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强化安全管理
中航集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不动摇,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2021年中航集团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2.05亿吨/公里,运输旅客1805.3万人次,货邮运输56.4万吨。公司全年共飞行39.1万小时,飞机日利用率平均8.8小时确保了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未发生飞行事故。上半年共计飞行24万小时,发生事故征候8起,事故征候万时率0.33。
一、强化安全意识,形成合格的安全文化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凝集思想、统一步调。发挥民航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业特点,推行规范化安全管理,使安全文化与生产环节融为一体。公司党委积极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展开“百日安全比赛〞、“安康杯比赛〞、“青年文号〞“青年岗位能手〞、“合理化建议〞、“安全讲坛〞等活动,通过思想教育、创先争优多方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表彰和宣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个职工的行为规范。
二、大力整章建制,建立严密的规章体系
首先,着手统一安全运行标准,编写了适应一体化运营的新运行规章。依据民用航空规章,在原有三空公司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成了《运行手册》、《运行规范》、《训练大纲》等19本公司手册。这些手册对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操作的一体化顺利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其次,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培训。规章制度的落实,运行标准的统一,运行程序的规范,为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统
一是组织健全,功能完善。集团公司、国航成立了航空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国航还特设了航空安全委员会的5个专业委员会;国航管辖的各公司、分公司、各大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实现垂直管理。在主业公司国航,进一步优化了安全管理机构,成立了航空安全监察部和飞行技术管理部,设立了安全运行质量监督办公室,从机制上确保落实监督管理、落实支持协助,对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渠道清楚,信息畅通。调整后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与各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机构有效对接,确保了安全信息的畅通。
三是明确责任,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了量化的安全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具体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集团和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和各分公司、事业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项分解安全指标,逐级考核。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完成状况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严密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例会制度。一是天天的安全生产讲评会。二是每周安全例会。三是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四是“安委会〞季度例会。五是年度安全工作会。多年来,例会制度一直坚持,雷打不动,对确保安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强化安全检查,明确各环节责任。2021年,全年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安全大检查,并组织航空安全交叉检查,通过互相检查对比 ,促进各单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去年11月,集团还组织机务修理专家,对国航六个修理基地的飞机修理质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共发现并改善飞机及修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686项,有力地促进了飞机修理质量的提升。
2021年,每月都组织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发生的问题,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出根源,从严处理。
五、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基础
强化培训,严格把关,提升人员素养。制定了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要求和严格的培训制度。公司规定飞行人员每人每年必必须接受不少于25小时的复训。修理人员每两年必必须接受40课时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专业复训。针对航空公司合并后飞行程序和训练标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状况,出台了《飞行技术训练管理手册》、《机型训练大纲》等政策性文件,统一程序,统一标准,明确了各类训练内容和要求,规范了训练纪录的填写,严格了训练前后的讲评制度,强化了训练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了手册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公司训练工作稳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重视安全基础投入。2021年国航投次6.8亿元用于改善飞机机上设备;投资1.6亿远购置空客A320系列飞机模拟机训练设备;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飞机强化舱安全门改装;投资3500万元建立飞机修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