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答疑汇
26年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答疑汇总(九)第六章
[问题]按照全投资假设借款的利息支出和还本支出均不属于项目的现金流量,为什么在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要在净利润的后面加上利息?
[解答](1)全投资假设的含义是计算现金流量时,不把利息支出作为“现金流出量”计入,而本题是在净利润的后面“加上利息”;
(2)“利息”已经计入税前利润,导致税前利润减少,导致税前利润减少的数额=“利息”
的数额;
(3)因为所得税=税前利润X所得税率,所以,“利息”会导致所得税减少(导致所得税减少的数额=“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从而导致净现金流量增加,增加的数额=“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所以,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加上导致所得税的减少额;
(4)由于 利润=税前利润X ( 1—所得税),因此,利息导致净利润减少的数额=“利息”的数额X (1一所得税率),因此,净利润后面再加上“利息”刚好反映“利息”导致净现金流量增加“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因此,必须加上“利息”
(教师提示之九)
(问题)已知某投资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 的净现金流量相等。预计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4年,则按内部收益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是4,请老师讲解一下。
(答复)
(1)在内部收益率的情况下,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
所以,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2)因为该题的建设期为零,所以,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4年;
(3)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中“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X生产经营期” 一定大于原始总投资(否则不会存在投资回收期),所以,本题满足教材中的“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简化公式计算条件;(注意:“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是"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经营现金流量相等”的特殊情况)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4 (年)
(教师提示之八)
(问题)在计算差量净现值流量时,为什么若有建设期则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减税放在建 设期投资中,若没有建设期就放在经营期呢?多谢指点!
(答复)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于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的是年终统一汇算清缴制度,也就是 说,直定资产变现净损失只影响变现当年的净现金流量,不会影响其它年度的净现金流量。具体地说,只影响△ NCF1 ;所以,若有建设期,则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减税放在建设期投资中,若没有建设期就放在经营期。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生产经营期的NCF要加上折日,摊消,利息,回收额?可否请老师解释得更详细一点。
(解答)解释如下:
(1)“折旧、摊销和利息”都计入税前利润,都可以导致税前利润减少,导致税前利润减少的数额=“折旧、摊销和利息"的数额;
(2)因为所得税=税前利润X所得税率,所以,“折旧、摊销和利息”会导致所得税减少(导致所得税减少的数额=“折旧、摊销和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从而导致净现金流量
加,增加的数额="折旧、摊销和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所以,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加上他们导致所得税的减少额;
(3)由于净利润=税前利润X ( 1—所得税),因此,他们导致净利润减少的数额=“折旧、摊销和利息”的数额X (1一所得税率),因此,净利润后面再加上“折旧、摊销和利息”刚好反映
“折旧、摊销和利息”导致净现金流量增加“折旧、摊销和利息”的数额X所得税率;因此,必须加上“折旧、摊销和利息”
(4)因为回收额会导致现金流入,所以,应该加上回收额。
(5)如果您觉得很难读懂上述解释,不必强求自己必须读懂,因为这个公式并不难记。
(教师提示之六)关于获利指数
〔问题〕“在采用获利指数法进行互斥方案的选择时,其正确的选择原则不是选择获利指数最大的方案,而是在保证获利指数大于1的条件下,使追加投资所得的追加收入最大化。”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能举例说明吗?
〔答复〕注意:
(1) 所谓的互斥方案指的是不能同时选择的方案,获利指数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可以看成是一元原始投资渴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只反映投资的效率,不能反映投资的效益,所以,在采用获利指数法进行互斥方案的选择时,其正确的选择原则不是选择获利指数最大的方案;
(2) “追加投资所得的追加收入”是绝对数指标,可以用来进行互斥方案的选择。
举例说明如下:现在有两个互斥方案供您选择,甲方案的获利指数为1.2,乙方案的获利指
数为1.5,甲方案可获得的追加收入为1万元,乙方案可获得的追加收入为80万元,则应该选择甲方案,而不能选择乙方案。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为什么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而投资额少的较优啊?
〔答复〕计算“差额内部收益率”时,所有的“差量指标”都是用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的项目减去原始投资额小的方案的项目计算得出的,即作为一个“增资”方案来考虑的,“差额内部收益率”相当于“增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如果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
则表明增资方案可行,即应该选择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
〔教师提示之四〕关于净现值率和获利指数的关系
〔问题一〕获利指数=1 +净现值率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答复】
(1) 项目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
项目的净现值二生产经营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合计-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 值;
(2) 获利指数二生产经营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合计+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
(3) 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
(4) 因此,
获利指数二生产经营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合计+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
=(项目的净现值+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1+项目的净现值+建设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的绝对值
=1+净现值率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投资总额=原始总投资+资本化利息
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这几个公式越看越糊涂!
【答复】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乱,下面详细为您解释如下:
(1) 投资总额=原始总投资+资本化利息;
(2) 对于“完整工业投资项目”而言:
原始总投资二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3) 对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言,由于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不涉及其他投资,因此:原始总投资二固定资产投资
(4)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对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言:
投资总额二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二固定资产原值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如何理解教材中更新改造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两个公式?即:
(1) 经营期第一年净现金流量二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2) 经营期其它各年净现金流量二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答复】这两个公式是对于“使用新设备”和“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比较而得出的表达式(即差额法),并且有两个假设:
(1) 建设期为0
(2) 更新改造不会导致年摊销额、年利息和垫支的流动资金发生变化
下面仔细讲解一下这两个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 假设继续使用旧设备时,每年产生的净利润为A1,年折旧为B1,年摊销额为C,年
利息为D,垫支的流动资金为E,则净现金流量为=A1+B1+C+D- E
如果使用新设备,则意味着要将旧设备变现,变现损失导致少交所得税,减少现金流 量,
增加净现金流量,假设使用新设备产生的净利润为A2,折旧为B2,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
垫支的流动资金为E,则使用新设备第一年的净现金流量为=A2+B2 + C+D-E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
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二者的差额=(A2-A1 ) + ( B2-B1 )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二) 在经营期的其他年份的情况与第一年基本差不多,只是不再涉及“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这项,并且在计算新设备使用期满(即经营期结束)时的净现金流量的差额时,涉及“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这个项目;
资金为E,则使用新设备第一年的净现金流量为=A2+B2 + C+D-E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
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二者的差额=(A2-A1 ) + ( B2-B1 )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二) 在经营期的其他年份的情况与第一年基本差不多,只是不再涉及“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这项,并且在计算新设备使用期满(即经营期结束)时的净现金流量的差额时,涉及“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这个项目;
(三) 以“计算新设备使用期满(即经营期结束)时的净现金流量的差额”为例:
假设继续使用旧设备该年的净利润为F1,折旧为K1,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回收的
流动资金为E,回收的净残值为P1;则净现金流量=FI+KI+C+叶E +P1
使用新设备该年的年净利润为F2,折旧为K2,年摊销额为C,年利息为D,回收的流动资
金为E,回收的净残值为P2 ;则净现金流量=F2+K2++C+M E +P2
二者的差额=(F2-F1 ) + ( K2-K1) + ( P2-P1 )即:
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利润+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老师,全投资假设下,资金作为自有资金,即如此,为什么还要考虑资本化利息及在经营期支的利息呢?
【答复】
(1全投资假设的核心意思是“借款的还本付息支出不属于项目的现金流量”;
(2) 资本化利息并没有计入项目的现金流量中;只是在投资总额中包含资本化利息。
(3) 在计算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时,之所以在净利润后面加上利息,是因为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减掉了利息,如果不另外加上利息,则导致的结果是利息引起净现金流量减少,只有再另外再加上利息才与全投资假设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