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饮酒》《春望》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79457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春望》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饮酒》《春望》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春望》同步学习 一、默写《饮酒》 二、学习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3、诗中描述黄昏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4、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 〞。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浮现的景象描述出来。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                                                                                                                                                             一、默写《春望》 二、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春  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显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                         ,实际上是写_____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对比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依据地范阳一带。 1.以下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参照答案】 一、略 二、1、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2、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心远地自偏 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示例二: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三、(4分)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参照示例l:诗人采纳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特别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照示例2:诗人采纳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一、略 二、1.望 山河草木 花鸟 2.参照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入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画面描写、显示含义,意同即可) 3.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4.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三、1.B〔2分〕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求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2分〕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