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疱丁解牛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二、能力目标: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的能力,探讨作品主旨。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庄子》一书现存 篇:《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用 ,文笔 ,具有 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怵( )然为戒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謋( )然已解
D.中( )音 肯綮( )大軱( )
2、写出本课的通假字。
技盖至此乎。( ) 砉然向然。( )善刀而蒧之。( )
3、全文一共四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首段):
第二部分(第2、3段):
第三部分(末段):
二、探究文本
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莫不中( )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 )。
1、请在文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书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在文中找出来。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庖丁解牛的声面的?
4、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这是为什么。?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却,导( )大窾,因( )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 )大軱乎!良庖岁( )更( )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请在文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给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在括号里解释古义。
所见无非全牛者。( ) 依乎天理。( )
因其固然。( ) 技经肯綮之未尝。( )
虽然。( ) 每至于族。( )
吾见其难为。( ) 视为止,行为迟。( )
5、解释阴影字的活用现象。
6、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请与庖丁解牛相对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7、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何以体现的?请在文中筛选信息。
8、作者说不同类别的庖,更刀不同,说了哪几类庖?这样对比目的在于说明什么?
9、庖丁解牛无数,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为什么?写出原话。
10、庖丁解牛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了,可是他对于解牛的态度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原话。这说明什么问题?
11、庖丁解完牛,是什么神态?有什么举动?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文惠君听了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他所说的“养生之道”是指什么?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用___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喻___。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3、庄子的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请从文中的句子入手来加以应证。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三、作业
作《三维设计》第一57页到58页的“知识必备”这一部分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