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几何图形概念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幻,它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朴新我得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几何图形教学 在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精力建立模型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应在重视将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使同学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这些图形,经历现实源泉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因此,同学可以从熟悉立体
2、图形开始。在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箱子、书等等,更是给他们以长方体的形象;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从这些熟悉的物体中抽象并直观熟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后,再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搭积木、制作模型等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熟悉。然后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这种安排从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显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即使关于点线面等抽象的概念,同学的理解也必须要背景,必须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学习点线面,应使同学通过
3、丰富的实例,在具体的背景中理解这些基本元素及其关系,了解它们的广泛应用,而不是从其抽象的形式化的描述中接受它们。当你远远地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都是一个点;交通图上上点用来表示一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而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这些生活的实例,使同学体会到了点的真正含义及其广泛应用。角的概念也是如此,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角的形象,同学把这些形象印在脑子里,并从中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 经历观察、操作、思索、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探究并掌握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同学空间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提升,活动经验的积存、图形
4、性质的探究等都是在数学施行中进行的。因此。数学课程应注重制定大量观察、操作、思索、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同学在有想象性的、充满挑战的和富有思索的过程中, 图形的性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同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同学通过折叠、剪拼图形、图画以及测量建造模型、分类等活动,对图形的多方面性质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存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亲身施行远比只是看一下要获得远远多的对图形的洞察。例如,当同学用纸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就不难知道:等腰三角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中间的那条线位置很特别,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时经常会用到它。 关于图形
5、性质的探究过程,我们还必须要强调探究方式的多样性。同时激励同学独立探究尽可能多的性质,然后通过交流寻找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例如,关于矩形的性质,同学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其中心对称性,然后通过旋转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发现矩形的性质。这里是将图形的变幻特征与性质联系起来;同学也可以利用测量等方法探究矩形的性质。总之,在探究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要留给同学施行、思索与讨论的时间,这不仅能使他们对探究到的性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同学将积存丰富的直观经验和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巧用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数学 变静为动,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我们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教学确实能拉近同
6、学与知识间的距离,但还不能确保同学的注意力、兴趣一直继续下去,因为小学的孩子,注意力的坚持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除非你能一直吸引住他。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静的课堂活动起来,把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同学的精神兴奋起来,这样才干紧紧地吸住同学的目光,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课堂动态化,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为了让同学明白圆柱体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课堂内容制定成动画形式,或者把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等演示给同学,像学习圆柱侧面积的知识时,可以将一个与圆柱体底面等大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特别显
7、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这样不但直观,而且生动有趣,同学好像在观看动画一样趣味盎然,同时学会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入。 帮助突破难点,提升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老师讲授,同学被动听,填鸭式的方式不仅让同学兴趣索然,而且有些内容只是通过讲解是很难让同学理解明白,以为毕竟是小学同学,对知识的接受更多的还是依赖感性、直观,如果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就会难以理解或者无所适从,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同学接受渠道的淤堵,因为不明白,所以没兴趣,长此以往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厌学情绪。 而多媒体教学式的教学程序动态化、
8、直观化,那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图形都可以生动、直观的演示出来,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了,同学就会觉得简单多了,容易理解多了,难度系数大大降低,同学能够学会了,你说同学还能不愿意学吗 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 采纳直观操作,促进同学理解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时,几何图形概念如果只借助看、听、说等方法肯定是不够的,同学也难以理解它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并联系同学已有知识经验,然后采纳直观操作等施行活动的形式,以帮助同学理解概念。如:教材中的体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首先,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学不易理解;
9、其次,物体如何占空间,同学难以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通过直观操作,促进同学理解概念。下面是我在教学体积概念的片段:第一步,播放乌鸦喝水课件,让同学感受乌鸦的数学智慧。第二步,实验让看不见的空间看得见。 先在一个玻璃杯里装大半杯水,用红笔标上水位标记,再往杯里放一块鹅卵石,让同学观察到水位的变化,并思索:水为什么会上升?接着,引导同学交流得出:鹅卵石放到水里,要侵占水的位置,即占空间,于是把水挤上去了。第三步,比较体会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不同。在另一个同样大且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里放一块更大的鹅卵石,让同学观察水位上升的幅度,并思索:为什么杯里的水上升得更多?接着,引导同学交流得出:这个
10、鹅卵石更大,在水里占的空间也更大,水上升得就更多。第四步,联系唤起同学生活中的相关体验。引导同学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与上述实验相似的经历?(教学时,同学想到把脚放进盆里,盆里的水位会上升,夏天把西瓜放入装满水的盆里,水会溢出)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同学归纳体积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充实了同学概念建立的过程,强化了对体积与容积异同的体验,便于同学理解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 通过表象作用。为同学理解几何概念提供帮助 小同学在思维方面,多是表现为形象思维以及直观思维,因此,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期间,借助一些直观的工具,对同学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以长方体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教我对一些相
11、关的道具加以利用,首先,在教学期间为同学准备相应的几何图形直观感知材料,使同学通过材料直接取得几何图像的表象。其次,适当对形成表象采用加工处理,为同学建立起表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同学通过想象来描写直观材料所具有的特征。在建立起几何图形的表象后,将会为同学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与解题中提供很大的帮助。在施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借由长方体的模型让同学直接观察到长方体在面与面之间的特征,接着,由此引出正方体中的棱,进而通过棱将顶点引出。通过模型,同学可更快速地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同学对其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指导同学对相似物体的特征查找出,通过回想,表达出圆柱体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形成圆柱体图像的概念。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老师们都明白:平行四边形是同学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后进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上位知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知识背景,瞄准同学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让同学建立起表象,再通过一系列活动猜测、操作、验证等,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让同学通过比较、观察、动手操作等手段探究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分散的图形串联起来,动态地构建认知结构,让同学经历从部分到整体、由易入难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的本质。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