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7649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常识 一、铁路运输安全基础知识 (一)车辆安全知识 1. 列车运行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局与局间由铁道部,分局与分局间由铁路局,分局管内各区段由分局,在调度区段,由该区段的行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2. 基本块法 基本块法采用: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两种。电话闭塞法,是当基本闭塞设备不能使用时,根据列车调度员的命令采用的替代闭塞方法。 3. 列车的分类和等级 根据运输性质,列车的分类和等级如下:: ⑴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包括普通客运快车和普通客运慢车)等。 ⑵混合列车(包括货运列车中的客车10辆及以上)。 ⑶行李快车。 ⑷军用列车。 ⑸货物列车:五定班列、快运货物列车,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与小型运行列车。 ⑹公路列车。 4. 编组列车的一般要求 列车应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规定及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编挂条件、车组、重量或长度编组。列车重量应根据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及其设备条件确定;列车长度应根据运行区段内各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并须预留30m的附加制动距离确定;旅客列车按旅客列车编组表编组,机车后面的第一辆车是一辆没有乘客的隔离车,列车最后一辆的后端应有压力表、紧急制动阀和运转车长乘务室。同时,《技规》第175条规定对9种情况的车辆禁止编入列车。 5. 调车作业的有关规定 车站调车作业应根据车站的技术作业流程和调车作业计划进行,并要固定作业区域、线路使用、调车机车、人员、班次、交接班时间、交接班地点、工具数量及存放地点。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调度员)统一领导,调车作业由调车长单一指挥。调车领导人应正确及时编制、布置调车作业计划,调车领导人与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交接计划,调车指挥人必须亲自向司机及其他人员交递和传达计划。调车作业时,调车作业人员必须正确及时地显示信号,机车乘务员要认真确认信号并鸣笛回示,不足两人不准进行调车作业。调车作业中,调车有关人员要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单机运行或牵引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机车司机负责,推进车辆运行时,前方进路的确认由调车指挥人负责。调车作业速度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在空线牵引运行时40km / h,推进运行时30km/h;调动乘坐旅客或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限货物的车辆时15 km/h;接近被连挂的车辆时5 km/h。在接发列车时,应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规定的时间停止影。向列车进路的调车作业。 6. 车站接发列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车站应坚持安全、迅速、准确、不间断地接发列车,严格按运行图行车的基本原则。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应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或发车。车站值班员在办理闭塞时应确认区间空闲,并 应严格按《站细》规定时机开闭信号机。车站值班员下达准备接发进路命令时,必须简明清楚,正确及时,讲清车次和占用线路,并要受令人复诵,核对无误。接发列车应在正线或到发线上办理,并应遵守以下原则:客运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应接入固定线路;特快旅客列车应在正线通过,其他通过列车原则上应在正线通过;当原需通过的旅客列车由正线改为到发线的接车线,快速旅客列车的进路发生变化时,必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预告司机。 7. 各铁路局《交通组织规则》制定的原则 各铁路局应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各铁路局行车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经验,以及针对《技规》规定须由各铁路局进一步补充的规定,各铁路局制定《交通组织规则》。 (二)机车安全知识 1. 运行机车的基本类型 中国使用的机车分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 2. 机车运行安全及其他设备安装规定 内燃和电力机车须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其中客运机车还应加装轴温报警装置;牵引快速客车的机车应分别为车辆的空气制动装置、空气弹簧和其他装置提供气源;蒸汽机车上装设自动停车装置。 3. 《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程序标准》的制定原则 《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程序标准》是规定机车乘务员自待乘、出勤时起,到退勤时止,全过程的程序性作业标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各铁路局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局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局的《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程序标准》,机车乘务员在乘务作业中的每个工作环节、作业规范、技术标准作出规定。 4.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机车运行资料分析 监控装置记录的运行信息,实行退勤、日常两级分析和运用干部辅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调度员,检查乘务员列车文件中记录的异常信息并做好记录;日常分析是按铁道部规定的分析内容及要求,对列车操纵、行车安全、作业标准化和监控装置使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指导司机对分管机班乘务员的制动机使用、列车操纵、监控盲区、标准化作业等信息进行重点分析;运用干部的辅助分析,由车队、车间和段技术管理及段领导等干部,实行逐级复检、抽查的检索分析。 5. 机车“三项设备”应用管理规定 运用机车上必须安装机车信号、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简称“三项设备”)。为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各铁路局应根据实际编制《行车安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实施细则》,并建立局、定期检查分局、基层各级干部、抽查制度。机务段、机务折返段对入段机车的“三项设备”实行检测,确保设备良好投入运行,防止设备不良出库;建立“三项设备”故障、临修分析考核制度;对列车运行中擅自关闭及违章使用“三项设备”的人员,建立严格考核处理制度。 6. 机车乘务员候车休息管理基本要求 担当夜间乘务工作并一次连续工作时间超过6h的乘务员,必须实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务员待乘卧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h,待乘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持IC卡到达待乘室签到,按指定房间休息,待乘室值班人员按规定办理待乘人员的人、出待乘室手续;段、车间值班干部每天必须检查乘务员待乘休息情况,并实行IC卡写卡的检查管理制度,铁路局、分行应不定期抽查所辖各候车室的管理情况。 (三)铁路车辆安全知识 1. 客货车辆基本类型 车辆按用途分为乘用车、货车及特种用途车(如试验车、发电车、轨道检查车、检衡车、除雪车等)。 2. 客车轴温报警器安装基本规定 编入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客运专线客车应配备轴温报警装置。 3. 车辆轮对的基本极限 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3 mm;车轮轮辋厚度客车N25 mm,货车N23mm ;车轮轮缘厚度N23mm ;车轮轮缘垂直磨耗高度W15 mm;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W8 mm;车轮(滚动轴承)胎面划痕和局部凹坑深度W1 mm,其中本属客车出库W0. 5 mm,途中运行客车W1. 5 mm;车轮(滚动轴承)踏面剥离长度一处时:客车W30mm、货车^50mm, 二处时(每一处):客车W20mm、货车W40mm。 4. 列车自动制动试验基本规定 列车自动制动试验主要包括:全部试验,简略试验,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5. 列车上封闭车厢的限制 纳入货运列车的封闭列车数量不得超过现有列车总数6%,超过时要计算每百吨列车重量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280kN。列车中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三辆之内;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二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旅客列车不准编挂关门车;运行途中临时故障准许关闭一辆,但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 6. 设置红外线轴温检测设备的基本原则 在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30km设置,铁路局设红外线轴温监控中心,铁路分局设有监控中心和红外线轴温线路调节复示终端,列检所设复示中心。 (四)电气安全知识 1. 信号机的基本类型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彩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 联锁设备的基本类型 连锁设备分为集中连锁(继电连锁和计算机连锁)和非集中连锁(臂板电锁联锁和彩灯电锁联锁)。 3. 信号机显示距离调节 正常情况下各种信号机和指示器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 000m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m。 4. 集中联锁设备的基本条件 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能监督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同时,集中连锁设备,控制台应能够监测线路和道岔区段是否有人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的显示。 5 .道自动信号技术要求 道自动信号应在列车接近道时,向公路方向显示停止通行信号,并发出音响通知;如附有自动栏杆(门),栏杆(门)应自动关闭。在列车全部通过道前,道信号应始终保持停止通行状态,自动栏杆(门)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道自动通知设备,应在列车接近道时,使用声音和控制面板显示灯光已连接到门禁。 (五)公共工程安全知识 1. 铁路线路类别 这条铁路分为几条主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 线路标准轨距和曲线加宽、超高限度 轨距为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个轨道工作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 435 mm。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半径小于350m,大于或等于300m的加宽5mm;半径小于300m的加宽15mm。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 125mm。 3. 机车车辆的上部间隙最高、最宽的限度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与轨道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 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4. 道岔“参考间隔”和“护背距离”的限度 道岔参考间隔(辙叉中心工作面至护轨头外侧距离)不得小于1391mm ;护背距离(辙叉翼作业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5. 铁路线路间距基本规定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内相邻两条线路中心线与车站之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 / 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他相邻线为5000mm,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与第三线为5 300mm,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6500mm,其他站线为4 6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 / 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及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他相邻线为6500mm。 (六)牵引供电安全知识 1. 接触网工作电压极限值 接触网的最大工作电压为27.5kV,瞬时最大值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kV,非正常情况下,不得低于19kV。 2. 接触网导线最大弧垂极限 从接触网接触线的最大弧垂到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得超过6 500mm;区间和中间站,不少于5 700mm(旧线改造不少于5 330mm);在编组站、区段站和个别较大的中间站站场,不少于6200mm;客运专线为5300〜5 500mm,站场和区间宜取一致。 3. 接触网带电部分和固定接地物体、机车车辆及货物的距离限度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少于300mm;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少于350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筑物与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m。 4. 电气化铁路界架高度调整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超过4.5m,接触网锚柱不得设置在交叉两侧。 5. 人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安全距离规定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件的距离,不得少于2000mm.. 二、典型铁路交通事故的预防 (一)机车车辆碰撞脱轨事故的预防 1.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车车辆维修的两个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 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不按规定速度行车等。 2.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 机车车辆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车车辆配件脱落,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线路断轨胀轨,车辆装载货物偏载或坠落,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 3. 防止机车车辆碰撞脱轨的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行车作业岗位的标准化作业,认真落实非正常行车安全措施,强化机车作业安全联控,加强机车车辆检修和机车出库、车辆列检的检查质量,提高线路道岔养护质量,落实工务防折、防胀和施工安全措施,加强货物装载加固措施和商检操作标准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