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食材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1、配送中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配送中心定义为:从事配 送业务的五六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①主要为 特定的用户服务;②配送功能健全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小; ⑤多品种、小批量;⑥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所以,配送中心就是:“从 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 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配送活动和其他经济 活动一样,也需要有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来进行计划、安排和运作,所 以可以说,配送中心是配送业务发展的必然产物。配送活动有备货、存储、 理货、配装和送货五大环节,因此,配送中心首先要采取各 种方式去组织货源并进行合理库存,然后按照用户的多样化要求, 及时分拣、加工和配货,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到客户手中。 配送中心通过对这些功能活动的科学管理和运作,以获得满意的服务 质量、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
2、配送中心功能
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货物配送的物流设施,即它是行使集货、理 货、加工、送货等多项职能的物流基地。它与传统的仓库不同之处在 于它不仅储存保管,而且还能进行货物输送,它和一般运输的不同之 处在于运货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分拣、加工、配货。所以,配送中心它 所提供的是全方位、方便用户的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有:⑴信息交换 和处理功能;⑵存储保管功能;⑶分拣配送功能;⑷货物集散功能; ⑸配送加工功能。
3、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
整个作业过程包括:
进货:进货作业包括把货品做实体的接受,从货车上将其卸下, 并核对货物的数量及状态,然后记录必要的信息或录入计算机。
搬运:是将不同形状的散装、包装或整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 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运送,从而使货品能适时、 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
储存:储存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对商品或物料进行合理的储放和保 管,储存是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间,还要存货的管理。
盘点:货品不断的进出库,在长期的累积下库存资料容易与实际 数量产生不符。为了有效的控制货品数量,需要对各储存场所进行盘 点作业。
订单处理:由接到客户订单开始至准备着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 称为订单处理,包括有关客户、订单资料的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 理以及出货配发等。
拣货:每张客户的订单至少包含一种以上的商品,拣货作业的目 的就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顾客所订购的商品。
补货:补货作业包括保管区域将货物移到拣货区域,并作相应的 信息处理。
出货:将拣取分类的完成的货物做好出货检查,装入合适的容器,
做好标示,根据车辆趟次或厂商等指示将货物运至出货准备区,最后 装车配送。
配送作业:配送是指将被配送的物品,使用卡车等交通工具从配 送中心送至顾客手中的活动。
配送中心的性质和规模各有不同,其运行所包含的作业项目和作 业流程也不完全也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作业流程大致都相同,具体 如图1所示:
图1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
4、配送中心的作用及意义
1、设立配送中心的作用:
① 使运输成本得到控制;
② 实现库存集约化;
③ 通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
④ 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
⑤ 有利于实现商物分离,以提高效率。
2、设立配送中心的意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客户在服务处理的内容上、时间上 和服务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每个客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所以为顺利的满足客户的这些要求,就必须运用先进的分拣设备和配 送设备,设立配送中心。
设立配送中心的意义可以用下面图2形象的表示:
图5. 1设立配送中心的意义
5、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配送中心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规划、土地使 用、物流设施、交通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所以,在选址时,既要 考虑自然地理因素,又要考虑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因素。
5.1、自然因素
(1 )气象条件
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湿度、雨 季及降雨量、霜冻期、无霜期、风向等指标,如选址中要避开工矿企 业的下风向,因为工矿企业的有污染废气沿着风向可能会对配送中心 的食品类物质造成污染,也不能选在温度、湿度太高的地方,因为有 些商品在温、湿度太高的情况下会变质。
(2 )地质条件
配送中心的选址要求土地的承载能力要高,选址要避开断层地貌, 以及避开地面下存在着淤泥层、流沙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地 方。因为配送中心必然会有大量货物堆积存放,如果土地地质条件不 好,可能会在受压地段造成塌陷、沉陷等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重大 损失。
(3)水文条件
配送中心的选址要远离容易泛滥的河流、湖泊,以及有上溢地下 水的区域。此外,选址区域地下水位不能过高,洪泛区、内涝区、干 河道也不能使用。
(4)地形条件
配送中心选址应地势高亢、地形平坦,且具有适当的外形与面积, 完全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形最佳。要避开“V”、“U”形地貌和山区 陡坡地区,且不易选择狭长和不规则地形。
5.2、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
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配送中心选 址考虑的因素之一。
(2)商品特性
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如生 产型配送中心的选址应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 行考虑。
(3)物流费用
物流费用是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大多数配送中心 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例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以便缩短运 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4)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配送中心选址的考虑因素。由于现代物流过程中能否 实现准时运送是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配送中心选址时, 应保证客户可在任何时候向物流中心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 意的服务。
5.3、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条件
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好靠近交通枢纽进行 布局,如紧临港、交通主干道枢纽、铁路编组站或机场,有两种以 上运输方式相连接。
(2)公共设施状况
配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备,有 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场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物 处理能力。
5.4、其他因素
(1)国土资源利用
配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配 送中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周围还需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地价 的高低对布局规划有重要影响。此外,配送中心的布局还要兼顾区域 与城市规划用地的其它要素。
(2)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因素,尽可 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对于大型转运枢纽,应适当设置在远离市 中心区的地方,使得大城市交通环境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 建设得以维持和增进。
(3)周边状况
由于配送中心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 设施(如木材加工、冶金企业)附近,也不宜选择居民住宅区附近。
6、配送中心选址
综合上述论述,配送中心、选址如下图所示:
7、仓库
7.1仓库布置图
仓库总面积3平方米,长20米,宽15米;仓库是用木板做垫 底,用就地排放的方式进行仓储管理。一区长15米,宽5米;面积 是75平方米;二区长15米,宽3米;面积是45平方米;三区长10米,宽3米;面积是3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为长3.8米,宽2米, 面积7.6平方米;工具区长3米,宽2米,面积6平方米;待发货区 长4米,宽2.5米,面积10平方米;加工包装区长3米,宽2.8米, 面积8.4平方米。
仓库总平面布置图
待发货区
V A
二区 特粳米
通道 ►
三区 食用油
4米
一区
特一粉面
工具区
7.2、仓库内部设计原则
(1)仓库内部布局设计能够更合理地使用仓库的可用空间。对货物进行合理的存放,减少通道的面积,从而增加仓库的可用空间。
(2) 仓库内部布局设计可以避免重复流程,减少工作量。
(3) 仓库内部布局设计可以选择最有效的搬运和操作程序,提高 仓库作业的效率。
(4) 仓库内部布局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达到最合理的 摆放货物产品,同时也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存货和取货等作业。
7.3、确定仓库作业流程图
入库作业流程:
在库作业流程:
出库作业流程: 准备 -f 接运 f 验收 f 入库
理货 I I编码II盘点
—►—►堆码 — 养护 一
核单
备货
交付
销账
7.4、粮油库存管理:
① 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
② 存放时离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避免受潮,控制仓库内的温 度、湿度,防止光照;
③ 堆放时不宜过高,过重;为了便于管理,存放要分品种、有 次序的堆放。
④ 发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发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