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64168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阳楼记》拓展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0课岳阳楼记拓展阅读 从古到今,岳阳楼都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阅读下文,请思索: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来吟咏岳阳楼的?洞庭风月岳阳楼 时隔二十年,有幸再次登临岳阳楼。或许是对风光名胜的人文气息逐渐有所体会,抑或是心胸略微开阔了些,这次仰着脖子认认真真反复默读了岳阳楼记。而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索,似乎比过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乃至离开岳阳多天,由这名句引发的联想此起彼伏,久久不能停歇。 当前很多旅游景点被逐渐商业化,其自我品质在不断丧失。在这点上,岳阳楼则多了一分遵守,一种忧乐观上的精神遵守。也因此,还得感谢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要说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与南昌滕王

2、阁、武汉黄鹤楼相比,其宏大气势和建筑规模都稍逊一筹,与现代高大建筑相比,岳阳楼更是毫无疑义地被比了下去。然而,岳阳楼在人文精神层面上所涵盖的价值,却是独特的,也是其他名楼和大型建筑都难以超越的。在这个意义上,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更是一座人文景观。岳阳楼在让你看到其独特景观的同时,悄悄地把你带入深思,引你对人生观产生思索,一种对大众对社会先忧后乐态度的思索。 范仲淹能写出留芳千古的名句绝不是偶然的。单说他在饶州今江西鄱阳县离任时,百姓感戴其德,万民空巷相送。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如此受百姓拥戴,是他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的真实写照。与他同时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写道,范先生从

3、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该说,范仲淹的高尚境界,代表了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的思想抱负和高尚情操。 古人的忧乐观尚且达到如此境界,结合今天的发展观,我辈应当给“先忧后乐的思想赋予什么样的精神内涵呢?我们的公仆们又该作些什么思索呢?九品芝麻官徐九经常常念叨一句家常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不为民忧,其乐再欢肯定不痛快;为民而忧,其忧再苦一定有乐。 洞庭风月是别致的。在岳阳楼前看月,如果那月光静悄悄地给你带来一分愁思,那就对了,那是它在呼唤你一定要对天下之事有所忧也。在洞庭湖畔赏风,假如那微风轻轻地给你带来一分喜悦,那一定是你优良的为人处事品行和

4、风骨换来的乐也。寒亭记元 结 永泰丙午中,巡属县至江华。县大夫瞿令问咨曰:“县南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始得构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所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颠。假设旦暮景气,烟霭异色,苍苍石墉,含映水木。欲名斯亭,状类不得,敢请名之,表示来世。于是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凉爽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欤?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寒亭记 作者仿佛随意结合道州和此亭的地理气候,即兴取名。然而对照瞿的咨询,不难想见,取名“寒亭,意在让瞿服一味凉爽剂,使他头脑清醒。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凉爽世界的追求。 参照译文:永泰丙午年

5、夏天,我巡视道州属县到了江华县。身边的江华县令瞿令问说道:“县南边河水山峦相映成趣,看上去很可爱呀。据说这山峰无法登顶。有人便想办法寻找登临的道路,后来找到一个洞穴进入,在危险的地方修筑了栈道,才在山峰的顶上修建了亭子。亭子建成后,由于通道在山洞里面台阶和栏杆看上去悬空而立,下面紧临长江。屋脊和柱子则高耸入云,上面和山峰的最高点在一线上。如果早晚天气晴朗,萦绕山顶的云雾山气会浮现出异常美妙的色彩,四周的围墙内外青绿浓郁,亭子在水光林色的辉映之中。想给这个亭子取个名称,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想请您给亭子取个名称,把筑亭的缘由告诉后代人。于是登临亭子,在上面为了取亭名的事与瞿令问商量道:“今天我们在

6、大暑这个最热的节气登山,可亭内却十分凉爽,使人怀疑快要入寒冬了。我们本处天气炎热的南方,而这里却是一片凉爽。命名为寒亭,您意下如何?于是为寒亭作了记文,刻在了亭的背面。洞庭风月岳阳楼 岳阳楼先忧后乐的人文精神。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声长叹,是一种“大彻大悟吗?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想一想,除了要学习范仲淹的忧乐观以外,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范公祠位于青州城西。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

7、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昔日心。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记述其生平的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廉洁,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

8、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他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被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事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皇祐三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

9、前线调回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高,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深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是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社会的理解

10、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结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的长河中又迈入了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地享受着满院春光。 答案第一问:因为这一声长叹是范仲淹对历代先贤的经历和自己一生政治阅历的总结,是他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理解,是一种大彻大悟。第二问:发愤读书,努力施行,对国家对人民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岳阳纪行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够。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

11、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墨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假设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余笑曰:“同胞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注释】石首:地名。濡迟:慢。尼:滞留。 【且读且思】 本文紧扣一个“ 字来描写岳阳风光。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表现岳阳风光:石首到岳阳一路风光的清丽秀美; ;洞庭湖的澎湃气势和神奇色彩。其中“ 一句让我们想到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案 岳阳纪行 奇 墨山四周江水萦回曲折意对即可 撼波假设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抄整句亦可 【

12、参照译文】 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像明镜一样,山峰像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两天,一共走了二百余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黄昏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围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一文,文中多玩笑话。黄昏,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小弟说:“这难道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常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赊月洞庭月上柳梢头。我从偏远

13、小县城匆匆赶往岳阳。此刻,我立于轮渡宽厚的甲板上。大船横渡,驶过波光粼粼的水面,让人顿生一种如坐艨艟的感觉。头顶这一轮曾经激动过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大诗人的明月,环顾这座千年古城,我只能隔着时间把历史反复揣摩、把玩。伫立洞庭湖边,我不能不想起岳阳楼,不能不想起滕子京。这位曾官授大理寺丞、天章阁待制的河南人,虽几遭朝廷贬谪,却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着意建设。岳州人民有幸,滕子京虽然仕途蹇涩,“谪守巴陵郡却不忘为人民造福。他亲自督察重修岳阳楼,修筑堰虹堤,兴建岳阳学宫。只惋惜滕公在岳州仅任职三年,庆历七年又被宋仁宗一道“圣旨调往苏州,仕途险恶,人生坎坷,终于“病卒于任所。我不知当今岳阳楼尚存几片唐砖

14、宋瓦,但我深信,唐宋的明月一定是拂过岳阳楼的,那朗然的月光之下一定留下过滕子京以“靠收债积存修楼、“不敛于民的高大身影。伫立洞庭湖边,我不能不想起范仲淹。我不知范希文公究竟是否到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洞庭湖,可那一篇全文仅372字的岳阳楼记却着实令世人惊讶、感慨了九百多年。名文名人名楼名湖风流千古啊!据我所知,范公也曾是一介“贬官,可通读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发现他对自己数遭贬谪有丝毫私怨的发泄,他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通达思想,至今振聋发聩。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人生观,至今警策、激励着后人。明月何皎皎!古人何灼灼!今人何煌煌!

15、我想这月与人固然没有必定的联系,“湖天万顷月,春雨一州花“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充其量不过是自然景观而已,而人有着月般高洁的情操和品德,这才是最最值得敬仰的人文景观啊!伫立洞庭湖边,我猛然感到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名流雅士之所以对月多有题咏,原来他们对月别有一番感情、一种体味。细读诸多诗文辞赋,几乎大多咏及洞庭月。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虽早已化作历史云烟,可他们心中的那一片月色却千秋永存。“且就洞庭赊月色,想当年李太白对洞庭之月也情有独钟,不然怎么会锤炼出这么一个情意盎然的“赊字来呢?是的,这世界上许多东西是无价的。【我读我思】你认为本文里“世界上许多东西是无价的,指什么呢?答案指人们

16、那令人敬仰的月亮般高洁的情操和品德。范仲淹和苏轼都是北宋的大文豪。下面这篇苏轼写的序言如叙家常,通过对自己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那么这篇序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呢?范文正公文集序节选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假设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

17、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假设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答案表达了苏轼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译文】庆历三年,我不满十岁,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

18、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一般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很奇特,就把这十一个人的状况全部告诉了我,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我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到京师参加进士考试,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熟悉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

19、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我自从在八岁时知道范公、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独有没有结识,我认为这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并托名为他门下弟子之末,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黄冈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1。竹工破之,用代陶瓦2。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3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4之暇,被5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

20、力醒,茶烟6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7也。 【注释】1椽chun:房椽。2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3因:于是,就。4公退:公事完毕,回来。5被:通“披。6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7概:状况,这里指生活状况。 【读后思索】 1.作者在竹楼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文中原句填空 2.本文与岳阳楼记都写于遭遇贬官之后,这两篇文章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1.远吞山光,不可具状。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2.示例:黄冈竹楼记:随遇而安、怡然自乐的心境;岳阳楼记:忧国忧民的心境。 【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

21、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波撼岳阳城 同大多数人一样,对岳阳楼最初的认知,是缘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昔闻

22、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飞檐盔顶的岳阳楼临湖而建,并不高,只有三层。午后的洞庭湖上空格外蔚蓝,只遗憾未值春和景明,也非淫雨霏霏。湖面波澜不惊,水光连天,一湖山景里,似乎不再能感受到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的气势,也无从发收万里江山于一腔抱负的感怀,但面对坦荡铺陈湖面的浩淼,水气氤氲中涌起的只是几分诗意。 名湖胜楼,文气蔚然。唐代文学家张说修建岳阳楼,倚楼赋诗,诗与楼一同扬名。北宋庆历五年的春天,滕子京贬谪到巴陵的次年,集资重修岳阳楼,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他自填一阕词,又请画师绘制一幅画,描述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山水,递寄到了千里之外的邓州,请他的老朋友,贬谪在那里任知州的范仲淹为楼写点东西。 画送到邓

23、州后,范仲淹顺手展开画卷,目睹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感慨万千。范仲淹刚刚因为主持变法失败而遭贬谪,正有千言万语要说,也想安慰一下同为沦落天际的老友滕子京。于是他挥笔一气呵成,将心中所感都溶入在这三百六十多个字里,字字铿锵,声声入耳。于是,一篇岳阳楼记诞生了。这真是中国文化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一生都没有登上岳阳楼一级台阶的范仲淹,却用纤纤一管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是岳阳楼成就了范仲淹,还是范仲淹成就了岳阳楼,从此以后,这两个名字便难以割舍。这段佳话,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恰如一坛老酒,醇香悠久,源远流长。 远眺洞庭湖水波涛,大多登楼的游客都在默声地吟咏范仲淹的名文,但今天登临岳阳楼的人们有几人能体

24、会到范公当年怀柔天下的忧患意识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公诚挚的抱负,千百年来悠然荡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得,又能触及多少文人豪杰的深情处。 历经世事变迁的岳阳楼,登楼之人川流不息。李白、白居易、孟浩然、韩愈、李商隐、陆游他们登上岳阳楼,满目“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但在杜甫眼中,萧然一片。或许时过境迁,杜甫由夔州出峡,兵荒马乱漂泊流落到岳阳。其登楼又正值天气甚冷的寒冬,但比天气更冷的是杜甫的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拍着栏杆,望着破碎的山河,潸然落泪 走下岳阳楼的时候,步履变得有些繁重,踏在木质的台阶上,发出咚咚的闷响,仿佛是历史的回声。阳光在湖面上撒下点点炫目的金鳞,任由湖面上吹来带着湿气的熙风轻轻抚摩着我的面颊和头发。“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轻轻吟咏黄庭坚的佳句,让心境透过翻卷的浪花,放远而望隐约的君山。俯身掬一把凉爽的湖水,搭船直抵君山脚下,借舀一瓢柳毅井水,来泡一壶新撷的银针,坐拥清风,飘飘欲仙地感受波澜不惊中的平静 【读后思索】段写杜甫的诗句与范仲淹的博大情怀有什么关系? 2.自选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1.杜甫诗句里包涵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博大情怀是相通的。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波光粼粼、清风拂面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