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大班科学教案探究神奇的牙签【活动目标】1、培养儿童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牙签,培养幼儿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兴趣。3、使幼儿能适当的表达交流探究神奇的牙签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牙签数根;方糖;肥皂;清水;水盆2个。【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1 / 30二、观察牙签在装有方糖的水里和装有肥皂的水里有何变化。三、实验现象:1、把牙签小心的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3、把牙签放在另一个水盆中,把肥皂放在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
2、远离肥皂。四、思考:为何牙签会有不同的变化五、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屈老师)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活动延伸】2 / 30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小实验,并请你试一试,如果将方糖和肥皂换成其他的物质,牙签将怎样变化。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色彩的拥抱详案【教材简解】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
3、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3 / 30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目标预设】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4、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设计理念】4 / 30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
5、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5 / 30【设计思路】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1、师:今天有美丽的颜色宝宝到我们班里来作客。看看是哪些颜色宝
6、宝?(播放课件:蓝色宝宝、黄色宝宝、红色宝宝)看,蓝色宝宝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蓝色宝宝打招呼)蓝色宝宝特别喜欢找好朋友,你们猜猜他会找谁做朋友呢?(幼儿猜测)瞧!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好开心、啊!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6 / 30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1、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
7、看看有什么变化呀?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7 / 30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1、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
8、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8 / 301、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
9、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9 / 30师:你们就像小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那你们猜猜:要是三个颜色宝宝在一起拥抱跳舞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拷贝声音设计意图: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与孩子主动学习及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前几天,有一个小
10、朋友在玩一只录音娃娃,捏一捏它的左手说句话,捏一捏它的右手就能听到,这只娃娃吸引了好多的孩子,谁都想玩一玩、试一试。于是,我决定就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们来探索,尝试一下声音复制这一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从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10 / 30们对科学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录音技术在很多场所广泛应用,如商场、学校、电台、公交车上等,现代的录音工具也日益丰富:mp3、复读机、录音笔、带录音的照相机、摄像机等。如何使孩子对这一科学技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同时,尝试学习运用这一科学技术呢?我给孩子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
11、带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引导孩子在其中自学、互学、集体学、多层面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探索和学习者。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感知声音的复制。2. 学习看标记使用复读机录音。3. 体验声音复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活动准备:1. 复读机若干,录音操作指示卡。2. 课件一份,话筒一个。11 / 303. 创设几个相对安静的录音空间。活动过程:(一)投石问路:声音从哪里来?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邵老师,今天X老师有事不在班上,她有一些事情要关照我们小朋友。播放录音。(小朋友好,我是X老师,提问:X老师人不在我们这里,她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我们要说的话完整地录下来,这就是声音的
12、拷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录音。(二)心灵手巧:感知声音COPY。1. 打开多媒体课件,(1)情境一:兔妈妈急着出门,她有一个任务要交给我们小兔,可我们怎么知道兔妈妈交待的是什么任务呢?12 / 30教师:咦,这不是录音笔吗?(打开录音)快听听妈妈和我们说了一些什么?录音内容:兔宝宝们,妈妈有事出门了,你们要把门儿关关好,别让坏人进来,再过几天,小狗就要过生日了,妈妈想和宝宝们一起唱个歌给小狗听,你们在家先把本领练好哦!提问:兔妈妈用了什么好办法给我们交待任务的?小结:原来,声音是可以完整地录下来的,这就是声音的拷贝,也就是平时说的录音。(2)情境二:兔妈妈坐公共汽车去动物超市,可是,该怎么知道
13、到动物超市了呢?教师:公共汽车里有报站名的声音会提醒我们,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提问:生活中还有哪里会用到录音?13 / 30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会用到录音,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六一演出音乐,早操音乐、复读机、电话录音、公交车报站名)2. 学习体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便捷。情境三:在动物超市里,小猴吆喝得满头大汗,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省力一点?(1)幼儿操作:帮小猴录制吆喝的声音。1)学习看操作提示卡使用复读机。2)交待操作要求:5只小兔一组合作完成录音任务。3)教师重点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兔。(2)展示录音成果,总结录音经验。教师:在合作录音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14、教师讲解录音时的注意点:不要发出噪声,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空间进行录音,录音时声音要响亮。)14 / 30小结:小猴现在省力多了,他很感谢我们兔宝宝的帮助。你们不但学会了录音的本领,还帮助了小猴,心、里高兴吗?3. 艺术再造:巩固学习,录制生日歌曲。(1)复习领唱、合唱的技能。教师:我们在以前学过一首,今天我们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把她唱出来。(2)录制歌曲。教师:本领练好了,我们要正式录制歌曲了,准备好了吗?(3)现场播放录音,感受成果。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录制的歌曲吧!4. 结束部分,教师小结。15 / 30教师:这么美妙的歌曲,我想送给小狗当生日礼物,小狗一定会很高兴。回到家,宝宝们
15、还可以尝试用其他录音工具进行录制声音,希望你们能有更多发现,更多收获!活动延伸:1. 区域活动:在探索区内投放录音工具,让幼儿进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欢乐和便捷。2. 游戏活动:讲录制好的歌曲放置在小舞台中,作为表演的背景音乐。3. 家园共育: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录音的快乐,学习更多录音方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活动目标:16 / 30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活动准备: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活动过程:一、观看动画片。
16、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二、探索指纹。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17 / 30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
17、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18 / 30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1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纸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19 / 30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活动目的:1. 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2. 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3.
19、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活动准备:20 / 301. 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2. 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活动过程:一. 认识各种纸1. 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2.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二. 尝试活动 运沙1. 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2. 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3. 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21 / 30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4. 幼儿尝试用纸运沙。5. 说说我的发现
20、A, 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B. 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三. 尝试活动 运水1.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2. 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3. 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幼儿尝试运水。22 / 30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幼儿尝试运水。4. 说说我的发现:A. 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B. 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幼儿
21、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单面镜活动目标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23 / 30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 份。活动过程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3. 小结: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1. 引发幼儿猜想
22、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24 / 30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3. 师幼共同验证并小结: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1. 引发幼儿猜想:(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3. 师幼交流验证并小结: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巧取乒乓球活动目标:25 / 301. 利用各种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2. 在
23、操作中感知一种物体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用标记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大胆讲述。活动准备:幼儿实验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铁丝、吸管、报纸(小组一份);幼儿记录单,大记录单记号笔。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师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吗?有什么办法呢?(幼儿相互交流)二、引导幼儿尝试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26 / 301、提出问题: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进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来,在杯子不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幼儿想办法)2、介绍材料和记录单。(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细铁丝、报纸、吸
24、管,请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2)到底他们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呢?你可以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用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3)幼儿探索操作(4)交流探索、记录的结果。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5)总结性提问:从记录单上我们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铁丝能取出乒乓球,有的报纸却不能取出乒27 / 30乓球,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用铁丝取出乒乓球的?解决铁丝取出乒乓球:可以改变形状。3、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1)发散性提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细铁丝、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自由讲述办法)到底你们说的行不行呢,只有试试
25、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2)幼儿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实验的情况(3)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结果。怎么样,都成功了吗?你这次用了什么把乒乓球取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4)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么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的?(5)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去尝试,细铁丝、报纸也能把乒乓球取出来。28 / 304、活动延伸:师:今天,我们是从杯子里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里掉进去的是铁球呢?在不动杯子子的情况下能用什么方法取出呢呢?我们以后游戏的时候去试一试。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身体部位的转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身体部位的转动科学活动:身体部位的转动活动的生成:这
26、些天,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生活中的转动,电风扇、车轮、时钟、地球仪答案声此起彼伏,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的眼睛也会转!”活动目标:1、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感兴趣,了解身体哪些部位会转动,并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能利用水笔在图片的相应的位置作标记。29 / 303、体验转动的快乐。活动准备:人体图片、水笔、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由风车的转动引出身体部位的转动二、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1、请幼儿在人体图上将会转动的地方画上标记。2、鼓励幼儿与周围同伴进行交流。3、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说并进行演示。三、讨论:为什么这些可以转动,为什么要转动?四、游戏“闯关”请幼儿根据标记一下子说出4个能转动的部位,若闯关成功将得到一件小礼物。五、随音乐放松地做身体转动动作30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