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93930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强化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使命依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加,领导负责,使命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状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2.2 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展开,同时,每三年展开一次风险

2、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动,全面实施、继续改善“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使命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3其他职能部门及车间负责本单位工作、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4 承包商应对承包公司项目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

3、环保部。四、 术语及管理要求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

4、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蒸馏设备、装卸车作业、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

5、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危化品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纳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合计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纳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

6、定量或定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依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必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必需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必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关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依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

7、及储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关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必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合计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善措施,必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必需要控制整改。关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必需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必需要改善的控制措施。橙色

8、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必需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关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依据使命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纳应急措施,并依据必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庞大风险,极其危险,必必需马上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关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必需禁止工作,马上采纳隐患治理措施。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必需管控措施

9、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五风险点辨识范围5.1 风险点识别范围辨识范围1规划、制定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状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10、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掉、废弃、拆掉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2 风险点识别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合计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

11、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合适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2异常状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别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

12、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修理、仪表仪器修理、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6.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制定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合适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状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照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

13、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合计地形、地貌、地质、四周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关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

14、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按照风险矩阵法作业风险分析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各部门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对本部门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安环科,安全科组织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展开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公司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激励考核办法另行公布。九危害因素、风险信息的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为三年一次,当出现以下状况时,安全环保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对危害、风险信息进行更新,并更新相应的记录。a)适用的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发生变化;b)公司产品、活动、服务发生了较大变化;c)组织机构发生了较大变化;d)发生的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熟悉;e)有新、改、扩建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