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组合钢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如下:一、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单位那个现象。2、产生原因:(1)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4)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1)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
2、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2)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二、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轴线定位产生误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3)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4)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5)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6) 对拉螺栓、顶撑
3、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进行技术交底;(2)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三、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
4、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2) 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3)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诲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2)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3)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其固定,在浇筑混
5、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4)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四、结构变形1. 现象拆模后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 原因分析(1)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2) 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 门窗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4) 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5) 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
6、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 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露天而变形。3. 防治措施(1)模板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梁、墙模板上部必
7、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宽度;(5)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6)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7)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3/10.五、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力水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2)
8、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钢筋绑扎完毕,用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21mm x1mm ,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处封严。六、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丁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2)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 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
9、再刷脱模剂;(2) 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七、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 支撑选配马虎,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 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 模板支撑系统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
10、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4) 支撑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八、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等现象2、原因分析(1)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 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