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工程风险管理
1、建立或附设〔企业〕常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对本地区各个区(段)域的规划、土地、工程(包括在建和意向)、适宜工程状况,做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常常性从容分析,比临时"抱佛脚'分析的依据和理由会更丰富;合理安排资源,把"功夫'下在事前,在时间管理象限里,开展"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肯定比做"重要又紧急'的工作会更从容、更严密,提供的决策依据会更科学,规避决策依据错误造成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2、合理配备具备基本岗位技能和知识的营销、开发、技术工作人员,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知识能力,提升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价能力,培养知识面宽、具有科学态度又有主动工作热情的"研发'队伍,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用支持、激励、监督、检查、改善等方法,把企业产品的研发作为"龙头'对待。
3、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决策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企业决策层必须由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高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综合知识和风险识别、推断、处理能力,有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熟悉行业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简单地说就是会经营、懂管理、知法规,唯如此才可能避免投机、政策、担保等风险,才可能妥当地处理风险造成的后果。
4、积极推动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建设,逐步实现企业的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制定适应于质量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真正地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用管理体系管理,用工作标准、程序、制度规范职业行为,使工作有依据,效果有证实,追究有线索,也就减少了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2工程风险管理的环节
1)目标的建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选择最经济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目标,想方设法减少和尽可能避免损失的发生,如果是损失一旦发生,应尽可能减少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使其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况。
2)风险的识别,要应付风险,首先必须先识别风险,针对不同得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大小和不同技术条件,风险管理人员应依据自身的知识、当地的经验和有关的信息资料,选择多种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加以分类。
3)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对建设项目风险发生概率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4)规划并决策,完成了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过程,就应该对各种风险管理对策进行规划,同时依据项目的管理的总体目标,并处理风险的最正确对策组合进行对策。
5)计划实施,当风险管理者对各种风险对策做出选择之后,必须制订具体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6)检查和总结,通过检查和总结,可以使风险管理者及时发现偏差,改正一些错误,减少一些工程成本,控制工程的计划和执行工程的调整工作方法,总结工程中的一些经验,提升工程的风险管理水平。
3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必须强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设项目拨款改贷款、建设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等改革措施的逐步出台,我国建设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迈进。但是,目前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尚不成熟,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如垫资垫料承包、拖欠工程款、工期拖延、业主压级压价、施工企业资本金不够等等。
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程度高,工程风险因素相应日趋增大,而风险管理在建设领域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仅处于起步阶段,空白点多且管理水平较低,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也相对滞后。因此,特别重点,深入研究,先易后难,积极试点,配套完善,采纳经济和法律手段合理分析风险和有效调控风险,逐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已成为事关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强化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建设项目资金支付现状迫切要求推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施工阶段技术与环境方面、经济方面、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等诸多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同时,在建筑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的客观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除承当上述必定风险外,还要承当我国特别环境和工程承包人被动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各种人为风险,承受着远远大于业主的风险压力。
例如,当前由于对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没有明确规定,使合同条款在履行过程中碰到难题:一是由于对履约担保没有明确规定,发包方趁机任意索要履约确保金,以弥补其资金不够;二是对预付款担保没有明确规定,使发包人对支付工程预付款顾虑重重,担心承包人不守信用,有的甚至以此为借口要求承包人垫资垫料;三是对业主支付担保没有明确使发包人任意拖欠工程款,造成建筑业中的"三角债',形成恶性循环,使施工单位效益大幅度滑坡,运转步履困难,借贷无门,甚至导致拖欠企业职工工资,影响社会安定。
如何进行工程风险管理工程风险管理的环节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