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戏》的教学教案
《社戏》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2、理清课文的结构,领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咱们的旅行是到乡村去看戏,请翻开书第86页《社戏》。〔大屏幕显示〕
二、简介及课文相关资料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外婆家在乡村,少年鲁迅常随母亲探亲,所以能和农民及孩子亲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关于乡村和农民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就是一篇,这是41岁时写的一篇小说。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作品,但它却有生活的真实性,饱含的思想感情。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大屏幕显示〕
三、复述课文
概括复述课文,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四、研习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⑴ 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再现了他什么时候的生活情形?
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我──迅哥儿。小说再现了他少年时候在平桥村的生活情形。
⑵ 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还写了什么活动或事情?试据此梳理课文结构。〔大屏幕显示〕
明确:我 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戏。文章在写看社戏之前还写了我 在平桥村的生活,之后又写了六一公公送豆。据此可知课文结构是这样的:看戏前──看社戏──看戏后。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
⑴ 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明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得到优待,免于念书,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钓鱼、放牛。换句话说,在平桥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⑵ 我能够实现看社戏的愿望,靠的是一群小朋友的帮助,想一想,课文围绕他们展开了怎样的故事情节?从中表现出他们什么美好的品质?〔大屏幕显示〕
明确:看社戏这个中心情节可分为四件小事来理解: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午夜归航。从小朋友们帮我实现看戏愿望的一系列活动中可知,他们热情友好、聪慧能干、淳朴无私。
⑶ 看戏后的主要情节是六一公公送豆,想想看这件事体现了他什么品质?
明确:体现了他热情好客、宽厚仁慈的品质。
3、齐读最后一段:
讨论:在你看来,那夜所吃的豆和所看的戏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好的?为什么?〔大屏幕显示〕
明确:不是。因为豆只不过是一般的水煮豆,而那戏也很令我失望──从前文中就可知道,如我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而他终究没翻,我想看蛇精和跳老虎却没看着,我最怕老旦坐着唱而她竟真的坐在一把交椅上唱个不停。我之所以认为是最好的,那是因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戏中,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们热情、友好、聪慧、能干、朴实、无私的真挚情怀。流露出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这其实也就是真情的流露。
五、课文总结
前面说过,小说是一种虚构出来的作品,但它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前面分析可知,《社戏》这篇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作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美好的品质,展示了乡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对劳作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读这篇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的思想感情。在这马上分别的随时,我真诚地祝愿大家,在将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社戏的教学教案反思
社戏的教学教案反思
教完《社戏》,我又找到了旧课新教的途径,那就是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参照书提供的那些资料,也要独立思索,顿悟教材尚未被挖掘又有利于同学健康成长的人文元素。
我以为,在教法上,老师要勇敢打破传统的那一套教法,争取找到最正确的突破口,除旧布新,给保守迂腐的思维定势注入新的血液,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教材不再是同学死记硬背的工具,而是变成促进同学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阶梯或拐杖。
过去,我教《社戏》经常是从课文分段和归纳段意入手,而这一次,我是从缩写课文开始,段落划分和归纳意思只字不提,同学反而更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体,我说到后面,同学能马上联系到前面。
过去,我讲课从介绍鲁迅开始,而这一次我从提问“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开始,鲁迅介绍等结束课文之前,联系文章末段深入含义与中心意思的时候再联系起来一起说。
过去,我极少注意文章对一系列儿童心理的细小刻画,此次特别关注了,还挑出来板书于黑板:“郁闷——兴奋——急切——烦躁——依恋——欢畅——回味〞,并合理建议同学应正确调控课堂情绪,联想到“人是情绪动物,不管大人还是小孩,〞点拨引领同学对生活现象的正确理解。
最高兴的一点是,我能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给同学适机的点拨:小孩的性格往往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本文虽然只写小孩和老人,不写一般成人,但读者可以推想到大人的为人态度与孩子一样是热情好客、真诚纯朴的,于是,我们才那么坚信平桥村确实实确是个民风淳朴、风光优美的江南水乡了。由此我们可以推广来联想,你们在学校的言行表现,等于是从另一个侧面暗示老师:你们的家长是怎样在家对你们进行辛勤引导的。
有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一点点改变,生活就变得更美好〞。没错,教师创造性劳作,主要就表现在随时随境改变自己教学思路,去适应不同背景下的同学更快的发展必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