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207743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6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页,目标要求,1.,掌握腧穴定义、腧穴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关系。腧穴分类,腧穴治疗作用,特定穴,腧穴定位方法。

2、2.,熟悉腧穴命名,腧穴作用,腧穴主治规律。,3.,腧穴概念形成、腧穴学发展,。,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页,一、腧穴定义:,腧,与“输”“俞”意音相通,有转输或输注之意。,如水流转输灌注。,穴,指空隙或聚集之意(部位),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部位,转输部位 把疾病输注(反应)于体表一定部位,把针或灸感应转输到病所,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页,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特殊部位。,腧穴是疾病反应点。,腧穴是针灸等疗法施术部位。,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页,腧穴与脏腑经络关系,腧穴分别归属于各经络,经络属于一定脏腑,腧穴为脏腑经络气血输注部位,腧穴,-,经络,-,脏腑,-

3、不可分割,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页,二、腧穴概念形成与发展,腧穴概念形成,腧穴发展,第一阶段:无定位阶段,以痛为输,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第三阶段:系统分类阶段,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页,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发展,、我国最早经典医籍,黄帝内经,论及腧穴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但不够完整,、,黄帝八十一难经,提出了特定穴中“八会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页,、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针灸专著,全书十二卷篇,其中多篇专门叙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搜集大量经外奇穴,首创彩色挂图,.,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页,

4、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绘有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铸成两具腧穴铜人模型。为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十二经与任督脉合称“十四经穴”,、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是一部总结性著作。对腧穴叙述详细如:腧穴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页,、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搜集了个,一直沿用至今,、解放后至今对腧穴作用、规律性联络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陆续发觉一些新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停充实提升。,*,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页,四、腧穴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页,(一),经穴,凡属十二经脉与任脉

5、督脉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主要个别。,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页,经穴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361,穴,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督脉),52,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页,(二)奇穴,有一定名称,又有明确位而无从归经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页,(三)阿是穴,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相关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腧”。还有“天应穴”(,医学纲目,)、“不定穴”(,玉龙经,)、痛处(,针灸大成,)等之称。,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页,三类腧穴特点,:,定 经,定 位,定 名,主治作用,经 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

6、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局部作用,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 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主要对某病有特效,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无专用穴名,治局部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6页,六、腧穴作用,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7页,(一)生理方面,输注气血,腧穴是渗灌气血、神气聚会、通调营卫场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部位),灵枢,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络脉之气,所以渗灌诸节也。,人体气血虚实盈亏必须经过经络反应到腧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8页,(二)病理方面,反应病证,内脏或经络有病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

7、反应点,反应点:压痛、结节、肿胀、瘀血、丘疹、虚陷、皮色或皮温改变等。,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9页,(三)诊疗方面,帮助诊疗,既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反应点,也就是穴位能反应病证、帮助诊疗,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0页,(四)治疗作用,防治疾病,腧穴是接收刺激,防治疾病部位。经过刺激穴位,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扶正祛邪。,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1页,腧穴治疗作用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2页,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作用。这是全部穴位共同点,。,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3页,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

8、疗本经循行所过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4页,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5页,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6页,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整作用,当机体功效低下时 机体功效增强,一些穴位,(,同一穴位,),当机体功效亢进时 恢复正常,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7页,七、腧穴主治基础规律,分部主治规律,每个经穴伴随经脉循行部位不一样,其主治重点也随之转移。每条经脉经穴都存在这个共性,应用经穴治疗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往往能够不受经脉所循线路约制,而表达出横向、阶段性分部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每个经穴治疗作用都

9、能够表达在本经外经病候和脏腑 病候两个方面。,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8页,分部主治规律,头身腧穴分部主治重点,胸部,(,上七节,),主治肺、心、心包疾患;,上腹部,(,中七节,),主治肝、胆、脾、胃疾患,;,下腹部,(,下七节,),主治肾、大肠、小肠、膀胱疾患。其中,督脉督率阳经,以上部项背为主要;任脉任受阴经,以下腹部为主要。,头面为诸阳之会,治疗作用特殊,其腧穴对局部和全身都有主要作用。,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9页,头面颈项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前头、侧头区,神志、眼、鼻病,后头区,神志、局部病,项区,神志、咽喉、眼、头项病及一切风证,眼区,眼病,鼻区,鼻病,颈区,舌、咽喉、喑

10、哑哮喘、食管、颈部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0页,胸膺胁腹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胸膺部,胸、肺、心病,腹部,肝、胆、脾、胃病,少腹部,经带、前阴、肾、膀胱、肠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1页,肩背腰尻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肩胛部,局部、头项,背部,肺,心病,背腰部,肝、胆、脾、肾病,腰尻部,肾、膀胱、肠、后阴、经带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2页,腋胁侧腹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胸胁部,肝、胆病、局部病,侧腹部,脾、胃病、经带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3页,上肢内侧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上臂内侧部,肘臂内侧病,前臂内侧部,胸、肺、心、咽喉、胃、神志病,掌指内侧部,神志病

11、发烧病、昏迷、抢救,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4页,上肢外侧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上臂外侧部,肩、臂、肘外侧病,前臂外侧部,头、眼、鼻、口、齿、咽喉、胁肋、肩胛、神志、发烧病,掌指外侧部,咽喉、发烧病、抢救,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5页,下肢后面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大腿后面,臀股部病,小腿后面,腰背、后阴病,跟后、足外侧,头、项、背腰、眼、种志、发烧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6页,下肢前面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大腿前面,腿膝部病,小腿前面,胃肠病,足跗前面,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神志、发烧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7页,下肢内侧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大腿内侧,经带

12、小溲、前阴病,小腿内侧,经带、脾胃、前阴、小溲病,足内侧,经带、脾胃、肝、前阴、肾、肺、咽喉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8页,下肢外侧部主治规律,分部,主 治,大腿外侧,腰尻、膝股关节病,小腿外侧,胸胁、颈项、眼、侧头部病,足外侧,侧头、眼、耳、胁肋、发烧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9页,(,二)分经主治规律,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0页,十四经经穴主治概要,手三阴经经穴主治胸、心、肺疾患:,手太阴肺经经穴主治胸、肺,(,包含气管、咽 喉、鼻,),疾患;,手厥阴心包经经穴主治胸、心,(,包含脉管、舌、神志,),、胃脘疾患;,手少阴心经经穴主治胸、心,(,包含舌、脉管、神志,),疾患,腧

13、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1页,十四经经穴主治概要,手三阳经经穴主治头面、神志及热病:,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主治头额、面、眼 耳、鼻、口齿、喉、上肢外侧前缘、里热等疾患;,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主治头颢、耳、眼、咽喉、胸胁、上肢外侧中线及半表半里热等疾患;,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主治头项、眼、耳、喉、上肢外侧后缘、表热及神志疾患。,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2页,十四经经穴主治概要,足三阳经经穴主治头面、神志、躯干、六腑病、热病:,足阳明胃经经穴主治头面、口齿、喉、胃肠、躯干及下肢前侧、里热、神志等疾患,,足少阳胆经经穴主治头颞、耳、眼、胁肋、胆、下肢外侧、半表半里热等疾患;,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主治头项、眼、躯干

14、后侧,(,腰背,),、下肢后侧,膀胱、表热及神志等疾患。,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3页,十四经经穴主治概要,足三阴经经穴主治腰腹、肝,脾,肾疾患,足太阴脾经经穴主治脐腹、脾、胃肠、泌尿及生殖疾患;,足厥阴肝经经穴主治胁腹、少腹、巅顶、肝、生殖及泌尿疾患;,足少阴肾经经穴主治腰腹、咽喉、肾、发育、生殖及泌尿疾患。,任脉经穴主治胸、腹,少腹部穴位都有强壮作用。,督脉经穴主治腰、背,头项部穴位都有治疗神志及一切风证作用。,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4页,八、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含有特殊治疗作用腧穴。因其作用不一样,分布部位不一样而有不一样名称。,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5页,(一)五输穴,(首见于

15、灵枢,),、含义,: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古人以自然界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情况,水流运行动向是:由小大 由浅深,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6页,灵枢,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经气所出之处,如水源头,-,井,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泉水微流,-,荥,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输,经气所行经部位,象水在通畅河中流过,-,经,经气充盛,由此汇入脏腑,如百川汇合入海,-,合,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7页,、分布规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8页,、特点及应用:,井

16、穴,所出为井,特点:经气浅小,十二经各有一井穴,分布:手足之末端,应用:有泄热、开窍、通闭之功,有抢救作用,治疗神志昏迷,灵枢,病在脏取之井,难经,井主心下满(肝木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9页,荥穴,所溜为荥,特点:经气稍大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前,应用:治疗热病,灵枢,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荥主身热(心火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0页,输穴,所注为输,指经气灌注地方,特点:经气渐盛,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后,应用:用于关节病变,灵枢,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难经,输主体重节痛(脾土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1页,经穴,所行为经,特点:经气较盛较大,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应用:治喘

17、咳、寒热、咽喉病变,灵枢,病变于音取之经,难经,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2页,合穴,所入为合,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 腑。,分布:肘膝关节附近,应用:脏腑病,内经,合治内腑,灵枢,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3页,五输穴配五行:,井荥输经合,阳经金水木火土,阴经木火土金水,、五输穴与五行关系,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4页,临床应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本经子母补泻配穴法:,如 肺虚证,肺经属金,补土穴太渊,肺实证,泻水穴尺泽,他经子母补泻配穴法,如肺虚证,补脾经之土

18、穴太白,肺实证,泻肾经之水穴阴谷,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5页,(二)原穴,(首见于,灵枢,),1,含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部位。,共十二原。“所过为原”,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2,分布:腕踝关节附近,3,应用:帮助诊察疾病 脏腑有病,可反应到原穴上,治疗脏腑病变。,灵枢,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6页,(三)络穴,(首见于,灵枢,),1,含义: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作用。,共十五络:,十二经络穴、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7页,2,分布:,十二经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位于腹部络

19、穴鸠尾散于腹部,督脉位于尾骨下长强穴散于头部,脾之大络大包穴分布于胸胁,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8页,3,应用:,十二经络穴治疗相表里两经病变,任督络穴、脾之大络治躯干前后病变;,脾之大络还可治全身关节痛、四肢无力,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9页,原络穴可配合应用,,“原络配穴法”、“主客配穴法”,例:先肝病(先病者为主),取肝经原穴太冲(主穴),后胆病(后病者为客),取胆经络穴光明(客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0页,(四)俞穴,(首见于,灵枢,),1,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腧穴。十二俞穴。,2,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3,应用:治脏腑病变以及与脏腑 相关五官、皮肉

20、筋脉病变,多用于脏病(从阳引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1页,(五)募穴,(首见于,素问,),1,含义: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腧穴。十二募穴。,2,分布:胸腹部,与其所属脏,腑部位基础相一致,,分布于本经,也有分布于他经。,3,应用: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从阴引阳),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2页,难经,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病治阳,俞穴分布在背部,属阳,为阴病行阳位置,脏属阴,多以背俞穴治脏病,以阳治阴、从阳引阴,难经,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阳病治阴,募穴分布在胸腹部属阴,为阳病行阴位置,腑属阳,多用募穴治腑病,以阴治阳、从阴引阳,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3页,俞、募

21、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法。,如胃痛,中脘配胃俞,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4页,(六)八会穴,首载于,难经,),1,含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会聚八个腧穴。,2,分布:躯干部和四肢部,3,应用:治疗八种精气相关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5页,(七)郄穴,(首载于,甲乙经,),1,含义:各经经气深聚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3,应用:治疗本经、本脏腑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6页,(八)下合穴,(始见于,灵枢,),1,含义: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六个穴位(六腑经

22、气在下肢足三阳经汇合部位)。,2,分布:膝关节附近,3,应用:治疗六腑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7页,(九)八脉交会穴,(始见于,针经指南,),1,含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八个腧穴。,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3,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8页,并可依据两脉相合腧穴配合应用,:,公孙通冲脉,合于心、胸、胃,内关通阴维脉,后溪通督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申脉通阳跷脉,临泣通带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外关通阳维脉,列缺通任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照海通阴跷脉,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9页,(,十)交会穴,始,见于,甲乙经,),1,含义

23、两经及两经以上经脉相交或会合腧穴。,2,分布:头面、躯干部,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病变。,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0页,、腧穴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1页,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方法。,见,“,常见骨度表,”,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2页,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3页,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4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以人体自然标志如五官、毛发、关节、肌肉等定取穴方法,固定标志法:,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标志。如五官、毛发、爪

24、甲、乳头、脐部、骨节凹凸、肌肉隆起等。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5页,背部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棘突,肩胛冈内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活动标志法:需要采取对应动作才能出现标志。如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凹陷、皱纹,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6页,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手指比量法),以患者手指某部折作一定分寸来定取穴位方法,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7页,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取穴直寸、背部横寸。,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8页,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横度作为寸。,用于四肢部取穴,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9页,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横寸,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0页,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要求基础上利用,不能用此法量取全身各部穴位,腧穴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1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