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亟待解开6个“结〞
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员工和管理者的素养是两大要因,该两大要因构成了事故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员工的观念、行为、素养,外因包涵管理的模式、力度和评价方法。减少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要从6个方面控制好内、外因。
1内因
“结〞——员工的观念
目前,电网企业安全管理,整体上尚属于“要我安全〞的态势。无论上上下下苦口婆心,作了很多努力,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仍未形成“我要安全〞的局面。员工的“我要安全〞意识淡泊,很多员工“不怕受伤害怕伤和气、不怕违章怕麻烦、不怕规章怕领导〞,该制止的不好意思制止、该拒绝的不敢拒绝,一个个小隐患、一次次轻度违章就从大家的眼皮底下溜过,久而久之酿成大隐患和严重的违章。不出事故只是侥幸,万一真的出了事故,就启用全家人的眼泪来减轻处分程度,让“恩爱有加〞的各级领导也难以下“重〞手,这个念你初犯、那个下不为例,到了生命受到伤害的时候就悔之晚矣。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思想,所以解决这个顽症的有效办法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从而使员工自发地、主动地、持久地按制度办事,让家属永久地、情愿地支持职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让我的家属安全。
“结〞——员工的行为
从大量事故统计的概率来看,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远远大于设备缺陷和环境因素所致的事故,约占90%。设备、环境当中的危险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固定的、易控的,而人员的行为是动态的、影响因素又是复杂的,因此,必必须实施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用明细的作业指导书强制规定作业程序和要求,用清楚的管理手册强行规范作业标准和行为。但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场作业人员不愿受他人所控,工作负责人不愿多管“闲事〞,班长、安全员有时拉不下面子,久而久之,有些员工对“三违〞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所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从制度执行的源头做起,在起初推行“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时,就要向军队学习,采纳强制性的手段。
当然采纳强制性手段并不排斥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主管生产的领导也必必须学会两手抓。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思想。
“结〞——员工的素养
任何一项作业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员工之间素养参差不齐,某一个人的素养也有降低之时,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滞后,这都会使作业危险大增。员工素养还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动作当中,表现形式实难掌控,常有一些非危险点的环节、隐患升级成事故。因此,低素养员工在岗是第一危险源,重视低素养员工的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迫切之举,岗位培训亟待改善。一要抓好针对性培训,如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等要烂熟于心;二要抓好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提前培训,做到心中有数;三要抓好事故多发点、危险点辨识培训,做到知己知彼;四要进行细节培训。
2外因
“结〞——管理的模式
如今的电力安全管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安委会,建立两个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级级制订落实方案,快报简报,网会例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现场的“三措一案〞、“两票三制〞件件齐全。但制度健全不等于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发挥好安全管理的职能作用,关键要打破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要在坚持常态上、细节执行上、模式转化上下功夫。
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运动式的管理要求。量化描述安全管理行为,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推断的基础、视察评估的尺度。利用各专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引导、调节、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不规范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