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堰塞湖专项工作应急预案
堰塞湖通常由地震、强降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坝通常由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堆积材料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很差,容易出现渗透变形、失稳、沉降、垮塌等工程地质问题。堰塞湖一旦形成,将会对库区及下游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及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县规划自然资源资料统计,XX县现有临江临河地质灾害隐患点143个,包括:评估类型为不稳定的6个,潜在不稳定的88个,基本稳定的49个。
根据堰塞湖成因,堰塞湖大多是地震、强降雨等原因诱发临河地质灾害隐患点而形成的,堰塞湖的形成将会对上、下游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特编制本方案。本方案包括目标和原则、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方案等方面,针对现有临江临河地质灾害隐患点,准确发布预警信息、科学精准调度、抢险救援行动、全力做好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要求。该方案为框架性指导方案,各乡镇及县级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1 目标和原则
1.1工作目标
为提高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化解堰塞湖灾害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编制此方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
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3)坚持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实行防汛抗旱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原则。
(4)坚持依法防控、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协同应对的原则。
2预防准备
2.1组织准备
县防办:对接市防办,协调跨县的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气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的发布及预测预报工作;水利部门做好水雨情信息的发布及预测预报、水工程调度工作;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协作,做好水文、气象数据共享及分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判会商、预警预报产品制作及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继续做好群测群防监测,强化智能技防,完善新型高效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宣传、网信部门做好舆情管控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地震
部门做好地震观测及预报预警工作。其他成员单位依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政府(街道办):整合各乡镇资源,针对各乡镇涉及的自然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对可能产生堰塞湖及受影响区域制定每个可能淹没地点的转移路线、逃生通道;落实转移人的收容场所和安置地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
2.2工程准备
结合县境内现有临江临河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堰塞湖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划定重点防治区域,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治理工作,建设突发事件监控、预防和预警体系。
3监测预警
3.1灾害监测
XX县规划自然资源应组织防灾责任部门利用先进技术,组织开展好地质灾害汛前排查,进一步查明“家底”;做好地质灾害汛中巡查,以及每次强降雨过程的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提前发现隐患变形启动迹象,提前预警撤离避险。一旦监测成果发现异常,防灾责任部门应立即向县防办报送有关信息,同时加密信息监测频次及报送次数。
3.2预警发布
根据《X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以及《XX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应通过X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发布,I级预警信息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II级预警信息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发布;III、IV级预警信息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特殊情况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可直接发布III、IV级预警。
灾害发生地的各乡镇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农村“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足以周知的有效传播方式。
3.3预警行动
会商研判
堰塞湖险情发生后,根据预警级别,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会商,研判堰塞体基本情况,对堰塞湖风险等级进行初步研判,做出工作安排。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根据安全性评价、溃坝洪水分析成果以及险情处置进展等信息,及时组织会商,对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根据会商研判的堰塞湖风险等级,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整合力量加强应对。基础资料获取堰塞湖险情一旦发生后,XX县规划自然资源应组织调查堰塞体区域基本地质条件,提供堰塞湖区基础地形资料,所在的大地构造部位、主要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等区域地质概况,负责遥感数据处理、堰塞湖监测信息提取和分析,并提出分析结果;负责收集前方工作组等监测研判信息。XX县水利负责搜集上下游水文资料,调查堰塞体区域水文地质特性,分析计算堰塞湖水位-库容曲线等。当地政府应组织收集调查堰塞湖所在区域社会经济、村庄、人、重要设施分布等情况。
应急监测
水文应急监测主要包括堰塞湖应急水文勘测、水文监测站网布设、
水文应急监测方案、水文信息传输、水文监测资料的快速整编等,并应统一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高程基面;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堰塞体变形和渗流监测以及库区潜在滑坡体、两岸山体滑塌后的边坡、下游受溃坝洪水影响较大的重要基础设施等。
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县水利等相关单位做好涉河段内的水文应急监测,统一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高程基面;相关乡镇负责其他河段内的水文应急监测。县水利、县规划自然资源、县地震等相关单位负责安全监测。
安全性评价
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开展堰塞湖的风险等级初步评价、危险性评价、上下游影响评估和风险性综合评价等安全性评价,提出上游淹没风险分析、溃坝洪水风险分析等有关成果,并及时将最新成果通报相关部门和县。按堰塞湖规模大小、堰塞体危险级别、堰塞体溃决损失严重性分级等综合确定的堰塞湖风险等级共分为I、II、III、IV级。县规划自然资源、县水利等部门开展堰塞湖的安全性评价;对影响范围涉及两省及以上的堰塞湖的安全性评价,需向国家防总报告。
溃坝洪水分析和预测预报
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县水利应会同长江委水文上游、XX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研究开展堰塞湖坝址溃坝洪水计算、溃坝洪水演进计算,主要计算在不同条件下堰塞湖溃决的坝址最大流量和流量过程线,以及溃坝洪水向下游演进的情况,包
括沿程相关断面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和洪峰水位、流量到达时间。组织专家联合会商,提出溃坝洪水和沿程演进分析综合成果,并及时将最新成果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相关部门,报县,为制定堰塞湖应急处置除险方案和下游人员避险转移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做好堰塞湖洪水预测预报工作。县气象应做好气象信息的发布及预测预报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对风险等级为I级,或影响范围涉及两省及以上且风险等级II级以上的堰塞湖险情,由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向国家防总汇报,可视险情启动应急响应,由市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或委托副指挥长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部署相关工作,视情况加密会商频次;当需要采取水工程调度措施应对时,可组织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水工程调度联合会商;启动应急机制,优化整合力量应对。当堰塞湖险情解除时,应急响应自动终止。
对风险等级II级(影响范围仅涉及XX市),III级或影响范围涉及两区县的IV级堰塞湖险情,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堰塞湖救援指挥部,由市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或委托副指挥长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部署相关工作,视情况加密会商频次;当需要采取水工程调度措施应对时,可组织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水工程调度联合会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国家防总,国家防总视情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指导XX市做好堰塞湖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对其他风险等级的堰塞湖险情,由涉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堰塞湖救援指挥部,由县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或委托副指挥长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部署相关工作,视情况加密会商频次;当需要采取水工程调度措施应对时,可组织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水工程调度联合会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将情况上报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XX市防汛抗旱
指挥部视情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指导县做好堰塞湖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4.2先期处置
堰塞湖形成后,事发地政府是先期处置的主要责任单位,应立即组织开展先期处置,紧急疏散周边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本行业领域的先期处置工作。
4.3响应措施
水工程调度
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根据实时水情、来水预测及溃坝洪水、沿程演进和淹没风险分析等成果,县水利组织相关单位提出堰塞湖上下游影响范围内有关水工程调度方案,协调指导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应急处置方案编制
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根据堰塞湖风险等级由相应的主导组织编制。对风险等级为I级、II级的堰塞湖,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编制,相关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对风险等级为III级、IV级的
堰塞湖,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编制,相关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应急处置方案应避免人身伤亡,减少损失,保证重要设施的安全,降低堰塞湖的风险等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应考虑实际情况,便于快速实施。
应急处置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堰塞体、淹没区滑坡与崩塌体、下游河道内建筑物和可能淹没区内设施等处理方案。县规划自然资源组织编制滑坡体处置技术方案,做好工程措施的实施安排;县水利组织编制水库排险技术方案。
应急处置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包括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通信保障系统以及必要的设备、物资供应、运输保障措施等。
县防办负责与市派出的工作组和专家组对接任务,接收其指导或指挥,必要时申请物资和资金增援,做好对接和沟通保障等。
县应急管理负责统筹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按照规定程序协调部队、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用于堰塞湖的抗洪抢险救灾,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等。
县卫生健康委负责灾区紧急医学救援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要预防因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县公安负责治安保障。事发地政府应组织社会力量成立联合巡逻组,开展群防群治,全力维护事发地的社会稳定。对重点区域实施交通管理。
县交通负责人员及物资运输保障。
县城市管理负责市直管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维护管理。
国网县电力公司负责保障抗洪抢险和救灾的电力供应、电力安全,保证应急救援现场的供电需要。
乡镇根据现有的条件建立救生通道、应急避灾场所。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就医。
4.4信息共享和发布
县委宣传部做好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重点做好应对工作部署、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与安置、水文应急监测、水工程调度、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宣传,主动与XX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联系,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组织协调开展一线报道,确保宣传报道及时、主动、准确。
4.5响应结束
当灾害已缓解或结束,视汛情、工情,由宣布启动响应的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降低响应等级或应急结束。
4.6应急处置后续评估及后续处置
堰塞湖险情解除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各有关单位按要求开展应急处置评估总结,对残留堰塞体、泄流通道及附近山体可能滑坡体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商财政部门安排经费支持,提出后续处置工作建议。县水利根据水利设施受损和应急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灾后水利设施水毁修复建议,指导乡镇开展灾后水利设施修复。
5案例:XX县大河乡滑坡体(堰塞湖)应急处置方案
5.1基本情况
XX县大河乡滑坡体地处XX县大河乡广安村1社,滑坡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上游西溪河河上游约1.0km处,滑落土石方6多万m3。上游可能受影响区域主要包括大河乡、下堡镇;下游可能受影响区域主要包括XX县大河乡、宁厂镇及县城宁河街道。大河乡滑坡现阶段处于欠稳定状态,一旦滑坡群再次发生滑移,将直接阻断西溪河河道,形成堰塞湖,直接威胁上游及下游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大河乡滑坡群危害等级为重要,致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极大。
5.2假定工况
XX县大河乡滑坡体6多万m3, —旦受外力作用发生大面积滑移,将直接阻断西溪河河道,形成堰塞湖,根据滑坡体所在河段地形资料,假定滑坡体大部分滑落全部堆积于河道,形成堰塞体顶高366m,最大坝高92.7m。根据1:1万航测图量算,形成堰塞湖库容1.15亿m3。
5.3会商研判
堰塞湖险情发生后,由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会商,研判XX县大河乡堰塞体基本情况,对堰塞湖风险等级进行初步研判,做出工作安排。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根据安全性评价、溃坝洪水分析成果以及险情处置进展等信息,及时组织会商,对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并针对堰塞湖洪水风险,视情向国家防总进行汇报,向相关部门、单位发出通知,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和下游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
5.4安全性评价
XX县大河乡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在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下,立即组织开展XX县大河乡堰塞湖的风险等级评价。
风险等级初步评价:XX县大河乡堰塞湖最大坝高92.7m,库容1.15亿m3,堰塞体物质组成以土含大块石组成,堰塞体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XX县大河乡堰塞湖下游受影响区域包括XX县大河乡、宁厂镇及XX县城宁河街道,影响人约2.77万人,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为严重;根据《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堰塞体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为严重,堰塞湖风险等级为I级。
5.5溃坝洪水分析和预测预报
堰塞湖形成后,XX市水利应会同相关科研单位研究开展坝址溃坝洪水计算、溃坝洪水演进计算,主要计算在不同条件下堰塞湖溃决的坝址最大流量和流量过程线,以及溃坝洪水向下游演进的情况,包括沿程相关断面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和洪峰水位、流量到达时间。及时将最新成果上报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并由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XX县,为制定堰塞湖应急处置除险方案和下游人员避险转移方案提供依据。
XX县大河乡堰塞湖下游受影响区基本情况
乡镇名称
危险区
人(人)
房屋(m2)
XX镇
XX
XX
XX镇
XX
XX
XX街道
XX
XX
5・6预警发布
XX县大河乡堰塞湖风险等级为I级,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灾害发生地的XX县及受影响镇街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农村“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足以周知的有效传播方式。
5.7应急响应
XX县大河乡堰塞湖风险等级为I级,由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向国家防总汇报,可视情启动应急响应,由指挥长主持会商,或委托副指挥长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部署相关工作,视情
况加密会商频次;当需要采取水工程调度措施应对时,可组织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水工程调度联合会商;启动应急机制,优化整合力量应对。当堰塞湖险情解除时,应急响应自动终止。
5.8水工程调度
在XX县大河乡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库一中梁水库,该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效益。中梁水库具年调节性能,死水位590.m,正常蓄水位625.m,相应库容93万m3,设计洪水位625.05m,校核洪水位626.86m,总库容9859万m3,电站装机容量7.2万kW,为III等中型工程。XX市水利应结合堰塞湖除险需要,充分利用上游水库库容,优化水库调度。
5.9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处置方案由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编制,XX县各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应急处置方案应避免人身伤亡,减少损失,保证重要设施的安全,降低堰塞湖的风险等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应考虑实际情况,便于快速实施。
XX市防办负责与国家派出的工作组和专家组对接任务,接收其指导或指挥;必要时申请物资和资金增援,做好对接和沟通保障等。
XX市规划自然资源组织编制滑坡体处置技术方案;XX市水利组织编制水库排险技术方案;XX市应急管理组织做好工程措施的实施安排。
XX市应急管理应统筹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按照规定程序协调部队、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用于堰塞湖的抗洪抢险救灾,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等。
XX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灾区紧急医学救援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要预防因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XX市公安负责治安保障。事发地政府应组织社会力量成立联合巡逻组,开展群防群治,全力维护事发地的社会稳定。
XX市交通做好人员及物资运输保障,XX市公安对重点区域实施交通管理,XX市城市管理做好市直管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维护管理。
国网市电力公司负责保障抗洪抢险和救灾的电力供应、电力安全,保证应急救援现场的供电需要。
XX县根据现有的条件建立救生通道、应急避灾场所。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就医。
5.10信息共享和发布
市委宣传部做好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报道。重点做好应对工作部署、上下游人员转移避险与安置、水文应急监测、水工程调度、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宣传,主动与XX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联系,及时向主流媒体提供新闻稿件,组织协调开展一线报道,确保宣传报道及时、主动、准确。
5.11应急结束
当灾害已缓解或结束,视汛情、工情,由XX市或X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降低响应等级或应急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