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专项行动方案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传统设施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升级,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 设施体系,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一、工作目标2022年,完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5个以上,改造小型水库雨水 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391座,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 施3.2万个,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10套。到2024年,累计完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15个以上,累计改造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1820座以上,初步建 成水利云视频中心,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万个以上,累 计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30套,基本实现电网输
2、电架空线路 在线智能监测,力争地级城市基本实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 息平台全覆盖,建成智慧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个以上,完成天然气国 家干线及省级支线的智能化改造。二、重点任务(一)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1. 建设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资源体 系重构,强化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数据资源一体化归集 和管理,为数字交通发展提供动态集聚、开放共享的数据支撑。搭建 综合交通运输数据中台,构建核心算法模型库,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 智能分析、融合应用。2. 建设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按照建成全国一流、功能强 大、业务融合、智能协同、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综合交通运输运行 指挥
3、中心的总体需求,建成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信息枢纽中心、服务 中心和协同处置中心,为管理决策、行业运行、公众出行等提供全方 位服务。3. 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包括“一路一网一体系”的“数 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实现高速 公路全业务数据驱动、全要素物联感知、全周期智能建养、全时空运 行调度、全路域主动管控、全行程品质服务。4. 推进智慧水运(一期)建设。探索推动以电子航道图、水位气 象、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甚高频、视频监控、梯级联合调度、智能航 标等为代表的数字航道升级为智能航道,打造服务到位、监管有效、 保障有力、安全稳定的智慧水运平台。(二)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
4、5. 推进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推进小型水库雨水情测 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建设,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汇集、共 享。2022年,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391 座。到2024年,累计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站点18座以上。6. 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山洪灾害“四预”平台、 测雨雷达建设及山洪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等,大幅提升全省山洪灾 害防御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到2024 年,完成山洪灾害“四预”平台及测雨雷达建设,改造山洪站点5 个。7. 打造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整 合接入相关部
5、门的涉水视频信息,打造“省级总平台、市(州)分平 台”布局的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 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8. 构建“水利大脑”。打造集数据资源池、物联网平台、智慧赋 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预报调度平台、水利一张图等于一体的“水 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为智慧化数字水利业务应 用提供运行环境、开放数据、智慧算力、业务模型等服务。(三)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9. 加快推进数字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 网示范项目,建设金元织金电厂等数字化电厂。推动能源与新一代信 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示范、光储
6、充一体 化站等示范项目。10. 加快推进电网智能监测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架空线路 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实现输电架空线路在线智能监测,有效提高系统 设备受灾监测能力。2022年,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10套。到2024年,累计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30套。11. 加快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 的思路,加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人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 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高速公路 服务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气)站,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覆盖, 形成骨干公共充电网。2022年,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3.2万 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
7、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万个以上。(四)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12. 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管网普 查基础上,同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信 息平台作用,将地级城市地下管网日常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平台,建立 平台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提高信息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到2024 年,力争地级城市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13. 推进智慧综合管廊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市(州)运用5G、物 联网等技术,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建设, 搭建管廊环境监测、结构监测、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等感知系统,实 时掌握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管网
8、数字化、智能化 水平。到2024年,建成智慧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个以上。14. 推进智慧油气管网建设。依托全省天然气“一张网”建设工 程,运用无人机巡检、人工智能、光纤预警等技术,同步推进油气管 线智能化改造,创新管道巡护模式,拓展泄漏检测、区域安防、地质 灾害预测等智慧场景。到2024年,力争完成天然气国家干线及省级 支线的智能化改造。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由交 通运输、水利、能源、住房城乡建设分别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加强组 织领导,根据工作目标、任务,牵头做好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建立传统设施智能升级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 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二)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支持,用好省预算内相关专项资金,发挥省级政府投资 基金作用,持续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 入。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三)强化人才引培完善行业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升行业新型 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资金投入,广泛开 展系统内部行业管理人员、基层业务人员的应用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