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宋词鉴赏学习
姓名: 班级: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1.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2.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5分〕
参照答案:
《破阵子》 晏殊
〔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述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
〔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述了一个美丽、纯洁、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述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
踏莎行•候馆梅残
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
① 片从行者落笔。〔1分〕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1分〕②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1分〕“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地体贴和叮嘱,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1分〕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旧、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2.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6分〕
答案:
1.C
2.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假设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本词的主题是什么?简要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2.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
答案:
1.主题是惜春。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于是借对春的追寻表现春天的可爱、春去的惋惜以及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
2.本词上片写的是惜春,下片写的是寻春不见,同样是惜春。使全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认为“自伤幽独〞,则下片的意思就不是“惜春〞,而成了“自惜〞,前后内容就被割裂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