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和听课首先做到有效备文:备文本、备体系。 课程教育专家方智范教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不能放弃作为教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文本内容烂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内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读和结论性的传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参。 看到视频中徐老师谈道当年北京地区的教师走入的误区,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同学,导致了各大书店教参脱销的尴尬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同学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构建体系。 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
2、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 教学情境制定要巧妙 优良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同学的参加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坚持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同学,把温暖送给同学,形成平等、宽容、互相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同学产生最正确的学习心态,主动参加学习。 同学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楚,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cai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
3、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同学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纳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一定会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利用cai营造的情境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同学在感情上产生激烈的共鸣。 2教师怎样去听课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
4、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常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高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必须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存的资料。这样能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假设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索。既要
5、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同学的学,要看同学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加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同学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凝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依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状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同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关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会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6、 (三)听课后要思索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索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汲取他人有益经验,改善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
7、状况。这种思索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3教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1 参照教师教学用书。 为了进一步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有必要参照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在备课时候可能会对教师明白知识点和更深入理解知识点有帮助。 2 真正地将备课工作落实到纸面上。 自己如果用心地去梳理知识,将备课内容写到备课本上,自己的印象会更加深入,什么时候讲什么应该会更加清楚。 3 准备一些课上必须要用到的物品。 尤其是一些物理课、生物课和地理课等课程,可能是必须要一些辅助教学设备或材料,这个务必要准备,同学理解课程才会更加准确和深入。 4 重点备好课文中重难点内容。 课文中的重难点
8、内容,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如果不采用一些好的方法或想法将重点和难点知识简易化,同学可能在理解知识内容上会陷入恶性循环。 5 找一些经典试题穿插于备课内容中。 找经典的试题穿插于备课中,其实是将试题安排在课堂中的合适时间进行训练,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下这些题,那么你就会更加了解同学做题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通过学习和学习相结合形式,更能巩固同学学习成果,让同学摆脱容易犯些错误的困局。 6 板书要制定好。 板书,其实是引领同学学习课程的一个标杆。如果教师未能制定好一个好的板书,关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同学,他可能都不知道你这节课讲了什么。有了板书,课程的框架就会一目了然,框架性记忆就会更加好。 4如何上好一堂有
9、效的语文课 1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待效率,我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同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索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同学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同学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同学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依据课堂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有用,合作互动不能走过场而要多联系教
10、材等。 2 预习让同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同学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同学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到思索,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同学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改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3 教学时间的有效安排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特别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
11、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依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制定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 4 教学节奏的动静协调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同学宁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同学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凹凸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干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同学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同学留有互相探讨,积极参加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