞麻醉发生并发症.,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者(阻滞平面在,T4,以上)或呼吸循环尚未稳定者,麻醉医生与PACU工作人员的交接班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麻醉有关的过去史、现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麻醉方法、麻醉中的并发症、麻醉药及用量、麻醉镇痛药、肌松剂的种类、用量和最后一次的用药时间。,手术名称、术中出血量、输液的种类与用量、输血总量、尿量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异常情况、处理经过和处理结果。,交班同时与苏醒室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病人入,PA
5、CU,的首次监测(,BP,、,HR,、,PetCO2,和,SpO2,等),如情况异常,共同处理。,四、病人离室指征,神志状态,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6-20/min,吸入空气条件下,SpO2,高于,95,。,循环系统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后,呼吸稳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1、术后用麻醉性镇
6、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2、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Steward苏醒评分】,清醒程度完全苏醒,=2,对刺激有反应,=1,对刺激无反应,=0,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2,不,用呼吸支持可保持呼吸道通畅,=1,呼吸道需要给予支持,=0,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做有意识的活动,=2,肢体无意识活动,=1,肢体无活动,=0,注: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呼吸系统,其他,PACU并发症,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高血压,心律失常,少尿,多尿,电解质,紊乱,苏醒延迟,术中知晓,术后
7、恶心呕吐,躁动,寒战,低体温,呼吸道梗阻,原因:全麻神经肌肉阻滞恢复不完全、舌后坠、喉痉挛和气道水肿、颈部手术切口血肿压迫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严重水肿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声带麻痹导致误吸。,处理:头部后仰,同时托起下颌骨放入口咽(鼻咽)通气道或喉罩;面罩吸氧,紧急病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通气不足,原因及处理,中枢性抑制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辅助或控制呼吸直至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必要时予以相应拮抗药。,术后低肺容量综合征:加强术后镇痛,鼓励和帮助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必要时行预防性机械通气。,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支气管痉挛:静注氨茶碱、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低氧血症,原因
8、及处理,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或气胸。,弥散性缺氧:吸纯氧,5-10,min,。,肺不张:鼓励患者深吸气、咳嗽及胸部物理治疗。,肺误吸入:轻者氧疗,重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肺梗死:氧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肺水肿: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及以,PEEP,行机械 通气治疗。,术后低血压,原因:前负荷下降、心肌功能受抑制及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处理:应针对病因治疗。,术后高血压,原因:疼痛、躁动不安、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颅内压升高、尿潴留、高血压患者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等。,处理:应针对病因治疗。一般情况下,血压中度升高可不处理;但对合并冠心病、主动脉或脑血管瘤及颅内手术者,应以药物控制血压。,心律
9、失常,原因:交感神经兴奋、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心肌缺血、颅内压升高等。,处理:房早和偶发室早一般不需要处理;窦速若不合并低血压或心肌缺血,只需针对病因治疗;窦缓一般对阿托品治疗有效;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应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可考虑短效,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原因:患者因素、麻醉药物、手术类型、术后镇痛等有关;高危因素,如女性、有晕动史、使用氧化亚氮、,不吸烟?,、和上腹部手术等。,处理:通过规范术前用药、合理应用镇吐药、优化全麻用药及PACU管理。,躁动,原因:麻醉药残余作用;术后伤口疼痛;留置尿管的刺激;苏醒初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10、尤其小儿。,处理:根据病因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和镇痛药。,寒战,原因:麻醉变浅、患者低体温、术后疼痛、输液反应、苏醒时恐惧心理。,处理:加强保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镇痛药。,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药物作用、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等。,老年人、婴儿及营养不良和低温的患者,麻醉药的用量应酌情减量。,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如阿片类药物。,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患者,麻醉中用药量应酌减。,其他:术中长时间低脑灌注;代谢因素,如低血糖、高渗无酮症性昏迷、低钠血症等,应加强对血糖、血电解质的监测并做相应处理。,术中知晓,通常是浅麻醉技术的结果,尤其在创伤、心脏和产科手术麻醉中较易发生。,危险因素:年轻患者、药物滥用史、ASA分级,35级和肌松药的使用。,低体温:高龄、手术时间长、开胸开腹手术等患者;应加强保温措施。,少尿:低血容量、低血压、低心排出量;适当补充容量及血压恢复,必要时可静注呋塞米,或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6-8ug,/kg/min),,或静滴甘露醇。,多尿:输液过多、药物性利尿、高血糖症、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引发的渗透性利尿、尿崩症等;应对症处理。,解质紊乱:多尿或少尿以及合并有内分泌疾病者,应及时纠正,以避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医生观察病人,恢复室满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