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92787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照。 一、 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保证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 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互相关系,找出能显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各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 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只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例: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似乎碰就会滴下油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 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秋天吹得更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慢慢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 概括本段的大意: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一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例: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总起句,在文中起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抒发了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入主题;照顾开头,总结全文。 例:乡下人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抒发了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 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经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春笋朝气蓬勃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强化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索。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索。 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索。 反问:强调,强化语气等。 例2: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强调了蝙蝠的特点,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也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并强化了语气。 4、对比:强调了特别了。 5、反复:强调了强化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显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二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特别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的特点(情状)(或描述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述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特别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激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特别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加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亮对比,特别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入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顾,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亮,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特别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顾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显示文章主旨 C、照顾前文 D、照顾题目 E、引人深思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三 一、引导同学"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会采纳自由朗诵、默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等阅读方法,这样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升同学阅读能力,我觉得无妨试试以下方法: 1、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2、扫描,把握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3、精读,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喜爱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点批注。 4、摘抄,把文中写得最好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如《荔枝》一文,同学通过这样学,对课文内容就悟得更深。 二、教会同学"品'。 在读的基础上,让同学学会品味课文。1、品味语言,抓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身临其境地去阅读,去想象,去心得,去欣赏。2、品味情感,让同学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邱少云被火包围着的心情时,我先让同学设身处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你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再阅读心里难过的这段话,这样读者自然和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三、训练同学"析'。 一篇文章经常在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思想内容上有独特之处,同时许多文章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必要的示范分析后,训练同学自觉地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后,同学得到"渔'了就会照猫画虎了。 四、激励同学"评'。 我们在阅读、品味、分析后,还可以激励同学大胆评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激励同学批判地继承,敢于评价敢于革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言之有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