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84237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加规范mNGS技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组织专家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进展为基础,从mNGS 技术的临床适应证、标本采集与转运、报告解读等方面给出建议。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平台是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种临床样本中的全部生物基因组 进行测序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近年来

2、已逐渐被认识并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mNGS可以同时测定某一临床样本中数千万条核酸序列,然后通过强大的生物信息学平台将测序数据与病原体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病 原体的分类信息,以鉴定可能的致病病原体。此外,mNGS 还可以直接从 临床样本分析耐药基因,辅助临床诊断以及分析人类宿主反应(转录组) 数据以预测感染原因和评估疾病风险mNGS 技术的成功开展对部分感染 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免疫抑制人群及重症感染人群的病原学诊断起到了突 破性作用。长期以来新生儿感染一直是儿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新生儿 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易感因素多,在接触病原体时防御功能较为脆弱,导致相对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由于新生儿

3、感染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病 情较为隐匿、进展迅速,快速明确病原体对疾病的诊治及转归十分重要。 基于mNGS 具有无偏倚性、覆盖广、敏感性高,用时相对较短等优点, 尤其可在混合感染或病毒感染方面展现其优势,因此mNGS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 问题:成本相对昂贵;对新生儿的临床适应证认识不足,送检存在较大的 盲目性和随意性;样本类型的选择以及对样本送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不清 楚;实验检测流程操作复杂,缺乏统一标准;测序结果复杂,可能出现假 阳性结果误导临

4、床等。以上问题均限制了 mNGS 在NICU中的临床应用 和推广。为了提高mNGS的诊断质量,规范其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 会成立专家组,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 践经验,于2021年7 12月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制定了 “宏基因组二代 测序技术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简称本共识。)本 共识主要目标读者为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专业医生。一、mNGS 在NICU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共识1:患儿具有急危重症表现,不除外感染,或有继发或并发危及生命 的严重感染,需要尽快明确病原体,建议常规检测的同时送

5、检mNGS 。急危重症指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重症肺炎、腹腔 感染等引起者应及时明确致病微生物,这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 要作用。但由于其致病微生物复杂,常规方法易遗漏部分病原微生物,因 此建议常规检测的同时送检mNGS 。多项研究表明mNGS 对败血症的检 测灵敏度远远高于传统培养。亦有研究通过检测败血症患者血浆样本的细 胞游离DNA,表明基于mNGS 的检测结果有53%的患者治疗方案进行了 调整。共识2:高度怀疑患儿存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甚至败血症时,若经验治疗3 d 效果不佳且常规微生物学检查送检阴性,建议调整经验抗微生物治疗方案 的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送检mNGS 。推

6、荐DNA测序作为血流感染的首选检 测方法,在高度怀疑RNA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可同时进行RNA测序。Yan等的回顾性研究是应用mNGS 检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疑似败血症 患儿的血液微生物组,在血液样本中的游离循环DNA检测出了潜在的致 病微生物。由于大部分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DNA 病毒)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如果根据适应证送检mNGS ,推荐DNA 测序作为血流感染的首选检测方法。但也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如发病季 节、母亲疾病史、生后时间及临床表现共同判断,选择进行DNA或RNA 测序。共识3: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

7、感染 的患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留取常规、生化及微生物检查所需脑脊液 的同时留取mNGS 所需脑脊液,若脑脊液检查结果提示常规和(或)生 化指标异常且常规微生物检测阴性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3 d无效,建议立 即送检mNGS 。mNGS 应用于新生儿CNS感染方面的研究较少,多为病例报告,揭示了 mNGS在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以mNGS为基础检测CNS感染病原以病毒感染多见,细菌检测的研究较少,同时经验性抗菌药物在NICU中 应用较为广泛,因此mNGS 在CNS感染中的应用更倾向于病毒、非典型 病原体或已应用抗菌药物的细菌感染病例。Guo等应用mNGS技术对北京儿童医院9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

8、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发现mNGS 将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提高了 13.1% ; Li等在22.1%的疑似CNS感染病例 中发现了潜在的致病病原体,而这些病例多是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阴性情 况下才送检mNGS 的。此外,有报道称通过mNGS 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患 儿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分析其不同的微生物组特征有助于临床分析及诊 疗过程Ge等提出对于疑似CNS感染的患儿,mNGS联合全外显子测序可显著提高病因诊断率。考虑到脑脊液常规微生物检查的阳性率较其他类 型样本低且脑脊液样本所含人核酸含量较低,因此脑脊液较适合开展 mNGS 检测。在测序方法的选择上,若临床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优先进 行DNA测序。当

9、脑脊液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且脑脊液微生物学检查阴 性,临床上仍高度怀疑CNS感染,或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定怀疑方向送 检mNGS 时,推荐对脑脊液样本中的DNA和RNA同时进行测序。共识4 :对于疑似呼吸道感染的重症患儿,常规微生物检查(培养或核酸检测)阴性且治疗3 d无效,可送检mNGS ,应同时进行DNA 及RNA测序。样本类型优先选择肺泡灌洗液,其次考虑气管插管下获得痰液及鼻 咽拭子样本。mNGS 可对包括呼吸道定植菌群和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同时进行检测,同时 对于多重感染的鉴定具有极大优势。已有多篇报道应用mNGS 技术诊断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mNGS 技术在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

10、包 括培养、PCR等)阴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患儿中应用价值更高。新生儿肺 部存在的定植微生物参与其出生后的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因此关注呼吸 道微生物的构成对于评估患儿病情也很重要。共识5 :疑似新发病原体、临床上提示可能有一定的传染性,或者疑似特 殊病原体或罕见病原感染,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阴性,建议尽快完善 mNGS 。mNGS 检测无需提前设定目标病原体,其直接对样本中所有核酸进行测序, 具有检测新发病原和罕见病原的能力。新发病原体指引起人群中出现某种 新的临床表型的病原,或过去存在但其引起的发病率或地理分布明显增加 的病原。但对于新发病原,由于缺乏参考基因组,完整的鉴定种属以及和 已知种属的

11、进化关系,需要较高的测序序列数,建议优先采集病灶标本或 进行富集。共识6:疑似存在混合感染,常规微生物检查结果不能解释临床表现的全貌或抗感染治疗的反应,经验性治疗3d无效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常规检 测的基础上,开展mNGS 。相比于常规方法有限的检测范围,mNGS 的原理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检测 范围,理论上可以检测任意病原微生物。这一特点使得其更易检出混合感 染。Wang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肺部混合感染的检测,mNGS 的灵敏度达到 97.2%,而常规方法仅为13.9%。共识7:出现某种感染性疾病的聚集性发病或者疑似院内感染暴发,在常 规快速检测不能明确病原时,建议开展mNGS 。mNGS能够通过重

12、构病原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鉴 定传播簇以及传播链,具有鉴定、监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院内感染的能 力。Casto等通过mNGS 实现了对儿童诺如病毒院内感染暴发的实时监 控,在13例患儿中鉴定到3个不同的传播簇,并发现4例社区传播的病 毒毒株和院内感染病毒毒株成簇,提示两者之间具有潜在的传播关系。Xu 等利用mNGS 对25例呼吸道样本的测序,发现8例偏肺病毒毒株均来源 于血液科病房,提示存在院内传播。由于病毒的基因组较小,对全基因组 范围遗传多样性的刻画所需的测序数据量较小,因此利用mNGS 对传染 性疾病传播的推断主要集中于病毒。亦有研究利用mNGS 对粪便样本进 行测序

13、通过将测序序列和地区流行的肺炎克雷伯成簇代表性菌株进行比 对的方式,鉴定可能的传播来源。共识8:疑似局部感染,如眼部(角膜炎或溃疡、眼内炎、急性视网膜坏 死等)、鼻部、耳部或局部蜂窝织炎等,在常规微生物检测未能明确病原 情况下,可开展mNGS 。共识9: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在送检常规生化及培 养的同时留取胸、腹腔积液样本,若常规、培养阴性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3 d无效,仍怀疑感染所致者,建议立即送检mNGS 。共识10:对于mNGS 检测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感染的患儿,必要时再次 取样复查mNGS 。共识11:对常规微生物学检查容易明确病原体且经验治疗通常有效的感染, 不建议

14、常规进行mNGS 检测。不建议应用mNGS 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二、标本采集和转运临床上采集的样本类型主要包括静脉血、脑脊液、痰液、肺泡灌洗液、胸 腔积液、腹腔积液、组织、咽拭子、局灶穿刺物等。不同类型的样本采集 需遵循以下原则。1.从无菌部位(如静脉血、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采集前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消毒液与皮肤需要作 用一定时间,待其干燥后采样。采集后的标本须用无菌容器盛装。血液标 本建议取13 ml (不同实验室要求不同,最低限为0.5 ml),采用专用采 血管,即游离DNA 样本保存管,其内由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

15、raacetic acid,EDTA)和保护剂组成,可抑制血浆中核酸酶及有核细 胞中DNA的释放,采血后上下颠倒混匀510次;脑脊液样本常规建议 应为1 ml以上(新生儿因脑脊液样本较难获得,最低样本量为6但), 采用专用采血管或无菌冻存管;胸、腹腔积液需富集后提取核酸,至少采 集5 ml,避免经引流管采集。若增加RNA测序时,需提前联系实验室提 供添加RNA稳定剂的采血管或无菌冻存管,在采集样本时须同时采2管; 若样本同时进行DNA及RNA测序,1管样本量为单独DNA测序的2倍, 同时向检测实验室特殊说明需立即进行核酸提取。2.从有菌部位(如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等)采集标本时,应采取必

16、要措施,严格无菌操作等,尽量减少污染,以免干扰后续检测结果;同时 标明样本的采集部位。肺泡灌洗液样本应为3 ml以上,采用无菌冻存管; 痰液样本应为3 ml以上,采用无菌冻存管;咽拭子只适用于呼吸道病毒 检测。共识12 :各类型样本采集需要无菌操作,血液、高凝状态的胸腔积液、腹 腔积液、脑脊液样本,采集后需上下颠倒混匀510次。非血液标本采集 通常采用带螺旋盖的无菌冻存管,但预期可能凝集的标本及血液样本需采 用专用采血管。所有样本采集完成后,均需要封膜密封,条码标记。共识13:推荐直接从患儿感染部位的体液或组织中采集样本。共识14 :患儿存在感染表现但病情危重或不能耐受有创操作时,可考虑采 集

17、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方法检测的同时送检mNGS 。原则上,送检感染部位的体液或者组织标本灵敏度、特异度和可信度更高。 有创操作不耐受时,可送检血液标本,但可能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有研究发现,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或肺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检测 病原体的一致性为40%50%。标本转运:所有样本均应及时送检。若样本在24 h内到达实验室并开始 检测,可考虑冰袋低温运输;若运输时间2472 h,应干冰运输(血液样 本应先分离血浆后保存运输)。不能及时送检样本长期保存原则:(1 )DNA 测序为-20 C保存不超过7 d;(2 ) RNA测序应置-80 C理论上可长期 保存;(3 )避免

18、样本反复冻融,一般不得超过3次;(4 )若怀疑高致病性 或突发传染病,严格按照国内传染病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包装及转运。尽可 能在医院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抽提核酸后再送测序。三、报告解读共识15 :解读mNGS 检测报告应参考检测方法的数据和检出病原序列数 量、基因组覆盖度、微生物丰度等指标,结合标本采集部位、检出病原的致病特性以及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解读。mNGS由于检出结果丰富,虽然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敏感性,也对正确 判读致病微生物造成了困难。尤其是有菌区的样本,由于定植微生物和致 病微生物的混杂以及不同微生物基因组大小和核酸提取效率的差异,单纯 依靠检出序列数判读并不准确。建议由临床感染或

19、临床微生物学从业人员 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培训后进行解读。通常,mNGS 报告通过测序短序列 的数量、基因组覆盖度及微生物丰度进行病原体鉴定,即指示某个潜在病 原体的碱基序列片段数量越多,基因组覆盖率及微生物丰度越高,表明该 物种在样本中存在的可能性越高,可信度越大。阳性的判读通过建立阈值 实现,阈值往往包含以上3个指标及内参对照的检出等情况,不同实验室 采取的阈值标准往往不同。在阳性报告中,达到阳性阈值的微生物检测结 果即可信,但如果有多种微生物存在,则应结合样本类型考虑定植微生物 相关假阳性结果;在阴性报告中,需判断阴性结果原因,是因为病原体载 量未达到阳性阈值标准还是因为确实不存在病原体,

20、需结合患儿具体临床 信息。此外,阴性结果标本如仅进行DNA 测序,建议进一步进行RNA 测序以防RNA病毒作为病原体引起假阴性结果。结果报告信息:(1)患儿姓名、出生日期和性别;(2)送检单位名称及实 验室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3)样本采集日期和时间、验收日期和测 试日期;(4)报告发布日期;(5)实验操作分析人员及审核人员;(6)检 测方法相关指标包括测序质量、读长(测序仪单个测序反应所得到的碱基 序列)等,同时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并注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等;(7)检测病原微生物列表、检出病原序列数量、 深度、离散度、基因组覆盖度或综合以上多个指标计算而得的鉴

21、定置信度 和相对丰度等;(8)结论及建议。结果报告常用术语解释:(1)深度为该微生物基因组上某段序列被检测到 的次数;(2)离散度指检测到某病原微生物的序列在该病原微生物基因组 上分布的随机性;(3)基因组覆盖度指达到给定深度的测序碱基占整个基 因组或目标区域的百分比;(4)微生物丰度指除去宿主序列之后,某微生 物物种序列在相应大类物种中的分布比例;(5)鉴定置信度指综合离散度、 基因组覆盖度、深度等多个参数计算所得的简化参数,用于判断样本是否 存在疑似致病微生物核酸序列。共识16:源于微生物正常定植部位的标本(例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鉴 别检出序列是属于致病微生物、污染物,还是定植菌群较为困

22、难,应综合 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微生物和宿主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患儿健康,例如微生物组在调节宿 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或者难以区分检测到的微生物是污染物、定植者还 是真正的病原体。因此建议在出具检测报告时,结合不同标本类型与检出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解读,关注疑似病原体,区分呈现无菌部位与正常 有菌部位的微生态菌群以及排除因提取、建库等试剂耗材映入的试剂工程 菌;确认致病微生物时,应考虑检出微生物是否为感染部位的潜在病原或 经过充分验证判断致病可能性。对于在核酸提取过程中破壁困难的微生物,如分枝杆菌属、诺卡菌属、真 菌等,即使在检测报告中读长数较低,建议也要考虑其为致病微生物的可

23、能,并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如特异引物的PCR或一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检测, G试验、GM试验、曲霉菌IgG抗体或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等血清学方法 检测。共识17:在新生儿群体中谨慎应用mNGS 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只有标本 来源于无菌区(如血液、脑脊液)且标本采集过程污染概率极低时,可考 虑检测耐药基因。建议检测单位选择筛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耐药基因进 行报告,意义不明确、干扰临床解读的耐药基因应慎重报告;建议临床对 报告的耐药基因慎重解读,综合报告病原菌、患儿基本情况、临床药敏结 果等多个因素进行判断。mNGS 在NICU的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医院多重耐药病 原体感染暴发的监测和预防中,利用mNGS 平台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分 型以及潜在的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对控制感染扩散大有裨益30 。但 目前,由于mNGS 无法确定耐药基因的来源物种且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 假阳性和假阴性,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使用。通过mNGS 检测病原体核 酸也并不能证明已鉴定的微生物是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必须在临床背 景下解释这些结果,特别是在临床样本中发现非典型或不常见的微生物时, 应予以特殊关注,建议随后进行验证性调查,如组织活检样本的正交试验 和血清转化证明,或通过使用细胞培养等方法(视情况而定),以确定其 真正的致病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