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要点.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82180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一、人力资源规划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 内涵:广义,狭义。规划期限。 (二)人力资源规划 内容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费用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 关系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 关系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工作岗位分析概念 (二)工作岗位分析 内容1.对岗位界定分析,2.明确岗位对员工 素质规定,3.制定出工作阐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献。 (三)工作岗位分析作用 1. 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 员工奠定了基础。2.为员工 考核、晋升提供了根据。3.是企业单位改善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应和需求预测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重要环节。此外,有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 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快乐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 重要来源 (―)书面资料(二)任职者 汇报(三)同事 汇报(四)直接 观测。还可以来自于下属、顾客和顾 客等处 四、岗位规范和工作阐明书 (一)岗位规范1.岗位规范 概念。2.岗位规范 重要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包括: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2)定员定额原则。(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3. 岗位规范 构造模式(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5)其他种类 岗位规范。 (二)工作阐明书 1.工作阐明书 概念2.工作阐明书 分类(1)岗位工作阐明书,(2)部门工作阐明书,(3)企业工作阐明书,即以企业为对象编写 工作阐明书。3.工作阐明书 内容(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规定。(5)工作权限。(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 )心理品质规定。(11 )专业知识和技能规定。(12 )绩效考核。 (二)岗位规范与工作阐明书 区别1.波及内容。2.突出主题。3.构造形式 一、工作岗位分析程序 (一)准备阶段 1. 初步理解各类岗位现实状况。 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 目。(2 )确定调查 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阐明。(5)确定调查 时间、地点和措施。 3. 做好员工 思想工作。4.分解工作单元和环节。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调查 内容、环节和措施。 (二)调查阶段。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调查研究。运用访谈、问卷观测、小组集体讨论等措施,搜集有 关岗位多种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对岗位调查 成果进行分析,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归纳和总结。二、起草和修改工作阐明书详细环节 1.岗位调查,起草草稿。2.组织专家,专题研讨,审查同意,颁布执行。 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设计 一、决定工作岗位存在前提。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基本单元,内涵都是由它所属单位功能,以及体现这些功能工作任务和目来决定。图1-1组织系统构造。它还受到如下诸多原因制约和影响:1.有关技术状态,2.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状况,3.服务、加工劳动对象复杂性、多样性。 4. 主管对本岗位工作 分派指派及领导行为。5.本岗位不一样步段、不一样经历任职者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 所产生 反作用。6.企业生产业务系统 决策,对岗位工作目 和活动定位与调整影响。7.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师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影响,8.软环境条件影响, 二、工作岗位设计基本原则 (一)明确任务目原则(二)合理分工协作 原则(三)责权利相对应 原则 详细设置岗位时,还应充足考虑并处理好如下几种方面 关系:1.对现存 组织构造模式以及组织机构 设置进行评价,2.所有岗位工作责任和目与否详细、明确?与否足以保证组织总任务和总目 实现? 3.岗位设置 总数目与否符合最低数量 规定? 4.各个岗位之间上下左右 关系与否协调? 5.岗位 工作内容与否充实、丰富和饱满?责任权限与否明确、详细和清晰? 三、改善岗位设计基本内容 (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1)横向扩大工作。(2)纵向扩大工作。2.工作丰富化:(1)任务 多样化,(2)明确任务 意义,(3)任务 整体性,(4)赋予必要 自主权,(5)重视信息 沟通与反馈。工作扩大化通过增长任务、扩大岗位任务构造,使员工完毕任务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 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 充实,使岗位 工作变得丰富多彩,利于员工 身心健康,增进员工综合素质逐渐提高,全面地发展。 (二)岗位工作 满负荷。低负荷,超负荷,满负荷。(三)岗位 工时制度 (四)劳动环境 优化1.影响劳动环境 物质原因。(1)工作地 组织。(2)照明与色彩。(3)设备、仪表和操纵器 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 自然原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原因。 四、改善工作岗位设计 意义 工作岗位 设计应当满足:(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 需要;(2)企业不停提高生产效率,增长产出 需要;(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需要。在岗位调查和岗位分析完毕后来,假如发现工作岗位设置存在着严重缺陷或明显不合理问题时,一定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构成专题性课题组,进行岗位再分析和再设计,全面改善原有岗位设计,真正地使工作阐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献,建立在科学合理工作岗位设计基础之上。 能力规定 工作岗位设计基本措施 (一)老式措施研究技术。措施研究。措施研究环节,一般包括选择、记录、分析、改善和实行等五个阶段:(1 )选择研究对象。(2)用直接观测措施记录所有事实。(3)分析观测记录 事实,(4)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 新措施。(5)贯彻执行新措施。 措施研究详细应用 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详细采用了如下分析工具:(1)作业程序图(2)流程图(3)线图(4)人一机程序图(5)多作业程序图(6)操作人程序图。2.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理是指实现动作经济原则,用以改善工作措施。动作经济原理可以分为:(1)人体 运用。(2)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改善。(3)有关工具和设备 设计。 然后,运 在应用上述 程序分析或动作研究等措施时,首先,要考察现行 程序,对它提出多种问题,用动作经济原理,做好如下四方面 工作:①取消所有不必要 工作;②合并反复 工作;③重新调整所有 工作,使作业更有条理、更有效率;④检查各项详细操作能否简化。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新措施。最终,要对新措施作出评价。 (二)现代工效学 措施。工效学。现代工效学所研究 对象和内容:人体测量 措施和原则;劳动者作业区域、场所与作业没备、仪器、用品设计原理、原则和原则研究;劳动者劳动强度与能量代谢问题;劳动者 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问题研究;人 感知特性和反应特性研究;显示装置与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及原则研究;作业环境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研究;劳动安全与心理卫生问题研究,等等。 (三)其他可以借鉴 措施。最具现实意义 是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简称IE)所阐明 基本理论和基本措施。IE基本功能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构成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详细体现为1.规划。2.设计。3.评价。4.创新。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企业定员人数核算措施 知识规定 -、企业定员基本概念 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规定,对企业配置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 限额。制定企业 用人原则,加强企业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增进企业劳动组织科学化。 制定企业定员措施重要有:(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生产总量、工人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守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3)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多少、岗位工作量大小,以及劳动者工作效率来计算定员人数。(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服务对象总人数比例,确定某种人员 定员人数。(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在上述五种措施中,前三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着直接联络,而后两种措施是制定劳动定额基本措施,如经验估工、记录分析、技术测定等措施延伸。 二、企业定员管理作用 1. 合理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科学原则。2.合理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基础。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重要根据。4.先进合理劳动定员有助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三、 企业定员原则搞好劳动定员工作,关键是保持先进合理定员水平。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 为根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省为目。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倡导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 比例关系要协调(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发明一种贯彻执行定员原则 良好环境(六)定员原则应适时修订。 能力规定 一、核定用人数量基本措施 (—)按劳动效率定员。 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有劳动定额人员,适合用这种措施来计算定员。劳动效率可以用劳动定额乘以定额完毕率来计算。劳动定额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劳动效率可对应按工时或产量来表达。 * 计划期牛产任苏总是 g人威-膏动效率乂出勤军 (1-1) 必顷一 _生产任卷吊H件)XTdJ定额— a 八取一亍作我时词春-额完成潭/5TS 新 班产裕定额-(1—2)「一时定额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时,生产任务和工人劳动效率 时间单位要保持一致。如计划期任务是按年规定,而产量定额是按班规定,可采用下面公式: £饷种产品年息胡x单位产品工时定额i, 足* "崖= 年制度工日x &X定遭完成奉X卅遂率… ' 顶 在生产实际中,有些工种(或工序)不可防止会有一定数量废品产生,计算定员时,为了把废品原因考虑进去,式(1-3)可改为: 您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一时定辙}. 足贝人数=—年制度工日X8示完解 X出勤宰 丁"—计划期麽品率)(1-4> 有时企业生产任务不固定,偶尔性原因 干扰很大,时常出现生产中断,计算定员人数时,根据实际状况,可以在式(1 -4) 分母中再乘以作业率,或者用制度工时运用率替代上述公式中 出勤率(制度工时运用率=出勤率X作业率)。 (二)按设备定员 这种措施根据设备需要开动 台数和开动 班次、工人看守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重要合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守 工种。计算公式如下:中帛A断_需要开•劫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H动班次 门 r定员人数-.T.人看管定-X出她率<1-5) (三)按岗位定员 根据岗位 多少,以及岗位 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措施是按岗位定员。这种措施合用于持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组织生产 企业中使用大中型连动设备 人员。除此之外,还合用于某些既不操纵设备又不实行劳动定额 人员。按岗位定员详细又体现为如下两种措施: 1. 设备岗位定员。 对于采用轮班持续生产单位,还要根据轮班形式,计算倒休人员,如实行三班倒班组,每5名员工,需要多配置1名员工。对于生产流水线每班内需要安排替补 岗位,应考虑替补次数和间隙休息时间,每1小时轮替一次,每岗就定2人,采用2人轮换。 桥宇异J防-共同喋作的各尚位牛.产工作时间的总和fl_ z 3八入瓠_工作球时间-二个人需要与休息宽迪嗣 2. 工作岗位定员。 (四)按比例定员。 这种措施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定员人数。 某类人员 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原则(比例) (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这种措施重要合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定员。一般是先定组织机构,定各职能科室,明确了各项业务及职责范围后来,根据各项业务工作量 大小、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确定定员。 二、企业定员新措施 (一)运用数理记录措施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1.将管理人员按职能分类,2.用回归分析措施求出管理人员与其工作量各影响原因 关系。 在一般状况下与慕函数有关: F — & • ♦工护.感e…驾*〔1—7) 如某企业根据2023年年终记录资料,采用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求出了财会人员定员基本计算公式: (1—8) P= 0, 9 5 •工十岫•工舛折.玻呻.工*畋 再根据既有已知数据计算定员。 (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 医务人员人数 1.根据记录调查掌握企业医务所(院)整年员工诊病 人数资料。选择诊病人次数最多 月份,求出平均每天诊病人次数和原则差。 2. 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息者,以及必要休息时间。3.测定必要医务人员数。 例如,某医务所诊治病人次数最高月份,平均每天就诊人数为120人次,其原则差为10人次,在保证 95%可靠性 前提下,该企业医务所每天就诊人次数为:120 + 1.6x 10 = 136人次;同步,又已知医务人员 接待每一位病人平均时间为15分钟,医务人员除正常休息,上下班准备、收尾时间,病事假、缺勤等原因外,其平均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运用率为85%。根据上述材料,可推算出必要 医务人员数: 味医耗所必要曲展爵/品数一该医务所每人途扃晶工作时I11既医务所乂妥"医务人员虢一-每一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136X15=5(人〉 在核算出必要 医务人员人数后,还应按一定比例配置辅助人员和勤杂工(如按上例,各配置1人)。考虑夜班工人 医疗保健需要,应再增1名医务人员。最终初步核算出该医务所定员人数为:5 + 2 + 1 = 8(人)4.经济评价。 (三)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 工具保管员人数根据实地观测,该工具车间平均每35秒钟就有一种机工或模具夹具钳工去工具室借还工具,而每次借还时间平均需要50秒,若规定50秒钟为一种时间单位,则: ^ = 50/35 = 1.43 (单位时间内的到诂人次数) "=5。/50=1〔单位时间内借还完华的次敷) P=—(1—10)TI * [I 式(1-10)中,P为在H状态下平均借还时间内的到达次数,吁为面数或工具保管员人数. 根据排队论中的等待公式,必期使3<1,才能保证统计平衡F n *(1 完成借还工作,这时,不用等待的概率为= 氏=和-―5— <1-11? 寸 5 Qi * JJ)"1 念:\~^r~ 1 —予 平均等待肘网为I T =.?• p(1一12) 当"=1肘’P」l. 43,这时一个保管员忙不过来] 当# = 2时,P%=0. 1馆.T* = L 5个单位时间「 当尊=3时,P,=O. 288, 7\=0.2个单位时间】 A=50/35—L <3 (单位时间内的到诂人次数) 尸=5。/50=1〔单位时间内借还完华的次数) P-(1—10) TI * [I 式(1-10)中,P为在X状态下平均借还时间内的到达次数,吁为窗数或工具保管员人数. 根据排队论中的等待公式,必殖使3 P=—<K才能保证统计平衡Fn * ;1 完成借还工作,这时,不用等待的概率为= 已=布-——5— <1-10 寸 5 ・Qi * JJ)fl1 念十一^,i—* 平均等痔时叫为I T =.?• pa(i一12) wn\(1 -P)3 b'© 当*=1 寸,P-1.43,这时一个保管员忙不过来才 rt = 2 时,Pc=0, 166» R = l. 5 个单位时间「 当冗=3时,Po=O- 288srw=0. 2个单位时间| 当n=4时,F"=0.237,兀=0 035个单位时间 如果工具室每天正式工一作时间为7M个小时,则平均每天有: 7.5X60X50(人次)到工具室窗借迷工具d>K) X } 若•个工人因等待借坯二具每损失J小时尺价值为眈元,而车间多配备-名工具保管员,,天应多支付工资S元,那么该车间应配备几名J1.具保管员,才能使工人因借述工JI造成的经挤瑚失,以及多支村的T策为最小值呢?见表I一、 IK 保世 叫(fl) 不用等待的1H率 平均等 特的间 [社) 771人次因弟待造膜的矗济损哭3〉 支付工具隔管员工资和等苻损共(而 1 2 0. 1$6 SO X ]. 5 竺*S 40X2+331.3=4OL 3 — 3 0.祝 50XQ. E 40X 3 4-1^ &= 1泣 8 * 4 0. 237 50KQh Q36 771K5QKQ.Q3S^^ M如K踽717 40X4+7.7-157, 7 定员妊济分析比胶表 表1—I 在表1—1中,771 A次因等待借还工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按下式计算的; 771人次经济损失总数=m '人次\流^牛间'秒J 每—-匚时损失的价值(元)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说,该车间配备3名工具保管员最为经济合理. (四)零基定员法零基定员法详细环节是: L按月核定各肉位工作其计算公式是* Qk— -^―™y* (1 -, K)(J 13) 式中•岗位人月工作量以WU人•月八’ … Q,-计划期内本岗位单顼任务工作量(小时); M—计划期内出现同类单项任.务频数, Y--计划期内月份数(如年计划月数为⑵] K——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百分比。一 2.核定各岗位工作址负荷系数,其计算公式是: Fg n 号^(. 1—14 J 式中已——岗位T作最负荷系数: Q ——岗位人月「一作量(小时/人月:h,.' T——H制度工作酎间〈小时)_ 土通过岗位分析和岗位评定建立答类岗位「一作萤负荷系数标准(FQ。岗位「•作眩负荷系数标准应综合反映各尚伯.的「作环境、劳动条件和特点,-般控制在0是以下“ . 4.初步核定定员人数,其计算公式是e j——..一一… F 谁'八 .-(1—15) 式中M——岗位定员人数(.人);、 玲岗位工作宜负荷系数: f•——岗位丁.作量负荷系数标准匚 第二单元定员原则编写格式和规定 知识规定 -、定员原则概念 定员原则是由劳动定额定员原则化主管机构同意、公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统一规定。 二、企业定员原则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原则 分级。按照管理体制可分为:1.国家劳动定员原则。2.行业劳动定员原则。3.地方劳动定员原则。4.企业劳动定员原则。 (二)劳动定员原则 分类。1.按定员原则 综合程度可分为:(1 )单项定员原则,亦称详细定员原则。(20综合定员原则,亦称概略定员原则。2.按定员原则 详细形式可分为:(1)效率定员原则。(2)设备定员原则。(3)岗位定员原则。(4)比例定员原则。(5)职责分工定员原则。五种定员原则,一般以“单位用工数量”(人•年、人•月)或“个人综合工作效率”来表达。 三、企业定员原则内容 四、编制定员原则 原则 (―)定员原则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二)根据要科学(三)措施要先进(四)计算要统一 (五)形式要简化(六)内容要协调 能力规定 一、定员原则编写根据 按照国家以及各级原则化行政主管和归部门公布多种法规、条例、规定、实行细则规定,认真组织制定、审批、公布和实行。技术内容(如定额、定员水平)到达先进合理规定,编写格式符合《原则化工作细则》规定。 二、定员原则总体编排 1. 概述。2.原则正文。包括(1 )原则名称。(2)范围。(3)引用原则。3.补充。 三、定员原则层次划分 劳动定员原则 层次划分可按篇、章、条段排列条文,条文最终排列目录。其层次编号按国标GB /T1.1附录E (提醒附录)示例规定撰写。 原则 详细内容一般包括:1.企业管理体制以及机构设置 基本规定和规范,编制总额以及各类人员员额控制幅度。2.不一样规模企业各类人员比例控制幅度。3.规定各类人员划分措施和原则。4.对本原则波及 新术语给出确切定义。5.企业各工种、岗位划分,其名称、代号、工作程序、范围、-职责和规定。 6.各工种、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规定。7.采用经典设备与技术条件。8.用人数量与质量规定。9.人员任职国家职业资格原则。 四、劳动定员原则表格式设计 1.表编号。2.表接排。3.表格画法。4.表头项目设计。表头一般由如下项目构成:(1)序号。(2)编码。(3)工种或岗位名称。4)重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车速、日(年)生产能力、有效作业(台时)率等指标。(5)岗位重要工作职责规定。(6)劳动定额定员 形式、计量单位基本规定,同步可规定出勤率、作业率或作业时间原则。(7)人员素质规定,如职业原则等级规定。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知识规定 一、制度化管理基本理论 (一)制度化管理概念 (二)制度化管理特性1.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一样岗位权力 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 地位,从而形成一种有序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提出员工应具有素质、能力等规定,明确通过考察组员经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技术资格,对组织中组员进行挑选。4.在实行制度管理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行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 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权力要受到严格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规定。6.管理者 职务是管理者 职业,他有固定 酬劳,具有按资历、才能晋升 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三)制度化管理 长处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制度化管理挣脱了老式管理 随机、易变、主观、偏见影响,具有比老式管理优越得多精确性、持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体现。制定出管理规章和制度,是理性精神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需要。 二、制度规范类型 (一)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宪法”,重要包括企业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组员各自 权利、义务和互相关系;确定了财产所有关系和分派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范围和性质。 (二)管理制度(三)技术规范(四)业务规范(五)行为规范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咸 劳感人事基础管理方面制度可以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 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 规定(含协议管理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目管理)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 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其他方面 规定,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 规定等。 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重要包括:工作时间(如加班、轮班、不定期工作)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 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 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 规定,员工合理化提议 规定,员工越级投诉 规定,以及其他有关 规定(如员工满意度调查 规定)等。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特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1.录取。2.保持。3.发展。4.考核。5.调整。(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 统一 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原则 (一)共同发展原则(二)适合企业特点(三)学习与创新并重(四)符合法律规定(五)与集体协议协调一致(六)保持动态性 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规定 (1)从企业详细状况出发;(2)满足企业 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重视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能力规定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基本环节 (―)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三)逐渐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二、制定详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程序 一项详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般应由总则、主文和附则等章节构成。在制定其详细内容时,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 概括阐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原因,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员 责任、权限、义务和规定作出详细 规定。 3. 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目、程序和环节,以及详细实行过程中应当遵守基本原则。 4. 阐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根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顿、信息传递形式和措 施,以及详细指标和原则等作出简要、确切解释和阐明 5. 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类别、层次和期限(怎样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行,何时详细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 6.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报表格式、量表、记录径、填写措施、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详细规定。 7.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果应用原则和规定,以及与之配套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贯彻实行作出明确规定。 8. 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年度总结、表扬活动和规定作出原则规定。 9.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 权利与义务、详细程序和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详细 规定。 10.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解释、实行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阐明。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审核与支出控制 笫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审核 知识规定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 基本规定:1.保证人力资源费用预算 合理性。2.保证人力资源费用预算 精确性。3.保证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可比性。 能力规定 一、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基本程序 二、审核人工成本预算措施(一)重视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公布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调查,理解同类企业各类劳动力工资价位 变化状况,3.关注 消费者物价指数,(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三、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措施 首先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在这些活动及其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资源、 多少资源予以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以某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为例,其职责范围内 活动以及所需费用项目如表1-4。费用预算与执行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费用支出 控制 知识规定一、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作用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实行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毕 前提下使企业到达人工成本目 重要手段。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实行是减少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重要 途径。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实行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二)节省性原则(三)适应性原则(四)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能力规定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程序 1.制定控制原则。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 实行。3.差异 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